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_苏教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下)2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下)2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读两首古诗,补充略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精读,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四时”“无穷碧”“别样红”“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够想象、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2、整体入手,在境中诵读、比较,感受两首诗的异同,咀嚼品味诗句的意蕴,体会《晓出净慈寺》中晴日西湖静态的明艳的美以及《望湖楼醉书》中暴雨西湖动态的风云变幻的美,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意境导入,寻相同处播放课件:(西湖十景)看出来了?这是哪里的风光?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的确,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杭州的西湖,是一个梦,一个在心底萦回了千年的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驻足,留下了数不尽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北宋文学家苏轼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两首诗中去,诵读、品味,用心感受西湖的韵味。(出示)(一)请你们先自由读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二)交流: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谁来读读这首诗?(2)“晓”是清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名寺,题目是什么意思?(3)理解了题目,诗应该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读这首诗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谁再读这首。(2)“遮”是个生字,齐读——(3)诗题也很长,什么意思?(4)望湖楼也位于西湖畔,楼高十八丈,是观湖绝胜处。当年,苏轼就是在这里趁着醉意写下这首著名的诗作。一起读诗。3、两首诗都读通顺了,同学们,刚才乍一读,你们发现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都是写景的,都是写夏天的,都是写西湖景色的……(追问:从哪看出?)二、扣住诗眼,品味诗情(一)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过渡:同是写六月西湖的风光,两首诗读来,感觉却大不相同。我们先随杨万里走进大约八百年前,六月的那个清晨,诗人步出西湖西南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蓦然间,晨曦一片中,满湖的莲叶映入眼帘,诗人不禁脱口而出——(出示《晓出净慈寺》)读——(读全诗)2、体会“风光不与四时同”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林子方啊,你舍得离这而去吗?毕竟是六月的西湖呀!风光——(生接读“风光不与四时同。”)知道“四时”指什么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的,带进去说说诗意,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说?(其他时节)它不同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日西湖,六月西湖的风光是,——(齐读:);也不同冰封湖面,断桥残雪的冬天西湖,六月西湖,——(齐读);还不同于春燕呢喃柳丝轻拂的春日西湖,六月的西湖,——(再读);3、读着读着,哪个词跃入你的眼前?——“接天”“接”在字典中是“触碰”,荷叶真的能碰到天吗?还有哪个词跃于你的眼前?——“无穷碧”(板书)“无穷碧”是什么意思?(无比的绿,无边无际的绿色,翠色欲流,一碧千里……)为什么会“无穷碧”?(因为此时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呀!)——“别样红”,(板书)别样红是怎样的红?(很特别,红得那样不同寻常)此时的荷花为什么会“别样红”呢?(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之下。)是呀!“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可是,仅仅因为映日吗?再读读诗,琢磨琢磨。(因为接天莲叶无穷碧,在一片清新的绿色之中,荷花格外红艳娇美。因为此时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呀!) 创设情境反复诵读4、出示课件:好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啊!看着这画面,诗意应是从心底流淌出来了,谁能为我们吟诵?(指名背诵)(齐读)5、假如你是一旁的林子方,看着这一湖的莲叶、荷花,听着好友杨万里吟诵的诗句,你会感叹些什么?1236、小结:在杨万里的笔下,六月的西湖静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美得明艳,美得让人不忍离去。可是,西湖总是这样静静的么?(二)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过渡: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苏轼《望湖楼醉书》中,看看暴雨时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出示诗)1、这首诗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先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想想每行分别描绘什么景物?(生读、解、议,师巡视)2、交流:1)诗中每行分别描绘什么景物?各用一个字概括。(板书:云、雨、风、水)    2)一句一画面,这一句句诗中包含着怎样的画面呢?(师适时点拨)——云是怎样的?(云像倒翻的墨水似的)(板书:翻墨)好一个“翻墨”!墨水倒翻是怎样的景象(快,一下就黑了……)这是怎样的场面——(看课件图)看着图,谁能读出这种迅猛气势!——“黑云翻墨”(天色骤变,像泼翻的墨汁似的,黑云一下子堆积到空中,但远处的群山却还未被遮住。)为什么“黑云翻墨”了,却“未遮山”?多奇特!读——怎样的雨?(板书:跳珠)(急骤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玉珠,纷纷跳入游船中。)白雨跳珠是怎样的画面?多么大而急的雨点啊!读。这两个词语“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有趣吗?我不禁想起刚才的“无穷碧”“别样红”,异曲同工,“黑云翻墨”也衬出了“雨”的……(板书:白雨:大而急的雨)(晶莹、活泼、精致、可爱……)真有趣! 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云翻雨跳的趣味来。(好一场瓢泼大雨!我仿佛看到一场暴雨的到来!玉珠飞溅,触手可及!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么妙的诗句,谁能试着诵一诵?——风又是怎样的?(板:卷地)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之间把什么吹散了?(云、雨)——转眼功夫,站在望湖楼上向下俯瞰,这一池的西湖水呀,又是怎样的?(板:如天)是啊,天映水,水连天,忽然之间,平静的湖面,就像雨后的长空一样明净,(放课件)谁能读出这种变化之美。(个别读。)一起吟诵。3、同学们,反复读着苏轼的这首诗,回味着“云翻墨,雨跳珠,风卷地、水如天”这些词,夏日的西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和印象?(暴雨来去匆匆、 风云变幻、瞬息万变……)看着板书,读出风云变幻的奇妙感觉来。(全体背)4、这风云变幻的西湖,这瞬息万变的西湖啊,诗人不禁在望湖楼上挥笔——生接读诗题(醉书)。是啊,醉了,此景让人心醉,此景令人陶醉,诗人又怎能不——生接读诗题。三、回归整体,拓展提升(一)无论东坡笔下奇丽飞动的暴雨西湖,还是杨万里诗中清丽明艳的晴日西湖,都是美的,一片西湖,就是一首好诗。所以,苏轼前后两次到杭州的五年时间里,歌咏西湖的诗竟多达一百六十首。其中有一首诗既赞美了晴日西湖,有赞雨中西湖,有谁知道?(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谁来读读“初晴”那句(学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引导读出味道) “后雨”这句谁来读(学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引导读出味道)后两句一起读——知道“西子”指谁吗?——这也就是后人又称西湖为西子湖的原由了。(二)(滚动播放以下诗名:)不仅晴日的西湖很美,雨中的西湖很美,其实,雪中的西湖,夜晚的西湖,春日的西湖,秋日的西湖,都有各不相同的韵味:湖心亭看雪(张岱)       苏轼《夜泛西湖》     欧阳修《西湖》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23不同朝代的诗人,也许他们描写的角度不同,也许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他们描绘的西湖给我们相同的感受是——美(板书),一种新鲜的独特的美。苏东坡说:“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建议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这几篇描写西湖的诗文,下节课交流阅读的体会 板书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                                                      云      雨      风      水              无穷碧             翻墨    跳珠    卷地    如天             别样红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39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