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学设计]《纸船》教学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在设计《纸船》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朗诵感受体味诗中的感情;二是通过讨论分析,体味学习诗歌的语言;三是通过仿写,感受诗歌的魅力。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的初衷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课堂环境——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充满真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课堂。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让学生听、读,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让学生走进思念母亲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让这种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从而引导激发学生不自觉地用情领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情,从而达到欣赏品味诗歌的目的,这是课堂的重点;最后由赏诗到写诗,这其实是由一个诗歌教学的难点向另一个难点的跨越。其实,这种跨越并不是牵强附会、不切实际地拔高,当学生的情感被推波助澜,便会点燃创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显稚嫩甚至不通,起码这一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进了诗,第一次拥抱了诗,第一次有了“诗”的真实感觉,谁又敢保证:十年后的诗坛上那颗璀璨之星,不是从这一次开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对《纸船》做了这样大胆的设计。
其实,我从始至终都努力让《纸船》成为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当我第一次面队《纸船》时就有一种直觉: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的感情是如此朴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没人会不理解这种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诗人,因此又并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说过:只有教师主动,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我凭直觉找到了这个“共鸣点”,并且找到了一种表现承载方式——现场诗歌评改会。当然这种直觉来自于一种信心,抑或是一种理念——“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很多,但其精髓应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对权威和专家怀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学术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知、勇气、正义和道德感”、“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当然,评改并不是要学生否定原作,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训,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的开阔、心灵的丰润、表达的流畅而越发善感多思、情感丰富。这种评改必须始终围绕诗的灵魂——情,让真情成为课堂的灵魂,用“情”引导学生评改分析文章,这样就不会失之偏颇。通过评改,让学生明白诗人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用这个词,怎样根据诗歌的需要来选词用句。从而让学生真正品味到诗歌语言的意韵和用词遣句的匠心,这也许比从正面分析效果会好得多。而在评改中,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师生和文本对话,从而师生才能找到沟通交流的共鸣点,课堂的预计效果才能实现。
另外,在教授《纸船》时,我本着一贯的教学原则——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的死敌,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在确定这堂课的教学形式时,我遵循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虽然内容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朗读和评改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进来,把握诗的内涵。
《纸船》这堂课总的来说,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很好的实现,学生的表现极为积极主动,学生内在思维和联想的潜质发挥得可以说是酣畅淋漓。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堂开始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去感悟诗歌的感情,不用老师多讲解,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诗情,为下面进一步分析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2、注重了诗歌“无诵不成诗”的特点,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情带读”,使得学生对诗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领悟。
3、通过诗歌评改,达到了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的这一目的,而这种目的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动,比起老师带动学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大胆的质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过仿写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诗人”。写诗本身对于中学生来说,就具有神秘的诱惑力,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学作基石,学生的仿写兴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别高涨,他们竭尽自己的写作才华,让自己的第一首诗熠熠闪光。不管这些诗本身怎样,学生的兴趣、主动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成功的。
5、在课堂上,我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分子,参与到讨论中。虽然教师是课堂讨论的首席,但这个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于台下,用自己的智慧调控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共同探究、互相学习的关系从中得以体现。 12
但这堂课结束后,总让我觉得有许多遗憾和不足。
1、《纸船》的整体意境有所冲淡。意境对于诗歌而言是魂,讲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记得曾听寿光一老师的《乡愁》一课。这堂课,老师始终把“乡愁”之情自然地笼罩于整个课堂,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深深感染,完全随同诗人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个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纸船》这一课,我总觉得缺少这一点,诗歌整体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坏,被支离了,整个课堂缺少《纸船》整体感情的沐浴,冲淡了学生对《纸船》的整体感受。
2、作为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面对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师应是智者,能从容地调控它。这一点,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这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才能真正上好课。
总之,诗歌怎样教一直是我锲而不舍的探索目标,每一首诗歌采用何种尽乎完全适宜的方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纸船》这一堂课,有其成功之处,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关专家和同仁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我共同探讨,这是我最渴求的。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27.html
-
[社会《端午节》教学反思]《端午节》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时上了《端午节》一课,现把点滴感想记录如下: 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下)教材中,网络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教材中,它确定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确定相关主题;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资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它又分了3个方面:1、确定主题后围绕主题搜集资料;2、建立好相...
-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
-
[考试反思]考试反思详细阅读
一个学期结束了,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通过期末考试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教学工作。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比较灵活,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从考试成绩情况来看,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达到了全班合格的要求,也就实现了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但是和其...
-
写《草船借箭》读后感_《草船借箭》教后记详细阅读
教学相长有感 曾经听过同事之间互相打趣地说:“总教一年级的老师就是一年级的水平,我现在也就是五年级的水平而已……”当时只是一笑而过,只觉得这怎么可以,当作一句玩笑罢了! 而教过一轮又一轮了,对“教学相长”这样的道理也体会得越来越深。 对于女生来讲,不最喜欢看的可能不属《三国》了,所...
-
【如何辨别下定义和作诠释】如何辨别“下定义”与“作诠释”详细阅读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举例子。其中,学生在阅读中不太容易区分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 先来看看教科书上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解说: “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下定义,一定要准确,要讲究科学性。”“由于下...
-
语文教学反思600字_语文教学反思6详细阅读
立足基本点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是以培养记叙能力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新阶段。说明文的写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这是写说明文的两个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切忌对学生泛泛要求,要以记叙为基础,用分解法突出抓好两个基本点。其一,文体特点要突出“说清楚。”首先着眼于说明文的科学性,强...
-
说明文的顺序教学课后反思_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反思详细阅读
bsp; 在刚给学生们上说明文时,感到有点吃力,因为学生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文体很有适应,基础性的知识也很不理解,教起来认同感不强。于是果断停止课程的教授,总结《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说明文基础性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对说明文有了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才在学习时不感吃力。...
-
语文教学反思300字|语文教学反思3详细阅读
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浮于表面的状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
-
音乐家与报童感悟|音乐家与报童详细阅读
教学实录: 我先揭示课题,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我问学生谁会唱《卖报歌》,没人吱声。我叫了几个同学,都摇摇头,只好我唱了,我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啦啦啦……。”唱完,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下课了,几个同学围上来说:“老师,你唱得真好,教我们吧。”“好,学完课文,再教这首歌!”我答应了,...
-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以读带讲有特色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离不开读,“以读代讲”必须形式多样地“读”,方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读”的质量。在《可爱的草塘》这课中,我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品读等方式外,还采用了如下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颖的朗读方法。 1、手势导读。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