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如下】“统计——最喜欢的水果”说课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1、教材内容:《最喜欢的水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教材以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水果和商品统计为背景,引出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直观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3、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教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据此精神,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一些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4)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初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2)、根据统计结果能作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小样本预测的不确定性。
(3)、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渗透分类思想。
(4)、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初步感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小样本的不确定性。
  二、突出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举行元旦晚会"引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在交流中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统计方法。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生活设计练习,让学生统计商店里文具的数量,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进货"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决策,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学习方法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趣味统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作出分析,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意识。123
  三、强调自主、合作,大胆更新学法。
  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班上要举行一次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好呢?怎样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其次,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在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该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然后选取自己认为较合理的、喜欢的方法。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既解决了问题,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准备:
(一)教具:三块磁性小黑板、教学课件
(二)学具:学生用吹塑自制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笔、纪录纸、数学用书、磁性小圆片
  五、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
1、提问:你知道1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我们班准备举行一次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好呢?
2、讨论:怎样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二)建立模型
  1、分组调查整理。
学习要求:
(1)调查自己组内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并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整理调查结果。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方法与结果。
(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
2、交流汇总,建构模型
(1)在小组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2)师结合课件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象形统计图、统计表。
(3)全班共同完成象形统计图、统计表。
(4)说一说:如果要买三种水果,该买哪三种?为什么?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5)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在全班同学的交流汇总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整理的优越性,为后面统计图表的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学生的反映情况仅仅是预先估计的,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存在估计不足的情况,需要老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比较小组与全班的调查结果,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样本预测的不确定性。)
(三)、情境迁移,解释与应用。
  1、情境呈现:商店里的数学问题。
  商店里有一些文具用品(利用课件快速地呈现),你能一眼就看出有哪些商品,各有多少吗?
2、通过剪贴,完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3、结合课件展示统计结果。 
4、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进货?
(在快速呈现一堆散乱商品的过程中,怎样比较迅速地数清各种商品的数量,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感悟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建立是有帮助的。而问题"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进货"则切实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趣味统计,丰富学生的主体意识。
  1、师:每个同学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满意吗?我们也来做个统计。
  出示三块磁性小黑板,说明统计方法:三块磁性小黑板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还需努力",请同学们排队上台根据对自己的评价将手中的小圆片贴到相应的小黑板上。123
  2、观察小黑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谈话结束全课,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大胆地展现自我。
(让学生通过趣味统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作出分析,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以上四大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方法、意义和作用,能达到预期的目标。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3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