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感伤才是今天滋味】淡淡感伤 深深怀念 ——《冬阳•童年• 骆驼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冬阳·童年· 骆驼队》人教版·语文·小学第十册第六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追忆了自己童年时的四个生活片段: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与爸爸谈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替骆驼剪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去哪了。这件件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童年一去不还的淡淡感伤。文章笔调朴实纯真,语言如梦如幻,景与情既清晰又朦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本设计站在学生的“童年”立场,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创设情境,围绕中心,抓住揭示课文主旨的关键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以层层深入的朗读品文为方法,在师生平等互动的谈话中,在创设情境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进行移情体验,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文本内涵,自然地、没有贴标签痕迹地体现语文知识教育,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的季节,文章所描绘的童真童趣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毕竟时代久远,地域相隔,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片段与现今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并且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心头既感到温暖又感伤的复杂情绪更是五年级的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段时,我充分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激发他们对美好童年生活的体验,超越时空与作者的童年对话,走进林海音北平城南的童年旧事,领悟到正因为林海音伴着骆驼的童年是如此美好,但又一去不还,所以才让作者沉浸在深深怀念、淡淡感伤的复杂思绪之中,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读懂四件往事,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对童年逝去的深切怀念与淡淡感伤相交织的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能通过观察课题体会到课题中间隔号的作用,能通过联系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到“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揭示的课文信息,并能模仿这种形式写一个题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4.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入境入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深深怀念与淡淡感伤的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送别》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梦回童年——别梦依稀似旧时 
(出示时光流转、北平城南、林海音、骆驼队的视频、画面请学生欣赏,“送别”的音乐渐渐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过来,响着悦耳的驼铃声。这是长大后的林海音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画面。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作者的心头了呢?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12345
[设计意图:在课堂伊始,以视频、画面、音乐创设情境,营造课堂的感情基调——温暖而伤感的气氛,并从课文结尾处来就童年往事进行提问,一是检查学生第一课时学习成果,二是让学生在进行深入学习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二、体味往事,走进童年——记得那时年纪小  
(一)体味咀嚼,走进童年
1.小组齐读第4自然段。教师出示要求:小林海音看骆驼咀嚼有趣吗?趣在哪?请你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划完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子“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3.(师在课件的同一页面出示小林海音看骆驼咀嚼的插图,播放音乐中有骆驼的咀嚼声,创设情境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小林海音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4.全班交流,师引导生抓住“呆”字感受“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1)什么叫呆?
(2)她呆呆地在想什么?她呆呆地在干什么?
(3)同学们,你能不能把你刚刚体会到的骆驼那丑丑的样子,小林海音看得呆呆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学生练习读。
(4)指名读。师相机进行指导和示范。鼓励学生朗读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自己的个性。
一个小女孩学骆驼咀嚼,真的让人感觉有点哪个?傻!可是你觉得长大后的林海音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不会了,所以她说——引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老师创设情境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小林海音学骆驼咀嚼的样子如在眼前,再组织学生抓住一个“呆”字进行品字、想象说话、练习读、指名读,而表演读的生动有趣更调动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使他们能潜心会文,开始体味到文本的情韵。]
(二)体味驼铃,走进童年
  过渡语:(播放驼铃响)听,骆驼队来了!
 1.师生分角色读第5至第9自然段。老师读旁白,男生读爸爸,女生读小林海音。
2.关于驼铃的用途,你更赞同爸爸说的还是小林海音说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小结:说得都有道理。其实,驼铃究竟用来干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林海音的童年里,驼铃承载了她美丽的幻想。
可是,当林海音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认为驼铃是用来增加行路的情趣了吗?  所以她说——引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角色朗读一举两得:一此形式投学生所好;二角色的分配朗读易于学生弄清楚爸爸和小林海音不同的观点。之后对二人的观点的辨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开拓了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三)体味剪毛,走进童年
 过渡语: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
1.自由读第十段。
2.师:春天来了,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生接读: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12345
3.把自己当成小林海音,想象说话。
小林海音真想干嘛?(生:剪毛)你看,(师出示图片,图中一棵已长嫩叶的柳树下站着一只掉毛的骆驼,小林海音歪着头在看骆驼)小林海音站在骆驼前面,仿佛在跟骆驼说悄悄话呢!她在说:(出示:小骆驼呀小骆驼,              )指名说。
    可是现如今的她,还会想给骆驼剪剪不整齐的毛吗?再也不会了,因为——引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设计意图:文中写剪驼毛的这一段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上没有什么困难,但如何让学生读懂小林海音想给骆驼剪毛背后的心声,读懂她对骆驼的喜爱、疼爱、痴爱之情,从而在前文学习的情感积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中心句的感悟及情感的蕴蓄,是层层深入品文时的一个瓶颈。所以在剪驼毛的事件上我采用师生接读,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再用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想象说话,在转换角色的体验中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走进小林海音的心海。]
(四)体味思念,走进童年
过渡语:夏天来了,骆驼不知道去哪里了?
