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趣味识字游戏|情境游戏识字趣味多——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对一年级的识字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左右”,和以前的大纲相比提高了师资数量。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技能按要求达到认字量,又不增加他们的辅导轻松学习呢?新课标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案例描述:
  走上讲台问好之后我立刻切入主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平时都很喜欢运动,那说一说你们平时体育课在操场上都参加哪些体育运动呢?或者你在操场上看过其它的哥哥姐姐们做过什么体育活动呢?”
  学生本来就很喜欢上体育课,喜欢运动,所以此时都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了。那愿不愿意跟着老师也去运动运动呢?请愿意的小朋友先来读读这三个字。(操场上)
“老师这里有一幅小朋友们下课以后在操场上锻炼身体的图画,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指图)操场上的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都在做哪些体育活动?”学生早已按捺不住了纷纷举手。但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建立方位感,所以此时我要求注意观察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帮助建立条理性。教室里举起了树林般的小手,答对的还能获得奖励,让他做做小老师带领全班读,这样就更激发他们的热情了。
从前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发现小朋友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喜欢为自己小组争分做贡献,所以我说“下面我们来分组比赛,把带拼音的桃子摘下来吧,看哪组摘的又快又多。”效果自然不错。我又提高难度了:“如果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认识这些字吗?(出示词语卡,开火车读)”小朋友觉得这个根本不是问题,举手就没那么积极了。可是当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我把字卡反过来,上面写着“你真棒”送给他时,小朋友们纷纷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同学,这一招果然奏效,换来惊奇的目光,也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识字课不仅要认识字,还要懂得应用。“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让学生补充,指着图上,    师停顿,学生会自己补充)这一梯度不高,很容易回答。“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才老师说话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哪位小朋友能学学老师也用这组词语说一句话呢?”这里就比较难了,我准备了几幅他们熟悉的白云,气球的照片让同学造句,有的同学说:“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绵羊,有的像小牛,还有的像大公鸡。”有的同学说:“天上有的气球是红色的,有的气球是黄色的,还有的气球是绿色的。”有的同学说:“课室里, 有的小朋友在写字,有的小朋友在看书,还有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这样既降低了难度,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又能达到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字偏旁相同:‘打’、‘拔’、‘拍’都是提手旁,我让孩子做这些动作,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来做动作,小朋友表演动作时,师就贴字卡依次板书:打  跳   拔  拍  踢   跑  (按小朋友表演的顺序来板书)12
谁能把这六个生字分成两类呢?我采用了建房子的办法,生上台来分
这样,学生们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下面看的同学也乐此不彼。通过叫学生思索:做这些动作与你身上哪儿有关?——“手”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学到‘跳’、‘跑’、‘踢’。用相同的方法体会——学生知道与脚有关,便是足字旁。利用相同偏旁识字,学生有识字的成就感,兴致自然浓,老师教时也很轻松。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入学,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精神容易分散,所以我们要尽量选择活泼有趣的教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动作中形象说明: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字与手有关的,与脚有关的。学完了带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以后,学生很可能是从概念上记住了这几个字,那怎么贯穿到实际中让它更贴近生活呢?我设计了“课间活动时间”儿歌加动作“12 点点头 ,34 弯弯腰,56 跺跺脚,78 拍拍手,9,10快坐好。”,既让学生得到放松,又在游戏中再次运用到新学的知识,学生喜形于色,当然好学乐学了。
在我们愉快地读儿歌时,下课铃声响起,“这节课我们都很开心,因为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些运动名称,还知道了运动有益健康,能使我们更好成长。听,下课铃声又下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活动活动,轻松轻松吧!”

教学随感:
如何在固有的生活经验和新的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让枯燥、单调的理性知识化作生动、可感的画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感性知识,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生活与理性知识相结合。注意力难以保持是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本课教学时,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一次次具体的语言情景和游戏活动中,多次与生字、新词见面,达到了“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的教学效果。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03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