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特等奖】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瞻仰、飘拂、汇集、宣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场面情景、搜集补充资料等方法,体会开国大典隆重而盛大的场面和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
教学重点:
1、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教学难点:
1.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和对主席无比爱戴的感情。
2.庄严宣告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开国大典原声资料、五星红旗图片、中国人民屈辱史资料。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中国人民屈辱史”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课前背诵:毛泽东 《七律.长征》
一、激情导入,提炼中心。
师:(激情)请看画面,《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的诗人情怀,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61年前的天安门广场,感受开国大典盛大隆重的场面,感受人民群众的欢欣鼓舞,感受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师: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我们来看“典”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中间的横要长,撇点分居两边。(提醒学生要时刻牢记,“提笔既是练字时。”)
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书空 “典”字。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语气平淡,没有激情。)
师:“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生:建立国家的重要的典礼。
师:既然是“建立国家的重要的典礼”,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生:要读得有激情,要有气势。
师:齐读课题。(学生读得很有气势,语调高昂。)
师: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在哪里?有多少人参加?
生: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30万人民群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根据板书说一句完整的话。(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概括中心的能力。)
生: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举行,有30万人民群众参加了大典。
生: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有30万人民群众参加了大典。
师:我们可以改变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的顺序,但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生:(略经思索)30万人民群众于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师: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这就叫能说会说。(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发言。)
生:1949年10月1日,有30万人民群众在首都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
师: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把一篇文章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我们已经作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句话浓缩为一个词语。你会用那个词语来表达你对大典的感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34567
生:(依次回答)盛大、隆重、庄严―――――
师:这些词语都对应了课题中的那个字?
生:大。
师:再读课题,凸出“大”字。(学生齐读,语调高昂。)
二、回顾历史,做足铺垫。
师:既然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盛大、隆重、热闹---那有谁知道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
生: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过的是被欺压的日子。
师:被谁欺压?
生:被帝国主义。
生: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师:(出示课件,激情讲解)同学们,中国人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一段历史。看,这是圆明园的大火,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大火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残垣断壁,这大火烧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是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生命啊,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无一幸免,历史名城南京成为一座空城。这是鲁迅笔下被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害死的祥林嫂,她是千千万万旧中国妇女的缩影;这是在工头监视下的纱厂女工;旧中国的人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饱腹,衣不暖身,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喜悦,迎来了这开国大典!
(通过图片、语言的调动,让学生深切感悟旧社会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理解举行开国大典的意义,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三、读说结合,学习文本。
1、切入重点,精讲“盛典”。
师: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开国大典为我们讲述了会场情景, 典礼盛况, 阅兵式 , 群众游行四个场面。
师:会场的情景我们还历历在目,此刻,天安门广场上早已是人如海,其如潮,人们都在等着大典那一刻的到来。那几个自然段写了典礼的盛况?
生: 5——10自然段。
师:这部分又描写了哪几个小的场景?浏览课文并回答。(回顾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生:这部分描写了三个小场景: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师:下午三点整,典礼终于开始,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毛主席。
师:是呀,毛主席领导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怎不兴奋、激动呢?这种心情无以言表,只能通过掌声、欢呼表达。
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5——10自然段,找一找描写人民群众掌声、欢呼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边读边圈点边批注。
(对这么长的课文,逐段分析,平均使力,必定低效无序,关键使牵住一根红线,通过 “掌声、欢呼”句来串,使课堂线索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生:学生自学。
师: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过来就是两个思想。来交流一下,我们就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从这个掌声中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师:这里的掌声我们刚才了解了,你再提一下,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是好的。
师:谁再来读带有掌声或欢呼的句子?1234567
生: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30万人一起欢呼”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
师: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3000多个,当我们全体同学站在操场齐诵弟子规时,场面怎样?
