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课例评析】《景阳冈》教学课例评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例实践】
  下面是笔者教学《景阳冈》一课的教学板块。
一、制作小标题:概括内容
  初读课文后,为了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请学生模仿古典小说中每个章节小标题的形式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加小标题。学生跃跃欲试,默读课文,划找词句,推敲语言,琢磨词句,捻得一字,很有成就感!于是在一阵紧张的默读思考准备后,学习成果出来了。学生加的小标题有:
  1、晌午吃酒十八碗,不顾劝阻向虎山。
  2、大虫抓人扑掀剪(精炼,抓住了精华。)武郎打虎踢打揪。2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大家的掌声祝贺。但马上有同学提出了修改意见:一是把吃酒改成 “豪饮”,因为“豪饮”更能突出武松的性格。二是“大虫抓人扑掀剪,武郎打虎踢打揪”不够压韵,该怎么该呢?没辙。我说,这个地方大家暂时还没有好的办法,没事,等我们深读课文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有新的灵感。学生点头认可。
  那课文第四节呢,学生说内容太短,难以概括,是啊,总共也只有四行字。大家都在紧张的思考揣摩,忽然,姜力豪站起来,“有了!可以归纳为──打虎力尽景阳冈,一步一步挨下山。”一副得意的样子。
  “好!”掌声!但是马上有人发现了疑点:“课文写的是“一步步挨下山”,一阵沉寂之后,马上有人打报不平了,“我认为用一步一步更能表现出当时武松打虎后的疲惫程度,课文不是说武松使尽了气力吗?因此“一步一步”比“一步步”更能写出武松当时有气无力的状态。
  看来是要向施耐庵挑战了!学生们为这一同学的独到想法鼓掌!多用心的学习精神和状态啊!我佩服我的学生!
  “还有第二部分呢?”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把注意力转向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太简单了!”“怎么概括呢?”“谁能想出真是施耐庵第二了!”学生在自我挑战,相互挑战。此时我知道教师该起作用了!“老师也想了一句,你们帮我填上后半句。”于是板书:笑店家(  ),乘酒性(  )给了学生跳摘果子的板凳,学生跳一跳马上对上了:笑店家(胆小如鼠),乘酒性(执意上路)。学生笑了,这是学习的成功唤起的成就感啊!
二、给连环画配解说词、说书:吸收语言
  “老师这里有《水浒传》的连环画,请你们欣赏一回。”(播放连环画课件)“你们仔细读读文中武松和店家的对话,等会请你们给它配音。”学生朗读文中对话,练习对话表演。指名上台给连环画配音,随着图文并茂的解说,课文的语言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学生的头脑。
  “老师,我想用说书的方式来复述这个故事。” 可能是受了《赤壁之战》的学习启发,解说刚完,又有学生“另劈蹊径”。好啊!李正一几乎是蹭的上来了,还从抽屉里拿出或许是早已“预谋”好的一把扇子。于是这个被大家称之为“相声大王”的李正一同学凭借一把扇子,一个“惊堂木”──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木质黑板擦而已,将文中的精彩部分──武松打虎的经过,老虎的“扑、抓、剪”,武松的“三闪”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真是叫绝!于是,下面的学生便坐不住了……123
三、精心研读: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教学到此,学生对武松的英勇“壮举”可谓是体验颇深,课似乎也可以顺利“收关”了。但是如何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文中的武松形象,从而为学生阅读评价《水浒传》中的其他英雄形象起举一反三的作用,那么这课还没有结束。在绍兴唐茂盛老师的教学实践启发下,于是有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请你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来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学生写的字有:勇、猛、智、神、威等。“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括地赞扬了武松?”学生比较出“神”字,进而提炼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课堂补记】
  1、酒量惊人:
    学生找到课文的句子并说理由:“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2、胆量过人:
    学生找到课文的句子并说理由:
   ⑴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⑵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⑶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3、力量超人:
    学生找到课文的句子并说理由:“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训练读第11自然段:自由读、分角色读等。
  4、机敏胜人: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第9自然段,结合上下文比较体会“闪”和“躲”哪个字用得好?从而体会到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
    期间张舒同学猛地站了起来,我知道课文第三部分的小标题应该用“大虫抓人扑掀剪,武松打虎智勇全。”好啊,抓住点睛之语啦!刚才的存疑在这里得到圆满的解决。同学们猛然醒悟,纷纷叹服!
    但是武松是不是就成了神呢?这是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候必须正确认识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做引领的,于是设置情境让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思考: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一只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武松也只是一个现实中人,但作者把人写得既形象传神,又真实自信。
  5、课外延读:融入经典语言之海。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在课外认真阅读,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写一份200字左右的人物速写,下周进行交流。
【学生课堂感言】
  我鼓足了勇气,老师终于请了我们组上去解说,我们按着刚才演练的方法出色地表现了武松的英勇之处,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语文是这么的有趣,真是太奥妙、太神奇了!
  ……
  课堂上,同学们的读书声、笑声、掌声还在继续……
  又一阵清脆的歌声回荡在教室里,下课了,我多么的不情愿,多么希望能够继续停留在品味语文的时空里……
                             ──符瑞盛123
  老师用“列小标题”“解说”“说书”等教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喜爱语文课。学了这一课,我对武松有了更亲切的感受,以前读《水浒传》时,觉得武松是个神,有点盲目的崇拜,现在我知道了,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这对提高我的认识水平很有帮助。
                             ──徐琦平

【教后感言】
  语文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心智的活动。离开语文实践,能力无法形成,素养无从提高。
  本课时就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引领下展开教学,把学习、运用语言做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制作小标题、给连环画配解说词、说书、精心研读、课外延读等,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成了活化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好抓手。
  这样的语文实践,不是那种枯燥机械式的课堂训练,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下,融进了文章情感和内涵、包涵着学习主体者对学习浓厚探究兴趣的语文实践,是充满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因此这样的语文实践是情境性的、过程性的、综合性的,是活化的语文实践,是优化的语文实践。
  有这样的语文实践的语文课,也一定是一堂学生自主的课,是一堂落实了工具性、体现了人文性的语文课,是一堂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课,是一堂不会脱离语文教学规律的语文课。
  当然它的要义在“活化”两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0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