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备课】语文备课五要诀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现今,怎样才算是好语文课?
    有人说,用“五看”来衡量:看学生参与状态,看师生交往状态,看学生情绪状态,看学生思维状态,看课堂生成状态;也有人说,按新的课程标准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大(知识容量大)、深(思维层次深)、快(节奏推进快)、活(课堂气氛活)。但不管怎样,花心思备好课始终是前提。
    怎样备课?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为“五字”要诀,即抓(抓准教学目标)、理(理清教学环节)、找(找出品味亮点)、设(设计探究话题)、创(创造拓展链结)。
    一、抓(抓准教学目标)
    法国教育理论家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就一篇课文而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和语文活动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只有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目的清楚实在,才能量体裁衣,有的放矢。
而在通常所听的语文课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目标太多
    不少老师在一篇课文里解决许多问题,只要是自己备课时钻研到的东西就一骨脑儿全教给学生,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越深越透。其实,语文教学目标应该简单一点,不要给学生妄加多少自以为是、拔苗助长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2、没有目标
    有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师生配合融洽,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老师动拎一点,西拽一点,拾到篮里就是菜,课上得支离破碎,给人的感觉:只在深山中,云深不知处。
    3、偏离目标
   上课舍本逐末,迷途忘返,甚至以引起兴趣为名,采取种种不妥帖的做法,追求所谓“奇特”,远离真正的目标。
事实上,要想真的发挥范文的作用,真的提高教学质量,绝不能“闭上眼睛捉麻雀”,要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读懂教材,拿稳手中的“失”,了解学生,摸清“的”的具体情况,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善于拎出课文的要点,尤其是长课文,更要透过繁富的文字拎出全文的要领,教学要点拎准了,就可大胆地删剪旁枝繁叶,使重点显露突出。
    二、理(理清教学环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会无限风光。课堂教学也一样,课上得平板或零乱,就会令学生昏昏欲睡;上得有起有伏或有条有理,就能引人入胜。
    在所听的好课中,老师都很注重环节的安排。要么分初读、精读、品读、赏读四步;要么设置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揣摩语言、发掘情趣几个环节;要么按整体感悟、整体赏析、美词美句积累来设计。总之,好的课不但有合理的环节,而且老师很善于通过简洁、得体、巧妙的过渡语给人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在此,我很欣赏湖南王轶伦老师创设的“情趣导学实验成果”中的四个环节:
     1、 设情境导入
    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演讲、故事、谈话、示物、音像等方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学习。
     2、掘情愫导析
    即充分发掘课文本身的趣味因素,引导学生透视教材美的层次,捕捉美的感光点(要么感受一点、要么欣赏一篇、要么突出一句),使学生在轻快愉悦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
    3、激情趣导练
    即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话题或问题,让学生趣练,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
    4、开情源导流
    即根据“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的原则,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创新精神为宗旨,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将语文知识训练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情感不断拓宽,学习语文在更大范围内有所“得”。.
这几个环节变传统的“灌”为“导”,寓“教”于“趣”,老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步步推进,让学生在愉悦中由浅入深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及技能,发展个性特长。
    三、找(找出品味亮点)
    于漪老师曾说过:上课最忌平铺直叙,平均用力,即使有吸引力的内容,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像流水般的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所以,老师在备课中必须抓住关键的地方用重锤敲,也就是找出“品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句、段,把分散的知识贯穿起来,真正做到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值得强调的有两点,一是老师在备课中充分找准找全值得一品的词、句、段,但在“教”中要巧妙的变为引导学生“找”的活动,正如中国画的布局一样,讲究留白;二是对品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品”,尤其要有学生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品读活动,因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别出心裁读课文,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品、美美的说,从而掀起课堂的高潮。 12
    四、设(设计探究话题)
    “学而不思则罔”。许多研究表明,感悟不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因,问题才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话题,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的教学大纲和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其构成的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确规定要开展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探究话题,可以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训练思维,进而训练语言,因为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当然,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所以,探究话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通过话题的探究,学会感悟、学会创造、学会提问。
    五、创(创造拓展链结)
   “创造拓展链结”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行为,它更是完整一节课的环节,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拓展延伸,可让整节课锦上添花。
    如,结合课文有特点的句、段做一点仿写;结合课文目标,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扩展阅读,然后或摘抄或写读后感或做读书笔记;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做一些收集、整理、归纳方面的事宜。只是这些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语言思维训练为本位,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本位。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但在更大范围内有所“得”,反过来又产生更持久的探索语文宝库的欲望与情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更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如教师都能像有经验的导演那样,课前对教材、对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做一番精心设计,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都巧做安排,这样才能切实废除繁冗、呆板的讲解,既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63.html

  • 如何抓好课前准备_如何抓好课前预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提到预习,无非也就是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典而已。其实预习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预习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去读书 ,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以前在第二课时上会下很大功夫,忽视了预习课的重要。现在我认为预习课就正如砍柴之前的磨刀功一样重...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评价用语_反思我的语文教学用语

    语文课堂中我却碍于脸面 , 吝惜赞扬之词 , 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 , 也只是用 “ 说得还是不错的 ”“ 对 ” 等稍微做些肯定。现在我已经知道 :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 , 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 , 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 , 这可能...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如何训练语文语感]训练语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迭宕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 、表情朗读,...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读后感】《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心得体会――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教师日记不你象我们传统意文上理解的日记,老师的日记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教学反思、听课记录等。这些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   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新鲜的、紧扣时代的信息,使教学生机盎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绘本《爱写诗的小螃蟹》|《爱写诗的小螃蟹》课后反思

    《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通过前后小螃蟹两次哭的不同原因,让读者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情。   多种朗读训练穿插在教学中,有自读、男女生读、教师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比如在理解白头翁是如何喜欢小螃蟹的诗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点面结合留住精彩公开课】留住精彩--听公开课后的反思

    求知欲强的孩子们。 二、注重朗读,感悟语言。   新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如在《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讲解,学有过多的咀嚼。而是通过指导学...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四年级语文 绿 教学反思_对自身语文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不少新的理论、观念。 主要有: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反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一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学生情感评价】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冰心《烟台的海》_《烟台的海》教学设想与反思

    教学设想: 《烟台的海》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课文在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且,语言文字非常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烟台...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