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杨氏之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但它以文言文的形式第一次出现在小学教材里,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更何况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初步掌握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认识文言文。
1、说说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许多同学都说不太好懂。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文言文”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2、再读课题,理解意思(“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借助拼音,读对文言文。
1、教师范读,向学生展示文言文的节奏美。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学生读,教师着重关注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4、师生合作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抑扬顿挫。
三、理解词句,读好文言文。(以学定教)
1、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了?从哪里知道?
板块一:杨氏子很聪明。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重点理解“甚聪惠”。
指名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就译成了白话文。你很会学习。
板块二:杨氏子很有礼貌。
“为设果,果有杨梅。”谁招待谁?用什么招待?你是怎么知道的?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但是他的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是这个孩子招待孔君平。
古文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较短,我们可以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2、读了这课文,你知道的仅是这些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板块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生读,生生读,师生读,读懂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12
(2)、范读、引读、对应译文读,读出情感。
孩子姓杨,孔君平借杨梅,就故意逗孩子玩的——“此是君家果。”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如果杨氏之子直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比较读。
孩子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孩子的礼貌和幽默吗?多中形式读。
四、美读全文,引导学生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 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7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