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荷塘月色》教学札记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抒发的是作者对当时北平在军阀统治下白色恐怖现实的强烈不满和不知自己一心向往的自由民主到哪里去找的迷茫失望情绪。《荷塘月色》的第七、八两段引用了《采莲赋》和南朝民歌《西洲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的《高中语文》删去了原文中“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是早已无法消受了”这一段,现在2000版《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恢复了原貌,如果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恰当地分析这两段引用的内容和作用,可能对理解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大有帮助。
作者1925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后,亲历亲见了军阀段祺瑞和张作霖残酷镇压知识分子、压制言论思想自由的一系列事实:⑴1926年3月,“三.·一八”
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开枪打死打伤请愿的爱国群众200余人(作者亲历);⑵1926年6月,张作霖枪杀著名报人邵飘萍,封闭《京报》(作者亲闻);⑶1927年4月,张作霖以宣传“赤化”罪名逮捕并绞死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大钊(作者亲见)。北平的白色恐怖,的确像“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近两个月来,作者听到南方的消息:江南,1924—1925年间作者亲见过的轰轰烈烈的工人农民群众追求自由民主的运动,现在遭到了国民党莫名其妙的镇压,觉得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一封信》),所以,心中充满无奈的苦闷、忧愁,郁结至深,难以释怀。所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要到外面去寻找“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世界。走在“曲折”“幽僻”
“寂寞”、“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小煤屑路上,只有“蓊蓊郁郁”的树,就感到“今晚却很好”,因为“路上只我一个人,”“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终于,找到一片“无边的荷香月色”
安宁的“荷塘”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光溶溶,荷花飘忽,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使作者不安定的心得到了暂得的安闲,心灵的郁结得以轻解。但因为浓重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压在心头,那些愤懑烦闷之情依然挥之不去,所以,荷塘的一切是朦胧的,淡淡的。由于荷塘被“高高低低都是树”“重重围住”,仍然摆脱不了压抑感,所以当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就立即产生“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嫉恨情绪。这里表面上说的是蝉和蛙,从特地用“他们”来指代可以知道,实际上,还暗指那些为反动军阀帮闲发流言的文人。
由此可见,军阀白色恐怖的统治的“怕人”和反动御用文人如蝉鸣、蛙叫一般的“热闹”鼓噪,使人厌烦,是朱自清心里“颇不平静”的重要原因。
作者在白天只能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做事、说话没有自由,甚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也没有,这种毫无自由的现实使人忍不住产生相反联想,于是便“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了说明自己描写的采莲的情景“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就引用了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那时候,“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打扮得漂亮艳丽的少男少女们,摇着小船去采莲,他们怀着表达互相之间的爱慕之情愿望,“兼传羽杯”,把船划到“藻挂萍开”(即水草繁茂)的地方,摘嫩叶花苞,“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那种自由嬉闹欢乐的景象,的确“有趣”。为了说明采莲是“唱着艳歌去的”,作者又引用了《西洲曲》。《西洲曲》是一首大胆表达爱情的情歌:“莲子清如水”,“莲”谐音“怜”或“恋”,即爱或想念的意思,“子”即你,“清”谐音“情”,全句是运用谐音双关手法明白地表达感情,“爱你的感情如水深”。瞧,那是一种多么自由幸福欢乐的生活!可是,采莲是“旧俗”,“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法消受了”。现在,虽然“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但没有丝毫活泼的“流水的影子”,没有说话
、行动、思想的自由,于是,忍不住“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把“现在”和旧时、“这儿”和江南进行对比,突出了“现在”“这儿”的不自由,表达了对江南过去的那种自由的向往,委婉而含蓄地表现了对国民党口是心非出尔反尔、用武力解散工会、屠杀工人,解散农会、镇压农民等反动行径的惊讶和不满。因为1924—1925年在江南,作者曾亲见过国民党领导革命轰轰烈烈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绿》中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当时那种自由民主景象的兴奋、欣喜之情。)可是,“这一年南方发生的变动”使作者感到“目瞪口呆”,不可理解:提倡三民主义的国民党怎么也不给工人农民自由民主了呀?所以,作者“心中似一团乱麻”似的不安和失望,搞不清国民党究竟要干什么,“心里是一团火”似的忧愁、郁闷和焦急,自己向往渴望的自由民主到哪里去找?何时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对国民党在江南镇压工人农民的反动行径感到失望、迷茫和无奈是朱自清“颇不平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164.html
-
精彩时刻生成失败_精彩“生成”就在一瞬间详细阅读
笔,我要给失学的儿童画一所美丽的校园,让他们在那里快乐的学习。” B生说:“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画一件厚厚的棉衣,她就不会在寒冷的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哀哀哭泣。 C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失明的儿童画一双双明亮眼睛,让他们...
-
理性和感性的转换_转换角色,感性体验——《小镇的早晨》教学一得详细阅读
民、渔民上集镇摇船最方便。木船的橹声是怎样的,谁能学一学? 师:没听过?老师来学一学——“欸——吱——,欸——吱——”。我摇的船宽宽的,你摇的船——? 生:窄窄的。 师:我摇的船头平平的,你摇的船——? 生:尾巴翘翘。 师:我摇的船头尖尖的,你摇的船——?...
-
《我想》教学设计|《我想》教学评析详细阅读
《我想》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充满幻想和想象的诗歌。用结构基本相同的四小节描绘了四幅画面,表现了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最后两句巧妙结尾,浓浓童趣跃然纸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在该课的学习中,老师能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
-
中国让养乌鸦吗_让“乌鸦”在诵读中“喝着水”详细阅读
学片断一: 师:(出示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再说一说你知道什么。 (生读句子) 生:我知道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你能说一说口渴的感觉怎样? 生:口渴时我感觉很难受。 生:我口渴时会很着急,会忍不住想找水喝...
-
[体验生活]体验生活 发现问题--《乌鸦喝水》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可以,请说吧!” 生: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 师:你说呢? 生:昨天我做了试验,认为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这时许多同学大笑起来,我也觉得被他打乱了我的教学过程,差一点发怒起来,最后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生:你们不信!让我现场做个实验给大家看看! (于是,他从抽屉里拿出两...
-
《恐龙》读后感_《恐龙》教后反思详细阅读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让学生们查阅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恐龙知识绘图并作简单的文字介绍。由于学生对此内容较感兴趣,许多同学都较好地完成了此项任务。然后我在课上讲解完第2、3自然后,让学生以“我是...
-
[精彩缘udn]精彩缘何失约——《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
-
《丑小鸭》教案与反思_《丑小鸭》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文本的价值观是生本对话的立足点。本课设计在触发文本灵魂处做文章。努力创设生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如在学生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处,创设情境,铺陈丑小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让学生的心与丑小鸭的命运紧紧地相连。在体会悲喜变化的内涵时,我从学生课堂发言而来,把原文浓缩,串连成诗,给予学生语言实践,。最...
-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详细阅读
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