生:壮观。
师:是呀,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多100倍的人在天安门广场一起欢呼一起庆祝,那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啊!来用你的声音读出来。
(通过联系现实并比较,让学生头脑当中浮现画面,读出“30万人一起欢呼”的气势。)
生:学生激情朗读。
师:是什么样的宣告,什么样的声音,让这30万人一起欢呼?
生:(联系上文回答)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为什么这宣言那么激动人们的心呢?
生:这宣言表示中国人民此次再不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负了。
生:这宣言代表了我们站起来了。
师:是呀,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师:了解了这宣言的意义,再读,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生:齐读。师: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聆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宣告吧!(通过观看视频,领略一代领袖的伟人风采。)
生:观看视频。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接着读。
生:接读。
师: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由这两个词可知道什么?
生:这声音传的很远。
生:这声音传到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都传到那里?哪里的人们又会又怎样的举动呢?想一想,说一说。
生: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飘扬,到处锣鼓喧天,男女老少欢天喜地。
生:传到乡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人们扭起了秧歌,敲锣打鼓欢庆新中国诞生。
生:传到学校,同学们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
生:传到了工厂,工人们激动得跳了起来,欢呼着雀跃着。
生:传到全世界,人们都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师:是啊,不仅是全场的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也一齐欢跃起来。
师: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合起来读全段。读出这画面,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人民群众的激动、喜悦之情。)
生:合作读。(声音一次比一次高,读得有气势.)
师:我们接着读带有掌声和欢呼的句子。
生:“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全场旧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这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
生:升旗的时候。
师:哪一段写了升旗的情景?谁来读?
生:读第8自段。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抓住重点字词,感悟国旗的神圣。)
生:表示恭敬的看。
师: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作者独独选了个瞻仰为什么?
生: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生:五星红旗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
师:插入资料: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1岁的生日,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这是神州七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这是祖国62华诞的升起仪式―――――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告诉全世界我们的中国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因为:学生接读。(插入61年来五星红旗在不同的场合升起的画面,让学生感知祖国的繁荣富强。)1234567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在第10自然段还有一个掌声和欢呼,谁来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人们对主席的爱
2、小组合作,探讨学习“阅兵”、“游行”场面。
师:通过对典礼盛况的分析,下面请小组合作探讨“阅兵式、群众游行”场景。根据提示(作者是抓住什么来描写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你通过哪些关键的句来学习的?谈谈你的感受。)自及选一个场面进行学习。等会交流汇报。
(精讲一段,小组合作探讨剩下的两个场面,也是长文短教的一个策略。这样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师:我们先来交流“阅兵式的场面”。哪一小组来汇报?
生: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我觉得我国的军事武装种类很多。
师:是呀,祖国能够统一,这些武器功不可没!
生: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威武。
生:我为祖国能有这样的军队而骄傲自豪。
师:我们的子弟兵是那样的威武雄壮,纪律严明,他们是国家的钢铁长城,使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一组排山倒海的句式,让我们感受到阅兵式的雄健有力!接读,读出这种感觉
生:接读。
师:阅兵式场面除了直接写检阅的部队还写了群众的反映?
生:“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从这段我体会到了群众的激动,兴奋!
师:作者用夸张手法把人们内心的激动,兴奋表达淋漓尽致!
师:我们接着交流“群众游行的场面”。
生:“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从这句中我知道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
生:“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感受到人们对伟大领袖的爱戴。
生: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写了毛主席的动作,语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伟人的风采。
生:从这句中也可以看出主席也是爱人民的。
师:经过你这么一读一说,我们就全明白。齐读第14自然段。
生:齐读第14自然段。
3、质疑解疑,深读课文。
师:激动人心的大典结束了,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生:学生齐读。
师:学习贵在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了这段话之后有什么要问的么?(课堂上 “动”“静”要结合。前面是热血沸腾的诵读,这里是静静地深入思考,思考才能质疑,思考出智慧。)
生:“红流”指什么?这里为什么要用“红流”?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红流”指游行队伍。
师:可以说详细一点吗?
