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一年级汉语拼音bpmf教案]一年级汉语拼音教案(认一认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及其意义,认清形、读准音。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可联系实际导人,再是复习检查,借助图画拼音自学生字、整体诵读。课中游戏,理解图意,整体认读,最后是小结全课。
教学重点      本课16个生字的读音。
教学难点    读准“鱼”、“鸟”、“鹿”等生字的字音。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及其意义,认清形、读准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联系实际导入

1.导人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

2.继续引导:你们喜欢这么多的小动物啊,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表示这些动物的字是什么样子呢?

 

1.思考老师提问,进入新课。

 

2.全班同学相互交流。

谈话导入新课。

二、复习检查

1。复习前面的知识,导人新课:在认识新朋友之前,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吗?(出示课文生字)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这些老朋友可喜欢你们了,我们这节课还要认识一些新朋友,你想让它们也喜欢你们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朋友吧。(出示“虫、贝、鱼、鸟、

 羊、犬、龟、鹿”和相应的拼音、图画)

3.指导学生识读生字。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这几个字中有你们认识的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谁来教教大家,我们一起跟他读。

 (2)我们有这么多方法来认字,剩下的字你想怎么认识?老师这里有几个好办法,想不想知道?老师最想告诉那些坐得好的小朋

 友了。

 (3)大家看,每个字上面都有图,大家可以看图识字。比如“贝”的图就特别像我们的贝字;还有这些用红色标出的音节你们都会拼了,你可以拼读音节认字,比如“鹿”的拼音; 还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学好。

 (4)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25页。请拿好书,坐端正,姿势不对不读书。看一下你的读书姿势对不对?(适时表扬鼓励)

 (5)大家都会读了吗?会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出示所有字、图,随时纠正读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读所学的八个字)

4.指导学生作游戏: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勇攀高峰”。(画一座山峰,贴上本课学习的八个字)从山底到山顶有八关,每关都有一个字,谁读对了这个字,谁就可以通过这一关。登到峰顶的胜利者,老师就送他一朵漂亮的小五星。

5.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图,(出示虫图)图上画的是一条虫子,你们还知道有什么虫?

 (2)出示“贝”图:这是什么?同学们都认识贝壳么?

 (3)出示“鱼”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鱼是很好吃的菜,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鱼?

 (4)出示“鸟”图: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都喜欢什么鸟?

 (5)出示“羊”图:谁认识羊?你知道有关羊的什么知识?

 (6)出示“犬”图:知道犬是什么吗?你都知道有什么样的狗?

 (7)出示“龟”图:小乌龟可爱吗?(介绍乌龟的知识)

 (8)出示“鹿”图: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为什么叫梅花鹿吗?

6.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咱们今天认识了八个生字,谁能把这八个字连起来读读?你们看生字朋友他们重新排了座位,你还认识他们吗?123

 你能把“认一认2”的字都连起来读一读吗?

咱们把学过的认一认都连起来读读好吗?

7.小结:今天同学们认识了八个生字朋友,大家高兴吗?而且老师要告诉你们个好消息,这些生字朋友现在可喜欢你们了。还想认识生字朋友吗?那我们下节课就接着认识吧。

 

1.积极地复习、认读生字。

 

 

2.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生字、拼音卡片,以及

 图画,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再按老师的方法学习其他几个生字;使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读生字;积极地和老师一起作“开火车”游戏。

 

 

 

 

 

 

 

 

 

 

 

 

 

 

 

 

 

 

 

 

 

 

 

 

 

 

 

 

4.兴致勃勃地参加游戏比赛。

 

 

 

 

 

 

 

 

5。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画,思考老师的提问;理解图意思考后交流回答。

 

 

 

 

 

 

 

 

 

 

 

 

 

 

 

 

 

 

 

 

 

 

 

6.运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整体认读、齐读、

 个别读、男女比赛读、分排比赛读等)

 

 

 

 

 

 

