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6和7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和7。
2、 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结合插图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从学的角度,制定学生学习目标,语句简洁,要求具体,便于操作,可行性强。]
学习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和7。
学习难点:会正确写数字6;有6和7的数感。
学、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直尺。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王大伯把养的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动画课件:5头小猪追逐着跑出来,身上有编号:4、1、2、5、3)
(2)请你按编号顺序排一排,有几种排法?
(3)王大伯又买了2只小猪,该编几号呢?(引出6、7)板书:6、7的认识(齐读课题)
[新课导入既承前启后又形象有趣,短短三问,涵盖了认识6、7的结构性认识,为新知的纳入创设必要条件。]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想一想,对6和7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节课你想学到什么本领?你有什么问题吗?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了解相关信息,以便修正“学习目标”,调整教学思路,力求实践“以人为本”,同时从一年级起步,培养小学生的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
(一)认数
1、 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数并认数
(1)观察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数一数,你又发现什么?
同桌小朋友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指导。然后鼓励他们说给大家听听,(结合进行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教育)
(2)你是怎样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把卡片6、7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后,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6和7,摆在桌子上。并用小棒表示6和7,再把6根变成7根,说一说6添上1是7;同样把7根变成6根,再说一说。
| | | | | | 6 | | | | | | | 7
(4)举出生活中用6、7可以表示什么。想好后说给小组同学听。
[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数6、7,经摆小棒,初步建立6和7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抽象的6和7用生活事物来描述,完成对6、7的认识过程,较有效地加强了对6、7的数感。]
2、 写数
(1)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会写吗?请你先各写两个(写在田字格本子上)
学生作品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纠正并表扬写得好的学生,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同时教师范写,强化“6”的上、下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在书上描写3个“6”,在田字格本子写5个“6”、3个“7”。
展示优良作品和有进步作品。
[学生经学前教育,能写0——9的数字,但水平不一,不规范者有之。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正视起始差异,以生辅生,教师只在难点处加以示范,调动全体学生写数积极性,巧妙地解决难点。]
3、 学生活动
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摆后,4人小组互相观摩,并请几名代表到投影仪前演示摆的图形。
[数形结合,提供创造空间,力所能及地发展想象力。小组互相观摩,孕育审美情趣。]
(二)、数序与数的大小
1、数序
(1)给1——7的点子图排队,先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观察:这两串数有什么特点?下面一串数有这样的特点吗?你能改动一下,使它们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吗?12
1 2 3 4 5 6 0
(2)出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 )、( ),你知道5后面的两个数填什么?5前面的两个是( )和( ),5后面的两个数是( )和( ),6在( )和( )之间。(先填写,再交流。)
比较数的大小
(1)在( )里填上〈、〉
5( )6 6( )7 6( )5 7( )6 (先填写,再交流。)
(2)你会举一个身边的事或物说明5〈6,7〉6吗?
[通过对1——7的排列、观察、改动,自然地孕伏自然数列的某些性质;联系具体事物比较6和7的大小,因此之有物,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数感。]
3、序数与基数
(1)请6名学生到前面。从左数第六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六个同学是谁?一共是几个同学?
(2)画七个圆,把第六个涂上红色,第七个涂上黄色。
(3)出示p43金鱼图,完成填空题:左数第6瓶有( )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 )瓶,第7瓶有( )条鱼。
三、开放性活动
猜一猜,得红花(配有情景的课件)
猴:我的岁数比5大,我可能是几岁?
马:我的岁数比7小,我可能是几岁?
牛:我的岁数比4大比7小,我可能是几岁?
[学习寄于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竞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2)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满意吗?为什么?

案例分析
转变教师角色是本预案的特点。自始至终视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并走向讲台,互教互学;让学生从形象的画面、学具和生活情景中去感知数序和数的大小,让学生活跃在学习活动的舞台上,成为课堂的主人。
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和难点,唤起求知欲是本预案特点之二。生活中的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及解决难点的依托。从动画课件导入新课,首先使孩子们形象感知“5的后面是6,6添上1是7”等知识,认识起点源于形象的生活背景;教师巧妙利用“差异”,鼓励大家乐于参与;试图突破“6”的书写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增强敏感,同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开放中显个性”是本预案设计思路的又一特点。创设自由、有趣、适度开放的活动空间,诱发孩子们去想象、去创作、去思考,从而开发实质,张扬个性。这堂课,学生在摆一摆、排一排等活动中领悟6、7所代表的数量和序号,在搭一搭、猜一猜等活动中,各选其好,各尽所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凸显个性。
课堂练习不一定集中呈现,尤其是低年级,结合学习活动进行练习,不失为一种新的练习方式的尝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1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