生:因为游行队伍举着灯笼,擎着红旗,远远看去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师:还有什么小问号么?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 “光明”指的是什么?1234567
师:谁来说?
生: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师:学习语文,我们要透过文字看到其背面的含义。再想想。
生:指的是中国不再受到欺压,走出了黑暗。
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我国的经济发展了,国力日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了;……我们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祖国60华诞的图片。
(出示祖国60华诞的阅兵图片,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开国大典中阅兵场面的雄健有力!)
生:学生欣赏图片。
师:同学们,祖国能有今天,民族能有今天,人民能有今天,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的开国大典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四、联系前文,布置作业。
师:我们来看作业布置。出示:《北京亮起来了》这是我们二年级学的一篇文章,读一读。(通过读,感悟文本的写作手法,积累优美词句。)
生:学生小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结合《开国大典》 《北京亮起来》这两篇文章,运用或模仿文中一些描写场面的词语、句子、修辞等,以《节日的灯火》为题写一段话。阅读课交流。(联系低段所学的课文,感悟场面描写的手法,感受场面的壮观,为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开     国      大    典
1949.10.1         盛大
            首都北京          隆重
                三十万群众         热烈

《开国大典》自评
                        解放路示范学校 王莲珍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比较长共1610个字。怎样做到 “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此外,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怎样才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呢?这些都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思考,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做的。
一、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在开课伊始,我让学生回顾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然后再把它们连接起来说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再将这个中心句浓缩为一个词。指导学生“浓缩关键信息”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能力,使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清晰明了的把握。1234567
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还体现在教学重点段落时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上。在精读“典礼仪式”这一个场面时,首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画人民群众“掌声”“欢呼”的句子,感受会场的气氛。这次默读,使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由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情感,开展真正的“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此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为而后进行的具体学习,从整体上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打下了基础。
二、彰显语言文字魅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文本的能力。
紧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由理解表面意思到探寻内在情意,感悟文字背后流露的情思,走进人物心灵的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思考。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此项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咬文嚼字。
在 “升国旗”这个小场景中,作者用了“瞻仰”一词来体现人们对国旗的尊重,进而表达人们的激动、自豪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个蕴涵着强烈情感的词语进行品读,“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作者为什么独独选了瞻仰一词呢?”学生在对这个词语的反复咀嚼品味中感受到语言背后蕴藏的内在情意。
2、书声琅琅。对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通过一次次地读,学生想象画面,品味文字,关注表达,感悟情感,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激昂,直到熟读成诵。这样的读,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情感,发展了能力。
3、补充拓展。由于该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和“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含义深刻的话语,仅仅依靠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反复朗读等策略,让五年级的小学生来理解是相当具有难度的。因此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生面前呈现了旧中国的屈辱史和61年来一面面五星红旗冉冉上升的场景,还有最后补充的祖国60华诞的阅兵盛况,这样的处理给予了学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上的极大冲击,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这三处补白的设计就为学生真正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搭上了几级台阶,努力消除了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长文短教。
《开国大典》课文比较长共1610个字,怎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在反复试讲的基础及研讨中,我确定了精讲 “典礼盛况”,小组合作探讨“阅兵式”“群众游行”的场面的教法。“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人民子弟兵的威武雄壮,人民群众的欢心鼓舞感悟阅兵式的雄健有力;能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领略伟人的风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
四、抓住文本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口语及写作表达能力。1234567
《开国大典》在场面描写上极具特色,都是抓住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展现出场面的盛大和隆重,这也是场面描写的一种典型方法,在教学中我创设情景,“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哪里,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举动?”通过同桌的讨论再回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出示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在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开国大典》,以《节日的灯火》为题写一个片断。写出节日夜晚灯火、烟花、彩旗交相辉映的情景及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如:在学生小组探讨汇报时,没能让学生尽情地说,引的过于仓促,导的有点生硬。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节,教育的路上,我只有不断前行,勤奋前行……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06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