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古诗_静夜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1234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4.理解第三行诗句:
     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
     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看图,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7.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板书:客居他乡、深感孤独)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板书:思念故乡;想念亲人)
    8.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1234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1、(看一组图片)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光华四射,明月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中秋节源远流长,古时候,每当暮色降临,明月东升,祭月、赏月的活动便开始了。人们纷纷设案桌于月下,桌上有月饼、水果、饮料、芋头等食品,全家人在月光下一起团圆赏月,大人们给孩子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古老神话传说。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边品尝节日佳肴,一边赏月聊天,全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今天,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夫妻相约一起赏明月,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还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1234
  2、说说你们怎样过中秋的?
  3、齐唱《八月十五月儿明》

  一、明月,入题
  1、从刚才的图片中,以及同学们的回忆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个爱月的民族,中秋节我们赏月,故事里我们讲嫦娥奔月,古诗里更有许多明月呢!你能记起几句有月的诗句吗?
  2、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解题,品读
  1、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齐读课题。
  2、这首诗你们早就会背了吧?一起背诵。
  3、(看课件,听朗读),说说听出了什么?(慢,忧伤,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学生文章,《妈妈,我想对你说》,教师深情朗诵,思念的滋味你尝到过吗?指名说。带着思念的感受读题。
  4、李白也在思念,他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近他吧。
   ①打开课文,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板书:思故乡。是什么让李白想起了故乡呢?(提示读古诗前两句)
   ②重点理解:疑:好像。什么好像什么?解释后两句。
   ③师:地上铺着一层霜,给人什么感觉?李白站在像霜一样的月光中冷吗?他怎么不叫夫人给他拿件衣服啊?叫丫鬟给他端个火盆啊?师:(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囊中空空,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你觉得他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
  5、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指明对月朗读,齐读。
  6、你们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7、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
  三、扣题,拓读。
    师: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三首:《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说说是什么让诗人想起故乡。(简要理解诗意)
  四、结题,回读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的藏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到自己孤单一人,想到家乡的亲人,怎不令人低头沉思,怎不令人归心似箭哪!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吧!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779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