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案例分析_《比尾巴》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美丽的森林图)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好多小动物,它们每天一起生活,一起游戏,过得可开心了。听说今天它们又聚在一起了,它们会干什么呢? bǐ wěi bɑ
  2、看,原来它们准备──(出示课题:比尾 巴)。指导读好轻声。3、平常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三个字呢?
二、初读课文,巧记生字
  1、师范读课文:马上就要比尾巴了,请你竖起耳朵听好,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呢?(多媒体随机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2、谁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随机出示相应的词语)
  3、个别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教学生字。) 字音:“松鼠”一词中的“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较难读,应重点指导。字形:可以用形旁表意的方法来记“鸭”字:“鸭”的右边是个鸟字旁(用红色凸显现偏旁),你知道“鸭”为什么是鸟字旁的吗?(指名回答)其实很早很早以前,鸭子也跟鸟儿一样,是在天空中飞的,后来人们把鸭子捉来,关养在家里,慢慢地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公”和“松”是一对形近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再来看看这两个字,“松鼠”的“松”和“公鸡”的“公”(多媒体闪烁这对形近字),你发现了什么?“鼠”字比较难,但很有特征,多读几遍就可以了。
  4、开火车去图片读词: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没有了图片的帮助,你还认识它们吗?
  5、把六种小动物分成两队(多媒体重新出现图片):小动物们听到你们亲切的叫声,可高兴了。瞧,它们又回来了。不过,我一直在想,这么多小动物挤在一起比有点乱,所以把它们分成两队,你能用上“(   )、(  )和(   )一起比尾巴。”来说一说吗?
  6、学生自由读课文:那小动物们是怎样比尾巴的?现在请你好好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出韵味
  1、学习第一、二小节
   ⑴ 教师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队小动物是怎么比的?(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⑵ 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师范读、齐读等方式有层次的读好这一节。
    ① 指导读好轻声“谁的”:“谁的”和“尾巴”一样读轻声,读的时候把前面的“谁”读重,“的”字读得又轻又短,好象藏在喉咙里。并随机教学:“短”──前鼻音;“把”──利用前面已学的“巴”字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② 指导读好问的语气:刚才我们读了这几句话后,发现它们的后面都有“?”(多媒体红色凸现“?”)那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生自练;指名读;师范读。根据学生体会和听师范读得出结论:读问句的时候,句子最后几个字的音像爬楼梯一样往上爬高。齐读。
    ③ 指导读好“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个句子的停顿。
   ⑶ 师过渡:到底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老师问,你能答吗?
    ① 师生一问一答。(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② 同桌小朋友你问我答。
    ③ 指名表演对读。
    ④ 男女同学对读。
   ⑷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① 读着读着,老师心里有了疑问:松鼠的尾巴怎么会像伞呢?看,(多媒体演示松鼠从大树上落下的情景)这只松鼠要从这么高的大树上落下去,全靠它的大尾巴。要是没有大尾巴,会怎么样?123
    ② 学生想象,体会松鼠尾巴的作用。
    ③ 师小结:是啊,松鼠的尾巴真是一把轻巧实用的降落伞啊!你们看──(多媒体再次演示松鼠像降落伞一样从大树上落下的情景。)
    ④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好停顿;读出松鼠拥有这样了不起的尾巴而高兴、自豪的心情。
   ⑸ 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节
   ⑴ 师过渡:瞧,猴子、兔子、松鼠在一起比得多开心呀,我们再来看看公鸡、鸭子、孔雀又是怎样比的?
   ⑵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
    ① 指名读。随机教学“扁”──前鼻音;“最”──平舌音。
    ② 齐读这一小节。
   ⑶ 过渡:刚才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来读第一小节,现在读几遍就会了,进步真快,相信下面会读得更好。
   ⑷ (出示第四小节)
    ① 齐读这一小节。
    ② 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我们知道公鸡和鸭子的尾巴也挺好看的,这里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呢?(出示孔雀图)学生看图体会,教师描述。
   ③ 指导读好“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⑸ 背诵第三、四小节。
  3、齐读全文;评比朗读明星。
四、总结全文,拓展迁移
  1、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形状各不相同。其实,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的尾巴还有特殊的作用呢!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或者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
  2、出示课前搜集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学着“谁的尾巴(   )?(   )的尾巴(   )。”的句式编一编。交流。
  3、学生选择三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样编一编。交流。4、游戏巩固生字 :这节课,小朋友读得认真,学得认真最后,我们再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五、书写生字。

【反思】
一、总结成功点
  1、基础目标待强化,分散识字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我认为集中识字比较枯燥,而且不容易“消化”,即学生记不住。而且根据这文本的特点,前面出现动物名字时已有一部分生字需学习,我就带领学生先学习,重点落实“鸭”(鸟字旁)、“松”和“公”的比较(八字头),还有一部分生字出现在课文中,我就采用随机教学法,一一落实。课文内容把一个个生字词联系了起来,如“短”“把”,在让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既教了新偏旁“矢”字旁,又联系前文的“巴”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把”。生字词容易为儿童理解、接受,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全部生字。二、指导方法练朗读,扎扎实实。
  2、具体指导,教给朗读方法。
    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谁的”,念轻声,读出问句的语调,读好“谁的尾巴像把伞”要有停顿等。如“谁的尾巴长”重音是“谁”,连读“谁的尾巴”,读出问句的语调。同时要求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表演。
  3、由扶到放,运用朗读方法。
    在学习1、2两小节时,花了好长时间教学生读好。在学习3、4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齐读,用了很少的时间,真正实现由扶到放的事半功倍。
  4、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三、教学体现开放性,兴趣盎然。123
  最后环节,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明白动物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长什么样或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学生说得很兴奋。这时候我抓住时机出现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动物,如鱼、燕子、牛、马、老鼠等,叫学生同桌合作学课文样编一编,学生兴趣盎然,编得不亦乐乎,想象得很有趣,听课老师都为他们叫绝。我想这一设计是成功的。我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当然,我即时的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二、留下的思考
  我在试教《比尾巴》这课时,总感觉学生兴趣不是很大,尤其是学到后面三、四两小节时,学生懒得读,连书也不愿意拿。我当时想:是不是因为别的班不适应,状态不佳?如果是因为教学设计不够新颖有趣,那该如何设计?我们一年级的老师都说只能这样上上了。我自己也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只改动了一些细节问题。结果今天上了后,留给大家的仍是这一问题:学生学着学着就开小差,读书的劲提不起来。现经竺老师一点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竺老师说我们应该要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来营造课堂氛围,这是教学的一门艺术。像这课就可抓住“比”来进行教学,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我想后应该采取如下教学比较好。
  师:大家看看,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出示动物图形)
  生说动物。
  师:刚才,小动物们说要请小朋友们做评委呢!大家看,谁的尾巴长?
  生:是猴子。
  师:哦,是猴子,为什么说它尾巴长?说一说猴子尾巴的用处。
  生说。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我们再来看看谁的尾巴短?
  生说。
  师: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说。
  师:“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说,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自然地调动起来。在原来的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直接出示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
  总之,教学无止境。我需要不断实践、思考、追求。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4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