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教学视频|《影子》教学后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影子》教学后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小学 朱见斓
  教学《影子》时,明显感到学生很喜欢这篇课文。还没上课,他们都会背了。我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左边是(   )右边是(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很兴奋,马上左看看,右瞧瞧后,同桌就互相进行说话训练,然后指名说。
  接着我引出了课题。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势引入课文教学。请学生们看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小手就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有的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前面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也有的说:小朋友向太阳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我一一肯定。又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有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小朋友背着太阳走,影子就会在他的前面。”多聪明的孩子啊,我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夸他是我们班里的小博士。听到表扬,孩子显得很高兴,坐下来后,腰背挺得
笔直。(这是一个上课不太听,却很聪明的孩子。)
  学完课文,我还让孩子们同桌合作,一个做影子,一个做小孩,表演书本的内容。其他孩子边看边念课文。这似乎让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们非常投入地准备,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巩固了课文。
一、思考
  1、教学内容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这个要求会不会过高?
二、教学这个课时后,我有如下体会
  1、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我说:“为什么不说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小狗是怎么跟你玩的?”亲切的家常话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1234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

  《影子》教学后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桂平镇城西小学 黄金华
  本课的教学,主要从生活现象引人,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从中,让学生认识有关“影子” 的一些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   ),右边是(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子》教学随笔
江苏省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 姜 梅
  听了程老师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学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40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师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学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学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初衷。

 从课题导入看语文本体目标的落实──《影子》教学感悟
广东省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南山分校 吴立青1234
  新实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肯定,在此指导思想要求下,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质的改观:教师“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现象基本不复存在;学生的思想、情感、手脚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浓厚情境氛围中,自由平等地与教师、与同学、与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相互对话。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整合,为了激发兴趣,为了创设情境,教师们往往会搜肠刮肚,围绕着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大量的搜索、解剖、分析、综合等,创设浓重的情景氛围,编排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还能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制作出高级别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每节课都沉浸在完全的声、光、电、画的变幻之中。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再好的手段方法过了头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学生经常在如此热烈隆重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注意力全都被有趣游戏和精彩动画夺走了,在每堂课看似热烈的课堂讨论的争辩中,教学时间悄悄地溜走。而对于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语言的学习” 就难于落实到位了,语文课也就没了“语文”味。
  新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教学有繁重的识字任务和高要求的说话训练,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大力削减不必要的创设情境和无效讨论的时间,要特别重视语文教学本体目标的落实,要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每课的识字写字和说话训练等任务。而且,这种意识要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之中。导课部分是一堂课的开始部分,是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加强语言的学习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一册《影子》一课的导课环节的两种不同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种导课设计】
  1、播放《可爱的太阳》的录音带,师生齐唱,感受太阳的温暖.
  2、师: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还会洒到哪里?
  3、师:当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生到户外自由活动)
  4、(回到教室) 师:谁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课题:影子)
  5、师:同学们会做手影吗?会的同学你们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我们吗?(请三、四个同学上台)
  6、(播放《影子》的歌曲,学生认真听,感知曲子的内容) 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歌词。 (师有节奏地范读),我们一起来唱《影子》这首歌,还可以配上动作。
  7、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踩影子)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一个当歌星,一个当太阳(戴太阳头饰),一个当小朋友,一个当影子(手拿前、后、左、右的生字卡)。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最好?
  8、我们知道太阳光照到物体上会有影子,你还知道什么也能产生影子?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造型?为什么? 如果我们把自己变的造型,加上想象,涂上颜色,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画呢?(展示事先准备的图)
  9、播放《影子》的课文内容课件,学生边看边找到相应的课文段落。
    这种导课设计的“九步曲”,包含了一个课件,两首歌曲,三项讨论和四个活动,整个过程热闹非凡,学生参与面广,活动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导课过程耗时超过了 25分钟,只给语文最主要的部分──生字的认读,课文的朗读,说话的训练,汉字的书写等留了不到 15分钟的时间。如此长此以往,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234
  1、努力寻求内容情境和语言训练这两者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把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导课部分力求精练、精彩,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把许多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观察体验的部分用作业布置的形式安排到课外去。
  4、课件设计不要攀比难度、豪华,力求简单实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5、加强课内与课外,教室与自然,语文与其它学科,学生与家长等各种因素的有机整合。鉴于这几点想法,就有了另一种导课思路。
【第二种导课设计】
  1、(做实验,学生仔细观察。)一束光照在白纸中间立着的一枚铁钉上,学生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影子。
  2、揭示课题,出示卡片,学习一个生字“影”。
  3、边观察边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看到的景象,结合学习“前”“后”两个生字。
光在(前、后、左、右)面照,影子在(后、前、右、左)面。
  4、说话训练:
    我的前面是:        。
    我的后面是:        。
    我的左边是:        。
    我的右边是:        。
    这种导课设计层次清楚,简单明了,朴实有效,有“一举四得”之功:首先结合揭示课题学习了三个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其次还触及了本课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很快认识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再次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验过程有机进行了说话训练;最后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课过程控制在了10分钟之内,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大力进行认读生字、朗读课文,书写生字等语文本体的学习。当然,认识影子的有关现象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在课中我还安排了作业布置这一环节:
  1、选定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分早、中、晚三个时候逐次观察自己的影子,比较思考回答问题,“哪个时候的影子最长?有什么原因吗?”;
  2、下课后,自己找老师、家长或同学、朋友一起玩比手影和踩影子的游戏;
  3、请求音乐老师在音乐课间教唱《影子》这首歌。
    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们的回答明确而肯定: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认定了“学习语言”这个大目标,事情就变得这样明白而简单了。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大到世界母语教育的范围,就不难发现,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母语教育,而这一母语教育的任务理所当然地都由国语(语文)课承担。语文教学本体目标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强调语言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注重发挥语言自身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比较完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3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