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备课】语文备课五要诀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现今,怎样才算是好语文课?有人说,用“五看”来衡量:看学生参与状态,看师生交往状态,看学生情绪状态,看学生思维状态,看课堂生成状态;也有人说,按新的课程标准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大(知识容量大)、深(思维层次深)、快(节奏推进快)、活(课堂气氛活)。但不管怎样,花心思备好课始终是前提。
怎样备课?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为“五字”要诀,即抓(抓准教学目标)、理(理清教学环节)、找(找出品味亮点)、设(设计探究话题)、创(创造拓展链结)。
一、抓(抓准教学目标)
法国教育理论家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就一篇课文而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和语文活动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只有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目的清楚实在,才能量体裁衣,有的放矢。
而在通常所听的语文课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目标太多
不少老师在一篇课文里解决许多问题,只要是自己备课时钻研到的东西就一骨脑儿全教给学生,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越深越透。其实,语文教学目标应该简单一点,不要给学生妄加多少自以为是、拔苗助长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2、没有目标
有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师生配合融洽,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老师动拎一点,西拽一点,拾到篮里就是菜,课上得支离破碎,给人的感觉:只在深山中,云深不知处。
3、偏离目标
上课舍本逐末,迷途忘返,甚至以引起兴趣为名,采取种种不妥帖的做法,追求所谓“奇特”,远离真正的目标。
事实上,要想真的发挥范文的作用,真的提高教学质量,绝不能“闭上眼睛捉麻雀”,要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读懂教材,拿稳手中的“失”,了解学生,摸清“的”的具体情况,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善于拎出课文的要点,尤其是长课文,更要透过繁富的文字拎出全文的要领,教学要点拎准了,就可大胆地删剪旁枝繁叶,使重点显露突出。
二、理(理清教学环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会无限风光。课堂教学也一样,课上得平板或零乱,就会令学生昏昏欲睡;上得有起有伏或有条有理,就能引人入胜。
在所听的好课中,老师都很注重环节的安排。要么分初读、精读、品读、赏读四步;要么设置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揣摩语言、发掘情趣几个环节;要么按整体感悟、整体赏析、美词美句积累来设计。总之,好的课不但有合理的环节,而且老师很善于通过简洁、得体、巧妙的过渡语给人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在此,我很欣赏湖南王轶伦老师创设的“情趣导学实验成果”中的四个环节:
1、 设情境导入
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演讲、故事、谈话、示物、音像等方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学习。
2、掘情愫导析
即充分发掘课文本身的趣味因素,引导学生透视教材美的层次,捕捉美的感光点(要么感受一点、要么欣赏一篇、要么突出一句),使学生在轻快愉悦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
3、激情趣导练
即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话题或问题,让学生趣练,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
4、开情源导流
即根据“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的原则,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创新精神为宗旨,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将语文知识训练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情感不断拓宽,学习语文在更大范围内有所“得”。.
这几个环节变传统的“灌”为“导”,寓“教”于“趣”,老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步步推进,让学生在愉悦中由浅入深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及技能,发展个性特长。
三、找(找出品味亮点)
于漪老师曾说过:上课最忌平铺直叙,平均用力,即使有吸引力的内容,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像流水般的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所以,老师在备课中必须抓住关键的地方用重锤敲,也就是找出“品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句、段,把分散的知识贯穿起来,真正做到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值得强调的有两点,一是老师在备课中充分找准找全值得一品的词、句、段,但在“教”中要巧妙的变为引导学生“找”的活动,正如中国画的布局一样,讲究留白;二是对品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品”,尤其要有学生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品读活动,因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别出心裁读课文,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品、美美的说,从而掀起课堂的高潮。 12
四、设(设计探究话题)
“学而不思则罔”。许多研究表明,感悟不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因,问题才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话题,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的教学大纲和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其构成的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确规定要开展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探究话题,可以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训练思维,进而训练语言,因为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当然,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所以,探究话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通过话题的探究,学会感悟、学会创造、学会提问。
五、创(创造拓展链结)
“创造拓展链结”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行为,它更是完整一节课的环节,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拓展延伸,可让整节课锦上添花。
如,结合课文有特点的句、段做一点仿写;结合课文目标,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扩展阅读,然后或摘抄或写读后感或做读书笔记;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做一些收集、整理、归纳方面的事宜。只是这些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语言思维训练为本位,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本位。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但在更大范围内有所“得”,反过来又产生更持久的探索语文宝库的欲望与情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更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如教师都能像有经验的导演那样,课前对教材、对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做一番精心设计,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都巧做安排,这样才能切实废除繁冗、呆板的讲解,既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63.html
-
[《广玉兰》的作者]《广玉兰》反思详细阅读
《广玉兰》一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作者状物,原因是因为她感到了物的“美”,而借助于文字将这种美传递给读者。广玉兰,同样是因为它的美丽、高雅打动了作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住“美”展开。因此,我对教材的上述处理只对了一部分。但是,事物的美丽是多种层面上的,有外型上的、色彩上的,更有一种事物潜藏在内...
-
《写一个熟悉的人》教案_《写一个熟悉的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课时是一堂网络教学实验课。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校本资源——快乐作文网站组织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三次引导学生点击网站专栏——“优秀作文”“作文教学”“佳作欣赏”,每一次的网络利用都有不同价值。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
阅读教学教学反思|“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
【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详细阅读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开学初的一节语文课上,由于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注重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语言...
-
[合作要有实际内容]合作要有实效——《世纪宝鼎》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通过《世纪宝鼎》的教学,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读课题质疑,提出:世纪宝鼎的“鼎”是什么,世纪宝鼎的样子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在反馈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效果并不好。课后反思,我并没有真正弄懂“小组合作”的目的。如果这节课这样设计...
-
[赏析古诗句子的三步走]学习古诗三步走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诗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较快地学习古诗,体会出诗中的美呢? 第一步、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初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后记详细阅读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
-
语文快餐杂志|语文快餐——自主的体现详细阅读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其实,今天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详细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