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四变”

杂文收录 2025-09-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张上明 王月英 [原创]

 

 

教育部领导柳斌同志曾高度概括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即素质教育“三要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其实为我们指明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那么,究竟如何把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道路上拉回来,步入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呢?笔者认为必须进行以下“四变”。

一变教学目标 的重知识掌握为重能力培养。为了能在应试教育中取胜,以前的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时,往往只注重于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的问题。目标制约、指导行动。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会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课堂的“知识点”,而对于至关重要的“能力点”、“德育点”则抛之于脑后。这样培养出来的“知识机器”怎么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担负起未来社会接班人的重任呢?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如果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时能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作为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中就必然会克服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倾向,有意识地注重于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变教师的“教案”为“学案”。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均是以教师“怎样教”为重点,对学生“怎样学”的方面设计、考虑不足,甚至根本未加考虑。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以致语文课堂死气沉沉。

“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因而,教师教案的设计就必须“适合儿童”,以学生的“学”作为设计的着眼点和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熟知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做到心中有数。在策划、制定教案时,心中装着学生,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的“学”,使教案的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具有切实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让教案成为“学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这样就不愁语文教学的效率不能提高,不愁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变课文的“讲读”为“导读”。“讲读法”是一种在应试教育的土壤中产生出来的语文教学方法。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这种方法从“讲”和“读”的两方面而言,“讲”又成为了重点,学生的“读”则不断地被削弱甚至取代。显而易见,“讲读法”由于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导读法”适应了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主体要求,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教法,早已被有识之士响亮地提了出来。但是,“讲读法”在语文教学界仍大有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它与语文教师“交情”太深,因而有些教师对其含情脉脉,不忍舍弃。另一方面是少数人的懒惰思想在作怪。因为讲读讲读,讲讲读读。教师可以照本宣科地“讲”,不必在教学设计上“费神”。

四变课堂上学生的“听”、“写”为主成学生的“读”、“说”为重。“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科学分类。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语文能力四方面均衡发展。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大多数教师却只注重学生“听”、“写”能力的训练:学生听教师讲的时候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的时候多;而对于学生的“读”和“说”的能力培养很少设想和实施。因此,不少初中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朗读水平低下,有的难以成“诵”。说话能力则更差,嘴未出声脸先红,想说而不敢说,畏说如虎。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误。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的个体价值越来越微不足道,而群体的协作精神却越来越举足轻重。正如美国著名演讲家、教育家代尔·卡耐基而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演讲能力、推销技巧和处世艺术。”显然,当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读”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应有的水平,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造就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该文1998年选入《通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之路--中国中等教育研究论文集》珠海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05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