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庄古诗教学视频|为古诗教学注入春风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特级教师杜海平认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动用古诗情境再现教学法时,具体步骤如下。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为例。1.运用媒体,激发想像,进入情境,感受意境美。在对画面进行整体感知后,逐句再现诗句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积累的词汇,对画面作比较生动的描述。如诗的首句,描绘的是草堂前的近景:翠柳茂密,柔枝轻拂,树梢上两个黄鹂上下翻飞,欢快鸣叫。学生一下子为鲜艳的画面所吸引,发言十分热烈。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描述和对不同描述的比较,进入了诗句所描绘的生动情境,从而感受到诗句的画面美。
2.凭借语境,对照学诗,读懂诗意,体会形象美。诗人通过对生活画面的高度概括,构思凝练成诗句。而学生凭借再现的生活画面,想像、描述、感知诗的意境,在这一特写的语境中学习诗句,学生头脑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诗句展示的画面,并在对照比较中读懂诗意。这样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就比较生动、形象、具体,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诗句的形象美,从而避免了学古诗时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通病。
3.用直观的形象来启示、化解、感悟语言美。在译句中,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以便举一反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句,“鸣翠柳”较难直译,便是借助媒体的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大致说出画面的意思:“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中上下翻飞,欢快地歌唱。”这时,教师只要将学生说的意思和诗句对照比较并稍加点拨,就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领会诗句译句应注意“字字落实”、“调整词序”等方法,而且印象深刻。
古诗中常有一些难懂的字词,它是学习古诗的又一难点。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中的“含”,是诗句的“眼”,用得十分传神。在画面的帮助下,学生虽然也能说出诗句意思是“从窗口可以望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但总觉得还缺少原诗的意境,没有道出诗眼的妙处。我就试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的方法进行启发。先出现草堂窗框,再将窗框逐步放大,然后在空框中显现出千年积雪的岷山。顿时,画面中的岷山就好像在镜框中一样。学生仔细观察和想像后,悟出不少更好的译法。有的学生说,“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好像含在窗户的口中一样”; 有的说,“从窗口看过去,终年积雪的岷山,好像镶嵌在镜框里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不但形象地化解了难点,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诗句的语言美。
4.配乐朗诵,声形并茂,激发情感,品味音乐美。在学生对全诗内容有较深理解后,我接着充分利用配乐录音朗诵诗句,让学生在悠扬婉转的笛声中再次欣赏画面,朗诵诗句,整体感受诗篇的形象美、语言美和音乐美。学生在媒体帮助下,以情激情、由情入诗、悟境析句、凭句解词,较形象深刻地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与诗人的情感有所沟通。(摘自《江西教育》)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