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教学设计_《长歌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长歌行(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3.教学内容分析: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戒诗。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表现力强,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为心声”的诗歌创作特点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意极浓,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4.教学目标: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难点分析: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12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8.课堂练习:背诵古诗。
9.作业安排: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多媒体课件。
11. 自我问答:《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而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调动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这首诗诗眼也很明显,但教者并未以一问一答式简单下结论,而是先以“圈出诗中美好的事物,说说理由”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诗,去感受“朝露”“阳春万物”“百川”“少壮”的意象美。接着抛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各自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便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朝露易逝、花草终将枯萎、百川归海不复返,也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68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