7.听老师小结。

通过各种方法初步认识了解8个生字。

三、作业

认读生字,整体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另外8个生字及其意义,认清形、读准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作游戏:小朋友们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咱们现在开始吧。

 请你跟我拍拍手;请你跟我笑一笑; 请你跟我坐坐好;请你跟我来认字。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前面我们学过的字,大家还认识吗?(出示学过的字)请看黑板,谁会读这些字?这些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这一课里面还有一些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1.跟着老师作游戏。

 

 

 我就跟你拍拍手;我就跟你笑一笑; 我就跟你坐坐好;我就跟你来认字。

2.复习学习过的生字,积极认读生字,进人新课。

复习巩固已学生字,导入新课。

二、认读本课生字,借助图画拼音,自学生字、整体诵读

1.出示“丝”、“麻”、“毛”、“皮”、“竹”、“禾”、“米”、“谷”的生字卡片,和相应的拼音、图画,提问:这几个字中有你们认识的吗?你

们是怎么认识的?谁来教教大家好吗?我们一起跟他读。

2.引导学生学字:我们有这么多方法来认字, 剩下的字你想怎么认识?还记得上节课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吗?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吧。

 大家看,每个字上面都有图,你可以看图识字,比如“丝”的图就特别像我们的丝字;还有这些用红色标出的音节你们都会拼了,你可以拼读音节认字,比如“麻”的拼音;还可

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同学们一定会学好。

3.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26页,(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大家都会读这些生字了吗?会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随时给予纠正)

 

1.认真观看图画,踊跃地举手回答老师的提123

 问。

 

 

 

 

 

 

2.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生字,有困难的地方请求老师的帮忙。

 

 

 

 

 

 

 

 

 

 

 

 

 

3.使用正确的读书姿势,积极地认读生字。

让学生借助图画拼音,自学生字、整体诵读。

三、理解图意

 

 

 

 

 

 

 

 

 

 

 

 

 

 

 

 

 

 

 

 

 

 

 

 

 

 

 

 

 

 

 

 

 

 

 

 

 

 

 

 

 

 

 

 

 

 

 

 

1.出示图画,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出示“丝”图:图上的蚕宝宝在干什么? 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有什么用处?你还知道些什么丝?

 (2)出示“麻”图:谁认识这种植物?

 (出示麻绳)这就是麻的皮搓成的绳。

 (3)出示“毛”图:毛可以做成什么?

 (4)出示“皮”图,过渡:毛的用处可真大,皮的用处也很大,比如我们皮鞋。你还知道什么是用皮做成的?

 (5)出示“竹”图,过渡:我们除了需要用的, 还需要食物。看图上的竹子,竹子是谁最爱吃的?(请学生仔细观察竹笋)这是什么? 竹子的嫩芽就叫竹笋。

 (6)出示“禾”图:这是水稻小时候的样子,它叫禾苗,它长大成熟后,去掉皮,就成了我们吃的大米了。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米?都见过什么样的米?

(7)出示“谷”图,过渡:大米是水稻结出来的,你们知道小米是什么长出来的呢?

2.指导学生整体认读生字:我们今天学了八个

 字,你能把这八个字连起来读读吗?打乱顺序后同学们也会读吗?咱们拍着手来读读好吗?你能把“认一认2”所有的字都连起来读吗?咱们把学过的认一认都连起来读读好吗?

3小结,布置课后作业:今天小朋友们读得都

 很认真,如果你们还想读,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1。仔细看图,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理解图意。

 

 

 

 

 

 

 

 

 

 

 

 

 

 

 

 

 

 

 

 

 

 

 

 

 

 

 

 

 

 

 

2.采取多种形式练读生字。(齐读、师生相互

 拍手读、比赛分排读)

 

 

 

 

 

 

3.认真听老师小结,并课后反复练读生字。

 

 

 

 

 

理解图意,认读生字。

三、作业

1.不看拼音,认读生字。

2.给生字口头组词。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4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