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五步阅读法]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如果将诗歌比作“抒情女神”的话,那么散文便是“抒情王子”了。散文以其灵活的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我以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其中以写景散文为最。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景散文的“四步阅读法”第一步,紧扣“文眼”聚散明。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譬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散文单元的五篇课文就很典型。在《绿〉中,只要找到“惊诧”一词,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先要写梅雨瀑、梅雨亭以及周围的景色和梅雨潭得名的原因;《荷塘月色》,只要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能知道作者在重点措写了“荷塘月色”之后,为什么还要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忆起《西洲曲》里的句子;《灯》,只要抓住“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再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弄清为什么除了写眼前的“灯”之外,还要写回忆中的“灯”和联想(传说)中的“灯”;《蒲公英》,只要立足作者的那段“无声的呼唤”,就能懂得为什么作者能从眼前“吹”蒲公英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童年“吹”蒲公英、战争岁月“吃”“植”蒲公英和那个“蒲公英儿子”;《故乡的榕树》,只要能找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含有“怀念”、“思念”字样的两个反问句,就能体会作者为什么由眼前的两棵榕树和小儿子口含榕树叶吹口哨逗小黑狗取乐的场面,想到了故乡的榕树,又由此联系到了故乡的人和事。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
线索是串连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找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它的内容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顺着线索可以一步步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从而形成课文内容的结构提纲,对其严谨、巧妙、独到的构思技巧有个全面的掌握,为深入理解文章立意奠基。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 ”,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例如:《绿》所表现的热爱生活、 勇于进取的激情,《荷塘月色》的苦闷情绪(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灯》的希望永存,抗战必胜的信念,《蒲公英》的“反战”思想,《故乡的榕树》的思乡之情等立意,都是通过对景物的精雕细刻,层层铺垫,喷发而出的。
第四,语言美妙动我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所谓“言为心声”,因此,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进行有效积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壶井荣的朴实诚恳,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等。我们需要兼采众家之长,遨游于文学艺术的江海之中。
当然,阅读散文,我们必须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因为优美的散文是作家想象和联想的结果;如果我们单*理性的思索,而不投注足够的感情,那又怎么能够领悟其妙境和真谛?
掌握了“四步阅读法”,也就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必有所获,也会对散文的写作训练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17.html
-
[《广玉兰》的作者]《广玉兰》反思详细阅读
《广玉兰》一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作者状物,原因是因为她感到了物的“美”,而借助于文字将这种美传递给读者。广玉兰,同样是因为它的美丽、高雅打动了作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住“美”展开。因此,我对教材的上述处理只对了一部分。但是,事物的美丽是多种层面上的,有外型上的、色彩上的,更有一种事物潜藏在内...
-
《写一个熟悉的人》教案_《写一个熟悉的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课时是一堂网络教学实验课。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校本资源——快乐作文网站组织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三次引导学生点击网站专栏——“优秀作文”“作文教学”“佳作欣赏”,每一次的网络利用都有不同价值。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
阅读教学教学反思|“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
【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详细阅读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开学初的一节语文课上,由于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注重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语言...
-
[合作要有实际内容]合作要有实效——《世纪宝鼎》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通过《世纪宝鼎》的教学,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读课题质疑,提出:世纪宝鼎的“鼎”是什么,世纪宝鼎的样子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在反馈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效果并不好。课后反思,我并没有真正弄懂“小组合作”的目的。如果这节课这样设计...
-
[赏析古诗句子的三步走]学习古诗三步走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诗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较快地学习古诗,体会出诗中的美呢? 第一步、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初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后记详细阅读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
-
语文快餐杂志|语文快餐——自主的体现详细阅读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其实,今天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详细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