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如下】“统计——最喜欢的水果”说课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1、教材内容:《最喜欢的水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教材以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水果和商品统计为背景,引出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直观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3、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教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据此精神,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一些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4)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初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2)、根据统计结果能作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小样本预测的不确定性。
(3)、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渗透分类思想。
(4)、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初步感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小样本的不确定性。
二、突出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举行元旦晚会"引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在交流中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统计方法。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生活设计练习,让学生统计商店里文具的数量,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进货"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决策,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学习方法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趣味统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作出分析,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意识。123
三、强调自主、合作,大胆更新学法。
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班上要举行一次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好呢?怎样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其次,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在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该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然后选取自己认为较合理的、喜欢的方法。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既解决了问题,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准备:
(一)教具:三块磁性小黑板、教学课件
(二)学具:学生用吹塑自制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笔、纪录纸、数学用书、磁性小圆片
五、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
1、提问:你知道1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我们班准备举行一次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好呢?
2、讨论:怎样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二)建立模型
1、分组调查整理。
学习要求:
(1)调查自己组内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并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整理调查结果。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方法与结果。
(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
2、交流汇总,建构模型
(1)在小组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2)师结合课件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象形统计图、统计表。
(3)全班共同完成象形统计图、统计表。
(4)说一说:如果要买三种水果,该买哪三种?为什么?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5)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在全班同学的交流汇总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整理的优越性,为后面统计图表的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学生的反映情况仅仅是预先估计的,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存在估计不足的情况,需要老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比较小组与全班的调查结果,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样本预测的不确定性。)
(三)、情境迁移,解释与应用。
1、情境呈现:商店里的数学问题。
商店里有一些文具用品(利用课件快速地呈现),你能一眼就看出有哪些商品,各有多少吗?
2、通过剪贴,完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3、结合课件展示统计结果。
4、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进货?
(在快速呈现一堆散乱商品的过程中,怎样比较迅速地数清各种商品的数量,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感悟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建立是有帮助的。而问题"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进货"则切实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趣味统计,丰富学生的主体意识。
1、师:每个同学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满意吗?我们也来做个统计。
出示三块磁性小黑板,说明统计方法:三块磁性小黑板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还需努力",请同学们排队上台根据对自己的评价将手中的小圆片贴到相应的小黑板上。123
2、观察小黑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谈话结束全课,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大胆地展现自我。
(让学生通过趣味统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作出分析,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以上四大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方法、意义和作用,能达到预期的目标。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314.html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