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哪里》教案|《他在哪里》教学设计及评析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他在哪里》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生活空间”中的一课,在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并获取成功的喜悦。下面是我对本课的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2~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学会根据已有的信息,逐步缩小范围,确定物体的平面位置。
⑵渗透集合的交集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⑴体验用画图求集合的过程与方法。
⑵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根据已有信息,逐渐缩小范围,并找出符合信息条件的共同部分,确定物体平面位置。
教学难点:找出符合信息条件的共同部分,即集合交集知识。
教具准备:教材52页例题、53页“练一练”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幸运52”现在开始,请根据我的描述猜出他是谁。
“他是我国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11月12日他和同伴一起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
“他是湖北枣阳人。”
2、生各呼:“聂海胜”。
3、师:不错,他就是航天英雄聂海胜,他是我们湖北的骄傲,也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那么,你是怎样想到是他的?
4、生:老师的第一句话让我想到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人,第二句话我就可以确定是费俊龙、聂海胜中的一个,而聂海胜就是我们襄樊枣阳人,所以猜到是他。
5、师:真棒,你想的很周密,刚才大家先想到三个人进而逐渐缩小范围,确定了其中一个。今天六(3)班的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做好事的是谁呢?你能不能根据给出的信息逐步找出他在哪里吗?(板书课题:他在哪里)
〔自评〕良好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倾向,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用学生熟知的猜人物游戏来导入,一下子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气氛也马上活跃轻松,并同航天英雄聂海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生民族意识熏陶,从而逐步引到本课内容上来,可谓一举多得。
二、探究推理
1、(多媒体出示六(3)班坐位图)⑴号同学说:他在我的右后方。根据这个信息,你能知道他在哪个范围吗?请你用方框画出他的范围。
2、生回答并操作(多媒体闪烁并变色他的范围)。
3、⑵号同学说:“他在我的左后方。”根据这个信息,你觉得他在哪个范围?(指名回答)能说说为什么吗?(生:根据⑴号同学提供的信息我确定了一个范围,⑵号同学的信息应在⑴号的范围内找)。
4、师:不错,要找对象的范围应该同时符合⑴号和⑵号同学提供的信息。现在请你再根据⑶号和⑷号同学提供的信息找下去,看能不能找到他是谁。
5、学生思考操作后指名回答并简述寻找过程(多媒体演示)。
6、师:你们真棒,现在做好事的同学找到了,我们来奖他一颗五角星(多媒体演示在他的位置闪烁五角星)。
7、师:如果上面的问题中,⑴、⑵号同学的说法不变,而⑶号同学说“他在我的左后方。”这时还需要⑷号同学提供信息吗?做好事的又是谁呢?
8、生:不需要,因为符合⑴、⑵号同学信息同时又在⑶号同学左后方的只有一个同学了。
9、师:很好!看来大家很会推理,会根据已有的信息慢慢缩小寻找范围,将来可以做一个大侦探。(板书:根据信息缩小范围 确定位置)
〔自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本环节从趣味的找人活动提出问题,无形中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推理思维,在宽松的气氛中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并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表现出对学生的极大尊重。
三、能力拓展
1、(媒体展示练一练题和图)根据这三个信息,你能它是哪个城市吗?请你想一想,画一画或是跟同桌交流一下。
2、让学生自己思考操作后充分发表意见。
生1:我是用画方框的方法,先把三个信息提供的位置分别框起来,两从中找共同的部分,确定是兰州的。
生2:我是用画圈的方法,先圈出符合第一个信息的城市,再在这个范围内找出符合第二个信息的城市,逐步确定是兰州的。
生3:我先根据第一个信息排除了两个城市,再根据第二个信息排除了两个,这样逐步确定是兰州。
3、小结:同学做的很好,有用画方框的方法找到的,有用彩笔画圈的方法,还有用排除法的,不过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根据信息逐渐的缩小范围,最终确定是哪个城市。
〔自评〕在前面知识基础上,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给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获取自己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同时,我并不局限于书本上介绍的交集方法,而是发挥学生不同的个性,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认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不同的自主发展空间和自主探索机会,既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2
四、游戏结束
1、老师这里有几张写有100以内数字的卡片,你能猜出是多少吗?我会根据你的回答说出“大了”或“小了”,看看你能不能在最少的次数内猜出我写的数字是多少。
2、教师指名一名学生进行游戏。
3、同桌互相玩游戏,相对用的次数少的学生获胜。
五、课外游戏活动
学生分组结合做书本第54页的游戏。
板书设计:
他在哪里
根据信息 缩小范围 确定位置
教学反思: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而言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并体验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轻松活跃,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从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通过猜人物、找位置、找城市、猜数字这些轻松的活动,给学生创设愉悦的环境,提供参与的机会、思考的机会、操作的机会、探索的机会,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习在游戏玩乐中自主地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也向学生提供了数学不是抽象枯燥的公式定律,而是具体的生活化的数学这一重要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同时,我布置开放性的游戏作业,改变作业陈旧的书面文字模式,不仅减轻学生对作业的书写负担,也从心理上对学生是一种减压。这样做无疑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173.html
-
[《广玉兰》的作者]《广玉兰》反思详细阅读
《广玉兰》一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作者状物,原因是因为她感到了物的“美”,而借助于文字将这种美传递给读者。广玉兰,同样是因为它的美丽、高雅打动了作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住“美”展开。因此,我对教材的上述处理只对了一部分。但是,事物的美丽是多种层面上的,有外型上的、色彩上的,更有一种事物潜藏在内...
-
《写一个熟悉的人》教案_《写一个熟悉的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课时是一堂网络教学实验课。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校本资源——快乐作文网站组织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三次引导学生点击网站专栏——“优秀作文”“作文教学”“佳作欣赏”,每一次的网络利用都有不同价值。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
阅读教学教学反思|“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
【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详细阅读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开学初的一节语文课上,由于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注重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语言...
-
[合作要有实际内容]合作要有实效——《世纪宝鼎》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通过《世纪宝鼎》的教学,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读课题质疑,提出:世纪宝鼎的“鼎”是什么,世纪宝鼎的样子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在反馈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效果并不好。课后反思,我并没有真正弄懂“小组合作”的目的。如果这节课这样设计...
-
[赏析古诗句子的三步走]学习古诗三步走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诗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较快地学习古诗,体会出诗中的美呢? 第一步、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初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后记详细阅读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
-
语文快餐杂志|语文快餐——自主的体现详细阅读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其实,今天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详细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