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组织体系_统计《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合作交流 体验成功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
设计意图:统计知识在第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并认识,本课是与第一册统计知识的链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的过程。之后在合作整理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统计结果的成功。
教学过程 :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统计。
1、小朋友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跳绳、踢毽子……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从情境导入 ,同时明确统计的类别]
2、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我们来组织个比赛,好吗?(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3、同学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
4、统计一下,统计什么呢?(生:最喜欢的运动)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同学们最喜欢小组学习了,我们来进行一次统计比赛好吗?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进行讨论统计,填图。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填图,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均统计完毕,并排出先后次序)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将小组统计图展示在黑板上)你觉得他们统计得怎样?(学生讨论评价。师适时总结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同时,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必然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结果来,你们一定有统计的好办法,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吗?(交流方法)
其他几组和他们统计的方法一样吗?把你们的统计结果也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其统计图,生指图汇报,说明统计方法)
5、(1)同学们觉得哪种统计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同学们选得方法都比较好,希望在以后的统计中,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又快又准地制出一张统计图来。(2) 那么在统计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只要你在统计的时候仔细、认真,不重复,你一定能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来。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及注意问题,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6、同学们的统计图做得太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同学的情况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7、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
[刚刚学习的统计知识,在这里就用上了。体会统计数据的实际运用。]
8、一张小小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知道这么多东西,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统计的?
[回顾统计方法,加深认识]
三、应用实践。
1、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想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该怎么办?(生:统计)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调查,用你喜欢的方法调查每一个同学的意见,然后每人制成一张统计图(学生统计、制作)
3、小组内评一评谁的统计图作得又快又好。选一名最棒的同学来帮老师完成这张大统计图。
[从具体情境中再次提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给学生自主的空间,独立地进行收集、整理,充分体验统计成果,感受统计的乐趣。]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喜欢统计吗?那么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其他班的同学,调查他们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制成统计图给老师看,好吗?
[课外延伸,在生活中运用统计,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566.html
相关教案
- [2.5.2]2.5.2 认识人民币|人教课标版
- 2.3.10.15.26.35下一个数|2.3.1 平面图形的拼组|人教课标版
- [2.8.14.20后面填什么数字]2.8.1 找规律(图形)|人教课标版
- 【佛跳墙v2.6.4】2.6.4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课标版
- 2.7.10.10怎么算等于24|2.7.1 认识时间|人教课标版
- 2.4.3打一个成语|2.4.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版
- 【2.7.10.10怎么算等于24】2.7.1 认识时间|人教课标版
- 【2.6.30.260找规律】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人教课标版
- 2.5.2_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 [2.2.2.2校园登录网址]2.2.2 十几减几|人教课标版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