1.同桌分角色朗读小林海音与妈妈的对话。边读边想你从小林海音与妈妈的对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2.生谈体会,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小林海音说了什么,妈妈说了什么来谈。
3.生表演对话部分。
4.“总是问,总是问”小林海音可真是个爱问的丫头!联系课文内容,你觉得童年的小林海音她总是问……(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来提问)
5.长大后的林海音她再也不会问……
是啊,她再也不会问了,因为——引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文中着墨并不算多,但内涵丰富,值得挖掘,所以我抓住文本中的“总是问,总是问”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文本本身,让学生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当中去挖掘小时候的林海音总在问什么,丰富了课文的内涵,而长大后的她还会问那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吗?在强烈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童年已经远去,岁月已经走远,人生没有回头。
尽管孩子们年龄还小,但本大环节老师紧紧抓住“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四件往事进行了串联品读,在一件件往事的追忆中,在一次次情感的铺垫中,在一层层深入的品读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孩子们不仅仅感受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也感悟到了本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另一番情绪:成人对童年一去不返的淡淡感伤。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文本复杂微妙的情感韵味得以在课堂上完美体现。]
    三、淡淡感伤,深深怀念——物是人非事事休
  1.为什么我从你们一次次的朗读中感觉到了一点异样?谁来告诉我你读这些句子时的心情?生谈体会。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于童年逝去的“淡淡的感伤”与“深深的怀念”之情。相机板书。12345
2.(播放音乐,教师在板书处张贴背景图画)冬天去了又来了,骆驼队去了又来了,可是,林海音的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所以她说——引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她只有在梦里追忆,追忆她的童年,因为——引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3.教师深情接读: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城南旧事》的序言。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对四件往事的品读与作者走进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体会到的深深怀念与淡淡感伤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的能力,并积累了语言。老师的接读既揭示了本文创作的初衷也调动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四、书写记忆,永存童年——梦里花落知多少
    1.观察课题,跟我们过去学的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间隔号的作用。
2.这三个词有联系吗?联系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冬阳”与课文的“温暖而又感伤”的感情基调相契合,“童年”是课文的主旨,“骆驼队”则是课文的行文线索,揣摩文章的写作手法。
3.同学们,在你的童年中,什么是你最难以忘怀的呢?模仿课题这种形式写一个题目。生写。交流。
[设计意图:关注课题,引导学生明了课题特点,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对这种新颖的题目形式,组织学生仿写课题,站在学生的“童年”立场,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旨在教学中帮助孩子们放飞心灵,感受童年的美好,获得人生的启迪。]
五、琅琅书声,依依情深 ——余意尽在不言中
配乐朗读课文节选,在琅琅读书声中下课。
布置作业:
必做题:①.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②.阅读《城南旧事》。
选做题:试着把你的童年经历写在日记本上。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为此堂课的结束,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意在让学生在朗读中回归整体,体味课文的绵长情味,让课虽已结束但情感的涓涓细流仍在学生心头流淌;作业的布置方面,背诵和抄写完成了文本及该单元语言积累的训练目标,推荐阅读将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选做题的设置又体现了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六、板书:                                                                                12345
学咀嚼
谈驼铃      淡淡感伤
剪驼毛        深深怀念
念骆驼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图文结合。教师张贴的背景图画再现了文本所描绘的作者有关童年的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在暖暖的冬阳下,骆驼队缓缓地走过来;文字部分精简凝练,“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概括了全文的四件往事,而“淡淡感伤”“深深怀念”则是作者追忆童年时情感流露的最佳写照。]


淡淡感伤 深深怀念 ——《冬阳•童年• 骆驼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来自。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4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