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课堂提问设计|《鲸》说课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鲸》。一、【说教材】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这类课文知识性较强。之所以把这篇文章放在开始,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阅读的目标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鲸》一文不仅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还在表达上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假设事例、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用词准确、描述形象。这些都极有利于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还能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标准》,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说学情】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事物本身感兴趣,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因此,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本文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能真正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让学生懂得生物常常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的。
●解决办法:
1、通过读、议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1234
2、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语文学科的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我灵活合理地进行教法的优化组合: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2、运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五、【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进化、呼吸”这些部分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六、【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体验成功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了解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情感体验。
二、故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结合功能,能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及学习知识的兴趣。因此,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故事,(①播放故事)在故事中设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
三、品评词句,感悟“鲸”大,探究说明方法: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
第一自然段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1234
(②课件出示):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课件出示):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进一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确切,真实,描述的形象具体。
(④课件出示):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再次让学生感悟鲸大的特点,体会假设事例的说明方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在学习本段时,继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中思考,作批注的好习惯。
四、研读课文,图文对照,体会鲸的进化:
“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其中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学本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出描写鲸生活地点发生变化的词语“陆地──浅海──海洋”,再找出“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这三个表现鲸进化过程时间长的词语,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鲸,以第一人称说说鲸进化的过程。
此外,我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⑤播放课件鲸的进化)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再次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五、自由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了解鲸:
课文的3-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让学生以游客对话的形式介绍鲸的呼吸,适时演示课件(⑥播放课件鲸的呼吸)请学生判断哪是须鲸,哪是齿鲸;让学生以海洋学家的身份向大家讲解鲸睡觉的特点, (⑦播放课件鲸的睡觉);让学生以鲸的口吻介绍自己的生长特点。当学生汇报鲸吃食这一特点时,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⑧课件出示)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交流网络,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创设情景,渗透教育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杀害”的图片资料,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⑨播放课件)
七、注重实践: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方法的印象更深刻。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⑩播放课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海洋动物,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办小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1234
七、【说教具的使用】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所有课件)
八、【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播放课件)。此板书既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又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大胆用粉笔作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如何进行板书的呢?课前板书课题“鲸”。在第一环节复习提问时,适时画出鲸的样子。在学习过程中,分别板书出鲸的特点“大、哺乳动物、肺呼吸、吃母奶”。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敬请各位斧正.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087.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