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D偏低]25 古诗两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选的是两首较为有名的表现朋友真情的古诗。
  第一首《赠汪伦》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深为人们所赞赏,成为后人抒发朋友之间感情的千古名句
  第二首《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理解和背诵两首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赠汪伦》后两句诗比喻、夸张运用的巧妙和诗人强烈的感叹之意。
  2、体会《过故人庄》中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准备:
  1、预习古诗,查阅相关的资料。
  2、配套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理解《赠汪伦》,体会李白和汪伦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25、古诗两首,其中第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体古诗。
   板书:赠汪伦
      李白
  2、关于这首诗的来历,里面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一听?
  (教师讲关于《赠汪伦》一诗的来历)(教参201页)
  二、学习《赠汪伦》,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
  2、指名朗读。
  3、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
  4、理解诗歌意思
  (1)交流词语的意思。
  欲:将要
  赠;送
  踏歌:一种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诗句的意思。(说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啊,你虽然深过千尺,
  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情谊深。
  三、体会意境,了解修辞手法。
  1、朗读古诗,想想当时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画来说一说。
  (1)指导说出诗的意境。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话。
  (2)指名表演离别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作者用什么来说明汪伦和“我”的情谊?
  (用桃花潭的水来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诗人与汪伦间的感情怎么样?
  四、朗读、背诵古诗。
  1、教师总结。前两句诗叙事,后两句抒情,全诗表达了送别情深的感情。123
  指导朗读全诗。
  2、背诵古诗。
  五、拓展练习
  1、《赠汪伦》是一首送别体诗,你知道的送别体诗还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轻声读。
  3、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讲谁送谁,谁别谁?用什么来相送?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
  4、朗读两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
  3、收集有关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赠汪伦》
  2、《赠汪伦》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描绘了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了送别情深。)
  二、学习古诗《过故人庄》
  1、这是一首讲朋友间情谊的古诗。
  2、解题
  故人:老朋友
  庄:村落,田舍
  过故人庄:经过老朋友的村舍
  3、简介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4、轻声读古诗,想想古诗意思。
  5、指名读课文。
  6、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
  a、轻声读诗句,理解:
  具:准备,置办。
  鸡黍:鸡和黄米。
  至:到。
  田家:农家。
  b、意思: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
  (2)、诗人来到农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诗人一起走进农家吧?
  (3)、理解第三、四行诗
  a、轻声读,思考:来到农家,诗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样的景色呢?
  b、结合图理解:
  合:合拢
  斜:原指不正。这里指群山连绵起伏。
  郭:城墙。
  c、意思: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
  d、这里展现了一幅由绿树、村舍、青山、城墙组成的画卷。
  e、讲解对仗句的特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对“青山”是写景物的,“村边”对“郭外”都是写地点的,“合”对“斜”都是写事物特点的。
  (4)、理解五、六两行诗
  a、读诗,理解:
  轩:窗户。
  面:向着。
  场圃:谷场和菜园。
  话:谈话。
  桑麻:这里指农家的生活。
  把酒:举起酒杯(看图理解)
  b、意思:打开窗户面对着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闲谈农家的生活。
  c、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
  d、这两句诗是否也是对仗句?
  e、诗人和好友沉浸在农家生活的恬淡、舒适里,举杯畅饮,真是好不惬意。
  (5)、理解第七、八两句诗
  a、读诗,理解:
  待:等。
  重阳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就:欣赏、观赏。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还会来观赏菊花的。
  7、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老朋友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庄做客。村边,茂密的绿树连成一片,村外,隐隐横斜着一抹青山。打开窗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杯饮美酒闲谈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阳佳节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再来观赏菊花。)
  三、总结全诗。123
  1、这首诗通过诗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话家常的场面描写,展现了一幅由绿树、村舍、青山、城墙组成的优美画卷,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家生活的恬淡舒适。
  2、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填空。
  《过故人庄》反映的是诗人_________应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话家常的感人场面。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幅优美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理解诗句。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家中。
  4、组词
  黍(  ) 邀(  ) 郭(  ) 圃(  )
  黎(  ) 激(  ) 谆(  ) 铺(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20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