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3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拓展练习】
1.(XX•山东聊城)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XX•安徽芜湖)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群众基础好
④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XX•山东潍坊)右图“红军临时借谷证”是“军民一家人,鱼水情意深”的真实写照。它出现在
a.工农红军创建时期    b.八路军抗击日寇时期
c.解放军战略反攻时期  d.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
4.(XX•四川巴中)“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XX•广西贵港)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6.阅读诗词,请回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依次阅读教材三目的内容,分别回答下列3个问题:

3.西安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中共
措施 
 结果 
 和平解
决意义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产生了什么恶劣后果?

2.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12345678910
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释放蒋介石?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节课三个问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请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XX•江苏连云港)“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XX•江苏无锡)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3.(XX•山东日照)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
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4.(XX•滨州中考)歌曲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不属
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5.(XX•湖北鄂州)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6.(XX•重庆綦江)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XX•山东临沂)XX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8.(XX•四川南充)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则消息,请回答:
①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②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③此事件的结果如何?  有何重大意义?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12345678910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到93页的内容,回答1—2问题: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又向哪些地方发动了
大规模进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94页的内容,回答第3题:
3.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间?日军杀人手段
有哪些?共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
的中国士兵达多少人?看右方图片,你有何感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回答第4题:
4.说说与这两付臂章有关的历史。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说“芦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及其他战争罪犯。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事实,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xx在日本演讲时说:“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近代以来,我们要牢记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有哪些?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XX•安徽)“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2.(XX•湖南岳阳)“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3.(XX•湖南永州)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4.(XX•福建三明)“……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东北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5.(XX•广东广州)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日本的官方言论
6.(XX•山东省)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12345678910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7.读图题
   
 (1) 图一中此地曾发生过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2)图二反映的信息与日军的哪一暴行相关?

(3)面对日军的咄咄逼人之势,两党的表现如何?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2.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别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三、众志成城――各阶层人民支援抗战
称 谓 人 物 贡      献
人民音乐家  创作了《______________》等作品,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
画家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作,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科学家  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头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头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 毛泽东
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说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你认为广大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组织起来了吗?为什么?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填写下列简表: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参战部队 指挥者 战绩 意义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XX•山东聊城)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词中写道:“将
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XX•江苏宿迁)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如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3.(XX•江苏泰州)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XX•湖南衡阳)《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12345678910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5.(XX•呼和浩特)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  a.破坏了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b.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c.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d.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
6.(XX•山西中考)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7.(XX•南京中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
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8.(XX•内江中考)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抗战取得胜利。
根据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回答:
(1)揭开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2)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到105页的内容,完成2—3题: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                                                                        。
②                                                                        。12345678910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请你在下表内的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1.     年  月  日              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     年  月  日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     年  月  日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4.     年  月  日              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5、台湾光复:      年   月   日,被日本割占     年之久的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XX•山东泰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XX•陕西)“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XX•广东东莞)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XX•湖北十堰)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甲午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抗日战争
5.(XX•山东莱芜)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   )
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XX•浙江台州)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井冈山》     ③《甲午风云》  ④《血战台儿庄》12345678910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7.(XX•福建莆田)XX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提示,回答以下问题:
(1)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

(2)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是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代表人物。请你写出其中2位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迹。

(3)简要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8.(XX•吉林)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

请回答:(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
2.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2页到113页的内容,回答1—2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5页的内容,回答第3题: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称赞毛泽东的行动是“弥天大勇”,你同意柳亚子先生的评价吗?为什么?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列出本课知识要点。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XX•河南)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   )
a.爱国、救亡      b.民主、和平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
2.(XX•湖南湘潭)自XX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右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雕塑。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建立了新中国
3.(XX•广西贵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   )
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4.(XX•重庆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2345678910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xx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XX年5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了什么?。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内战。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二、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页到12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看右表:在解放战争之初,
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蒋介石曾
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
可以消灭共产党。
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
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
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想一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做一个小结,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右图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是 (    )
a.长征时            b.国民党重点进攻时   
c.反”围剿”时期    d. 反“扫荡”时期
2.(XX•咸宁中考)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
①彭德怀 ②贺龙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XX•广安中考)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345678910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4、(XX•江苏淮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XX•浙江温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全品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开始时间   1948年12月
领导人   略
作战地区   
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 略 
重要战事 攻克______,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歼敌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月,_______率军接受和平改编,______
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 解放________全境。
歼敌___万。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_______   ___地区。 歼敌55万,为______战役奠定了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___
人,基本解放_________。
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12345678910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XX•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2.(XX•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XX•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XX•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a.《渡江侦察记》    b.《血战台儿庄》     c.《挺进大别山》  d.《大决战》
5.(XX•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72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