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反思】《棉花姑娘》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 案例背景
《棉花姑娘》是小语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为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的特点,课文又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人物形象鲜活。因而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中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以读激趣、以读代说教、以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 案例主题
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三 案例片段实录
片段一
师:(富有感染力、儿童化的语言)棉花姑娘真漂亮,雪白花冠绿衣裳,蚜虫见了真嫉妒,咬的姑娘满身斑。漂亮的棉花姑娘病了,病的可真重。我们为她的健康深深担忧。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漂亮的棉花姑娘病好啦!瞧,她笑的多美!(师出示挂图)
生发出一声惊叹。呀,真美!与我们上节课看到的棉花姑娘不一样呢。(显示骤然间喜欢上了棉花姑娘)
师:棉花姑娘这么美,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请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来。
(师巡视,发现一个男孩最先完成,拿着他的课本向全班同学展示,表扬他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此时全班孩子纷纷拿笔勾画。)
师:谁能读一读自己找的句子?
(学生纷纷举手,师点一名女孩读。师用小黑板相机出示:)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花朵。她咧开嘴笑啦!
师板书:碧绿碧绿  雪白雪白  并用枯黄的树叶与碧绿的树叶比较。出示棉花让生感受雪白的颜色。孩子们更加就喜欢上了棉花姑娘。
师:病好了的棉花姑娘真美,谁能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师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读。然后点一名女生朗读。)
师:谁能评评她读的怎么样?
生:刚才她将碧绿碧绿读的很美,就向棉花姑娘真的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
生:她将雪白雪白读的有点重,让我感到雪白的棉花就在我的面前。
师:你们用心的听人朗读,并能说出读的好的地方,真棒!(当场奖励学习喜报一张。)
师:棉花姑娘真美!同学们再试读,我再点人读,读的好的发朗读大王的喜报。
(学生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朗读。老师再次点生朗读时,学生一个比一个读的精彩,那美丽的棉花姑娘仿佛跃然于眼前。读的好的孩子拿到朗读大王的喜报,信心更足了。学习氛围越来越好。)

片段二
师;漂亮的的棉花姑娘病好了,那是谁为她治好了病?给她治好病后她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
(生纷纷拿笔勾画,因为上次读书找答案有人被表扬,还发了喜报。)
生: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生: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非常惊奇。
师:惊奇是什么意思?
生:奇怪
生:吃惊。
师:谁能上台做惊奇的样子?
(生纷纷举手,师点一名女生上台,做的好极了!)
师: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棉花姑娘惊奇说的话。
(生体会读,师点一名男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
生:将惊奇的语气读出来了。我也能读好。
师:有信心,真棒!你试试。
(这位同学读的更好。此时老师采取开火车、分组、男女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推向了一个高潮。)

片段三
师:棉花姑娘病重难受极了,在七星瓢虫没有来之前,她请了几位医生为自己治病。她请了哪几位医生?是怎么请的?请读文找出来读一读。12
(生拿笔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养成)
生:棉花姑娘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为自己治病。
生:她是这样请的:她说请你帮我捉虫子吧!
师出示句子:
1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虫子吧!”
2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虫子吧!”
3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的说:“请你帮我捉虫子吧!”
师:谁来读第一句话?
(学生纷纷举手。朗读热情丝毫不减。师点生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不行。读的没感情。
师:没感情,应怎么读?说更清楚些。
(此时无人举手。师让孩子多读几遍,体会。)
生:棉花姑娘病了,一定很着急。应读出着急的感情。
(师表扬,并发喜报一张)
师:那同学们再试着读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此时孩子们面露急切之色朗读。点四位学生朗读时,将读的最好的一位请上台示范,让其他的孩子感受自己朗读的不足。)
师:谁来读第二句?
(点生读,朗读的效果没有突破。)
师:谁能读好一、二句?
(点生读,此时孩子们不能体会相同一句话朗读的微妙之处。)
师:同学们请看图,燕子来了,棉花姑娘请他治病,可是燕子只会捉空中的飞虫。不能为她治病。啄木鸟飞来了,她是什么心情?多读体会。
(多次体会读后,有人举手。)
生:读第二句心情应该更加急切。
师:对。(当即发给喜报一张)请同学们再试着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点生读、分角色朗读。男女赛读将相同的一句话读出了不同的心情。将棉花姑娘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师:谁能读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说的话?
(点生读,读的很急切。)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无人举手)
师:再读一读第三句,在句中找到底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生再自由的读,点生读,评)
生:他读的好,因为他用高兴的语气读的。第三句写的是棉花姑娘高兴的说。)
师:你真会读书。
(此时师由衷的竖起大拇指。发给他学习星的喜报。)
最后师将这三句话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朗读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反思
1语文教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只有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课堂。读是根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基于读的重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通过读不能解决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导。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整个教学中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识的领域,而且读的品味越来越浓,在读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我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才得以实现。
2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约束力都较差。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过程,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更应采用激励手段去调控自己的课堂教学。正因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喜报的发放,孩子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教学才达到良好的效果。
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3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