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设计和反思]《比尾巴》教学设计5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ㄥ”和2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和认字。

  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一次比赛,看,连牌子都挂出来了,(师出示课题)。赶快拼读一下吧,(生读两次课题)。读得好极了,声音清楚又响亮,简直就是最好的拉拉队。

  过渡:同学们,今天这场比赛就由我来主持,你们想不想去给动物当评委啊?(想去!)好,请你们做好准备,我们马上出发。请大家闭上双眼(播放音乐),想象自己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我们一起飞出教室,飞向森林,飞呀飞呀……到了,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本课所出示的六种动物,初步了解它们的尾巴特点

  1、师说:多美丽的森林呀,多可爱的一群动物啊!来,我们向小动物问声好! 如:小动物,你好!

   ⑴ 指导学生观察

   ⑵ 师问:今天前来参赛的都有哪些动物呀?

     生答,师相机张贴动物图片。

   ⑶ 师说:小评委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动物模特闪亮登场。

     指名向动物打招呼。如:松鼠,你好!

     练习说话:(  )、(  )和(  )来参加比尾巴。

  2、初步了解这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⑴ 师说:同学们,我们既然是这次动物比赛的小评委,那就要公平公正。请小评委们认真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有哪些特点,然后发言。

   ⑵ 学生观察后发言。

   ⑶ 师小结:刚才,小评委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来,我们一起把自己鼓励一下(“一、二、三,我真棒!”)。

     过渡:小评委们,主持人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一位记者也来到了比赛现场,将这次比赛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并且发表在我们的语文书时里啦!赶快翻到83页,我们来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数一数有几个小节,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过渡:小评委们读得真不错,动物模特听了也非常高兴,都想单独与我们见见面,你们高兴吧?(高兴!)不过,动物模特有个要求:不能读错它们的名字,能做到吗?大声告诉主持人:“我会读!”

  2、借助图认识生字

    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出现,图旁出现带音节的词。


四、学习课文问句

  1、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那比赛的项目有什么呢?

    (六个问题一起出现: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2、师:赶快拼拼,有哪些比赛项目?(先小声拼小声读,再大声拼大声读,最后请小老师领读。)

  3、师:想不想听主持人读一读,仔细听听与刚才小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读时突出问句的句末语气上扬)

    小结:为什么要在句末把声音往上扬呢,因为这个符号在提醒我。(认识问号)

    学生试读。12

    小结:我们读这样的问句时,就是要把句子最后的部分读得往上扬,像读二声一样。
 

五、学习答句部分

  师:模特们还站在那儿。各位观众、各位评委,根据比赛项目请公证地、认真地、仔细地评一评。(学生上台贴“长”“短”“扁”“弯”“最好看”“好像一把伞”等词语卡片)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评选结果吗?如果不同意,请说说理由。


六、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男女生分读问句和答句。

  2、表演朗读

   ⑴ 抽生上台表演朗读。

   ⑵ 全班学生表演读。


七、拓展运用

  师:比尾巴大赛不仅吸引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赛。它们的尾巴在哪里呢?赶快找出来。

  1、学生上台给动物贴尾巴。

  2、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用谁的尾巴(  )?(  )谁的尾巴(  )?的格式编儿歌。


八、总结本课,情感升华

  1、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很多动物的尾巴特点,还认识了许多汉字,更了不起的是会创作儿歌了,老师祝贺你们!

  2、升华: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小动物了呢?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动物,和它们永远作朋友!


九、指导书写“云、公、车”3个字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2、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并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4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