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视频]小学数学第一册《分一分》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
4、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的分类。
[学生分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而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在此之前不过上了三、四节数学课而已,他们对“分东西”的事情又有多少体验呢?课堂上怎样才能让他们兴致勃勃而又能理解分类的思想呢?因此,我决定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番调查了解。通过与小朋友做游戏、对话交流发现:我们班级48名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在家里或幼儿园有过整理玩具、物品的体验,但是能在平时生活中主动整理文具和学具的不到四分之一。并且,孩子们对物品的分类只是限于平常的生活经验,如: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会把吃的放一个袋子里,用的放一个袋子里等等,还没有上升到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有的小朋友只能按一定的标准将物品分类,但是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因此,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用小熊奇奇一天的生活、游戏的故事情境将新课和习题串联起来,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本节课上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自身积极投入的情感和态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多样性要求。
[教学过程]
一、在故事中让学生进入学的“情境”。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好吗?
学生兴高采烈地说:好!
课件展示:在森林学校里,小动物们放学了,小熊奇奇回到家做完作业,各种学具、文具杂乱地放在桌子上,奇奇正拿着橡皮和小刀朝学具盒里放呢。(此时画面定格)
师:小朋友,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熊说啊?
生1:小熊,你放错了!
生2:小熊,橡皮和小刀应该放在文具盒里!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熊谢谢你们的提醒啦!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帮助小熊奇奇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了自己探究数学问题的愿望和兴趣。]
(二)学生操作,探索方法
1、自己动手,寻求分类策略。
师:小朋友们平时也会遇到和小熊一样的问题:写完作业后要整理用具,平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积极举手想要发言,教师指名几人发言。)
师:小朋友桌上有和小熊奇奇一样的物品,请你们互相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形成分类策略。
(1)课件中传出小熊着急的声音:“小朋友们分好了吗?快点告诉我,让我也早点把这些物品整理好呀!”123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展台上操作,汇报本组是怎样整理的,汇报后集体评议。
(3)多媒体演示小熊的操作,小熊一边操作一边说:“噢,现在我知道了,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文具盒里。谢谢小朋友教给我的好方法。”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熊在你们的帮助下,学习用品整理得多好呀!以后在家写完作业,你们也要像今天一样,自己动手整理物品,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帮助动画中的小熊解决遇到的难题,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表现、爱帮助别人的心理特征。由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分类方法,在介绍的同时将本组的分类情况在实物展台上充分展示。其他各小组成员自由评价,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在情境中让学生掌握分的“标准”
1、“想想做做”第1题。
情境创设:(动画展示并配音)小熊奇奇刚整理好桌上的物品,就听到有敲门的声音,它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好朋友们来啦!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邀请了许多好朋友。(课件: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最后定格为一幅画面:鱼、小狗、白兔、青蛙、海狮、鲸、小鹿、螃蟹、猴子、松鼠、虾和小鸟)
师:你能说一说,小熊的朋友中,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想把这些动物怎样分类呢,请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时教师参与,寻找不同的分类方法。反馈时适时表扬。
[设计意图: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物录像,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动物王国,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中的所有东西分类,学生的思维开阔,能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分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小动物,初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2、“想想做做”第2题。
(1)情境:熊妈妈对小熊说:“客人来了,快点把你的小桌子整理整理,把玩具拿给小客人玩。”小熊高兴地说:“好的,妈妈。”(课件呈现:小熊以及它很乱的小桌上摆着面包、牛奶、梳子、茶杯等等。)
师:小朋友,桌上的东西要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我们和小熊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分类。
(3)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3、“想想做做”第3题
情境:(动画:小熊把桌上的物品分别装入两个袋子里,高兴地说:“好啦好啦!现在可以玩玩具啦!画面呈现出第3题的玩具图。)
(1)师: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生:飞机在天上飞,车子在路上跑,小船在水里行驶。
师:你说的真好,请小朋友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操作课件汇报分类方法,学生正确分类后,多媒体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地、江河里行驶。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熊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招待小熊的好朋友,请看(课件出示:第4题的水果、蔬菜。)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呢?
(1)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有几种分类策略。
(2) 根据教师观察,选择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展示。123
(3) 展示结果后,学生自评:你认为他们组这样分类正确吗?为什么?(学生到前面指着分类结果评说。)
生1:我认为这一组这样分让我看得很清楚。一边是水果,一边是蔬菜。
生2:我认为这一组这样分也可以,一边是红色,一边是绿色,葡萄是紫色,他们这样是按颜色来分的。
[设计意图:此处的几个练习始终是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者力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练习中,通过分实物、分学具、分水果卡片,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拓展用的“范围”
1、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超市买的东西时,吃的放在一个袋子里,用的放在另一个袋子里。
生: 放学站队时,坐公交车的站一队,走路的小朋友站一队。
生:学具盒里,三角形放一起,圆形放一起,正方形放一起。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就有好多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了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自己想上哪辆车,为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师:小朋友们一定要按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学生排好队后,做出开车的动作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选出男、女两名小司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商量:应该按怎样的标准分别乘坐两辆车呢?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到分类思想的应用,并且再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依依不舍地在分类游戏中结束本节课。课虽尽,趣正浓。]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49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