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怎么读?]《比尾巴》中的读说训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标出儿歌几个小节?
生:课文有四个小节。
师:请男同学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小节,男同学再读第三小节,女同学读第四小节。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本课特殊的构段方式:三问三答,培养学生读书时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由于在学前边的课文时,我有意进行过多次这样的训练,所以,还没等读完课文,很多孩子都举起了手。)
师:(指名)你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我们男生读的都是问的,女生读的都是回答的。
师: 小动物们在举行“比尾巴”的活动,哪些动物参加了?请你边读课文边用方框标出来。
(这是在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以后孩子们将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题,它与作文并列为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很多孩子不会边读边思考,不知道短文的重点,不会使用给出的符号,从低年级训练将会减缓中年级学习时的难度。)
生:一共有六种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师板书动物的名字。
师:它们从尾巴的哪些方面比呢?
生:长、短、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师相机板书在对应的动物后面)
师:那么,老师来问你们,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声音平平)
师:谁的?
生:猴子的尾巴长。(突出了“猴子”)
师:哦,这次我听出来了是“猴子”。下次一定让我听清楚。
(其实,第一次我并不是没有听清楚,而是故意这样说,就是让学生第二次读的时候自己突出“猴子”这个需要读重音的词。如果老师直接说“猴子”要读重音,学生不懂,读得也不自然,也会很枯燥,记忆不深刻。经常这样训练,孩子就会明白你要告诉人家什么,重要的词语要突出一些。)
师生继续后两句。
师:我问了几次?
生:三次。
师:你回答了几次?
生:三次。
师:这种形式就是“三问三答”。现在,你们来问,我来回答,看看能不能难住我。
生:谁的尾巴长?
师:你问什么,谁的尾巴怎么样?
生:谁的尾巴长?
师:这次,你把“长”读重了,我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
(问句不太好读,如果从朗读技术上来说:声音上扬,学生太难掌握。给学生设置一个环境,让学生来发问,很自然的就把声音挑上去了。)
……
片段(二)
师:有三个动物,也想参加比尾巴的比赛,它们是谁呢?
(板书:老牛   小狗   鲤鱼)
师:请看一下书上课后练习的图片,老牛的尾巴什么样?
生:像鞭子、像绳子、又细又长……(板书)
师:那小狗的尾巴呢?
生:像月牙、像弯刀、像浪花、向上翘 ……(板书)
师:鲤鱼的尾巴什么特点?
生:像剪刀、像小扇子……(板书)
师:你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给每个动物选择一个特点三问三答呢?
(这是课后的一个填空练习,把它调整到学课文的过程中,既了解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又模仿课文练习了说话,等于续编了课文,一举两得。)
师:动物王国又进行了一次比赛,这一次比什么呢?板书:比耳朵
你猜,谁会来参加?
生:兔子、大象、松鼠……
师:它们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呢?
生:兔子耳朵长、大象耳朵像扇子、松鼠耳朵尖……
师:还有很多动物,它们的耳朵也很有特点,请你选择六种动物,学着课文的样子编儿歌。12
(这是继《四季》之后的第二次仿照课文编儿歌,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包括写作的例子,相信学生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就会在写作上会有所感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3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