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知识点教学反思|“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初探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这段时间,听说区教研室号召一线老师撰写“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乍一听,还真有点迷茫,这种反思要怎样写才好?到天河部落转了一圈,收获挺大。原来各学科教研员未雨绸缪,早已把相关帖子挂出来了。小语科周卫华老师的《教材的知识点如何呈现》指出,教材的处理是教师天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40分钟,让教材中的知识点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中呈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这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大的任务是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一种和教材相吻合的环境;组织好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点,而不是由教师去呈现……小数科孙颖老师在《经营好自己的一片领地》中提到,基于对老师们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与集备一体化的思考,她认为应该从全片的角度整体规划教学反思的撰写。并决定从部分科组、部分老师小范围做起,逐步让更多的老师们了解到撰写“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并非长篇大论,并非多么可怕的事情,它只是记录下我们的课堂,记录下我们的点滴思考。她文中所附的“撰写‘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的几点意见”更是清晰地给数学老师指明了撰写此类反思的方法。

  学习了两位老师的文章,我感到很受启发。虽然语文和数学学科性质不同,知识点不同,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却存在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往往殊途同归。周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告诉语文老师如何撰写语文学科“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却用理论为我们宏观地指出“如何呈现教材的知识点”。我们就能以此指导自己的课前预设,优化堂上实施,并对照自己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反思。孙老师则细化了操作策略和程序,使我们在实践中不再模糊。

     有了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理解,我尝试着把自己在4月19号家长开放日所上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做了一个“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案例]:
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圆明园当年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主要重点词语有:不可估量、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及描写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夺的相关词语;重点句子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难点分析:我校学生大都属于“城中村”孩子。他们读书较少,知识面狭窄,生活体验较为贫乏,理解、想象能力也有限。如果仅仅借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深切感受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被毁时的惨状。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知识难点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当年辉煌的过去”。这个难点突破了,才能自然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否则,“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的情感目标也会落空。

解决策略:虽然我知道一些名家不提倡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意境。但我以为,要我们的学生脑海中去想象某种超出他们知识面或生活体验的东西,必定是一件既为难他们,又虚无缥缈的事情。而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常常是依*形象、颜色、声音的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因此,我决定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完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一环节之后,再回到课文中,通过读文想象、体会,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实施过程:上课的前两天,因为大部分同学家中没有上网条件,我就布置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上网收集圆明园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想使他们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不巧的是,那节课学校网络出了点问题,学生上不了网。于是,我又把课件修改得更为细致一些,并于课前播放了《火烧圆明园》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入情入境。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认读词语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再用课件出示难点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请学生反复朗读,突出“不可估量”。接着,我相机引导:既然作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它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藏在课文的2、3、4自然段中,请大家通过默读课文去发现(这一环节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周老师说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点”)。学生自学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了一下看法。我要求他们汇报时用上连接词“圆明园有……也有……还有……圆明园不仅有……还有……”然后,利用课件中的精美图片“还原”抽象的书面语言。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等民族建筑;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具有异国特色的西洋景观……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玲珑剔透”、“西洋景观”等。欣赏完风光图后,我再用语言创设一个“带大家去圆明园游览”的读书情境。这时,学生眼前的文字不再抽象,他们优美的读书声令我相信他们朗读时脑海里有栩栩如生的场景了。按照这种方法,第4自然段的知识点“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这样迎刃而解了。对于“毁灭”部分的内容,因为有了课前电影片段的铺垫作用,当我把画面定格在“大火”时,学生的情绪就上来了,自然使用沉痛的语气来朗读文段,读书后抒发的感受或议论还不错。

  总之,整个实施过程基本以解决策略为依托,它的流程是:自主默读——交流表达——欣赏图片(通过浏览建立表象)——品读想象(通过朗读文字重现表象)。从最后教学效果来看,我觉得,本课知识技能目标的达到是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和的较为成功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185.html

  • 如何抓好课前准备_如何抓好课前预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提到预习,无非也就是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典而已。其实预习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预习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去读书 ,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以前在第二课时上会下很大功夫,忽视了预习课的重要。现在我认为预习课就正如砍柴之前的磨刀功一样重...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评价用语_反思我的语文教学用语

    语文课堂中我却碍于脸面 , 吝惜赞扬之词 , 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 , 也只是用 “ 说得还是不错的 ”“ 对 ” 等稍微做些肯定。现在我已经知道 :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 , 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 , 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 , 这可能...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如何训练语文语感]训练语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迭宕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 、表情朗读,...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读后感】《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心得体会――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教师日记不你象我们传统意文上理解的日记,老师的日记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教学反思、听课记录等。这些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   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新鲜的、紧扣时代的信息,使教学生机盎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绘本《爱写诗的小螃蟹》|《爱写诗的小螃蟹》课后反思

    《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通过前后小螃蟹两次哭的不同原因,让读者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情。   多种朗读训练穿插在教学中,有自读、男女生读、教师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比如在理解白头翁是如何喜欢小螃蟹的诗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点面结合留住精彩公开课】留住精彩--听公开课后的反思

    求知欲强的孩子们。 二、注重朗读,感悟语言。   新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如在《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讲解,学有过多的咀嚼。而是通过指导学...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四年级语文 绿 教学反思_对自身语文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不少新的理论、观念。 主要有: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反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一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学生情感评价】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 冰心《烟台的海》_《烟台的海》教学设想与反思

    教学设想: 《烟台的海》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课文在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且,语言文字非常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烟台...

    发布于:2025-07-2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