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探究答案_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陈海珍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近两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很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考生该如何探究?教师如何指导考生解答此类型的题目?现以下列题目为例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历练后的飞翔》),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2004年黄冈中考语文试题)
第一步,审清题目,读懂材料。首先要抓住要点,审清题意。这道题目表面看起来是提供三个材料让考生探究。其实,是提供四个材料让考生探究,包括文章《历练后的飞翔》。考生一定要读懂这四个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解决问题。
第二步,找出材料的个性。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从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分析、解剖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从而揭示其个性特征。如:《历练后的飞翔》是一篇散文,说的是雄鹰“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由此联想“人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人翅膀被折断,我们要忍受剧痛拒绝怜悯”的内容。材料一讲的是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一个片断说明性文字。
材料二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话,这一段话是来论证“生于忧患”。材料三也是一个片断性的说明性文字,主要内容是介绍一幅漫画,讲的是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讽刺父亲宠爱儿子。
第三步,提炼材料的共性。在分析四个材料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的点加以合并以把不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共性。(1)材料《历练后的飞翔》、材料一、材料三共同点都有讲关于对一代培养教育的问题;(2)材料《历练后的飞翔》、材料一、材料二共同点都有涉及到苦难挫折和适应环境的问题。我们再综合(1)(2),这样,就可以提炼出这四则材料的共性。
第四步,写出探究结果。提炼材料的共性之后,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概括归纳,出探究结果,语言要凝练简洁明了。这一试题材料探究结果可为:(1)、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3)、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苦难教育。大致意思相同即可。
中考语文试题中,探究题闪亮登场,给我们中考语文带来新的亮点。随着中考语文探究题的不断出现,探究学习应当引起广大师生充分的重 视。如何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呢?
(1)、在问题中探究。教师要“学会提问”,激疑激趣的提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在比较中探究。学生与书本、同学、教师的比较中找到差距,从中受到启发,在思维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3)、在活用教材教法中探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使教材显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精心设计辅助教材。
(4)、在活动课中探究。语文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它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
(5)、在课后延伸性作业 中探究。学习课文理解相关内容,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
-
小组讨论一般几人|“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丘小霞 新课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使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是把这种教学形式看成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许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新...
-
谈吐风雅打一生肖|谈 作 文 创 新 的 标 准详细阅读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头戏。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严华银先生说:“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
-
【说课常见的问题】说课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探讨详细阅读
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是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教师考核和评聘工作之中。说好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思维过程,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
中考目标励志语_目标教学法在中考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详细阅读
目标教学教学过程 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则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中考复习中,语文科的知识具有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机械的重复学习或简单的找漏补缺是不能奏效的。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中考语文复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分块检测,获取信息。把整个...
-
培养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发现美详细阅读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他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是否做到了发现生活的美和再现美的生活,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审美活动。 关键词:生活的美 感悟美 发现美 再现美 语文课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审美。记得在《新...
-
[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句子]努力工作,先改变自己详细阅读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他以年轻的肩膀挑起原本不属于他的任务。他走进贵州的大山狗吊岩,当那里的烛光摇曳生辉之际,徐本禹的灵魂也得到升华。他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毅力感动了他的学生,感动了村民,感动了当地政府,感动了山东农校,感动了中国。他的脸流淌着朴实与坚毅如磐石般。有人问他为什么放着研究生不...
-
进一步探讨合作|合作探讨,摘吃大桃——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详细阅读
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2002年9月,我们学校初2005级采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教书20年的我,赶上这次课改。两年来来,我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我努力尝试在课堂...
-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详细阅读
作者:马光彦 摘要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它主要包括:1.审美感知力。教师要从语文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开掘并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艺术形式的美或生活内容的美。2.审美鉴赏力。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准确的评判力和一定的审丑能力,从而...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详细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
-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详细阅读
孙继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卡尔。马克思也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取探索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在这样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从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焦点。 本文就“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问题从两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