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_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3-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1)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第1页的插图。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贞下面的四幅。
三、工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看了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你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四、课外延伸: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

第二课时(2)
一、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 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 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 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 -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 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 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 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 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 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第三课时(3)
一、看图导入  ,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 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 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幅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 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小作者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逐句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想:他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4.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 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
5.你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修改符号:删除、插入、更换 、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教学后记: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4)
一、谈话导人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书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二、初渎指导
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4.讨论: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 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 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三、指导写字: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4)
一、复习: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 关系
(4)默读第3-7竹,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6)指导朗渎第3~?节:听课文录音。自由练习。“开火车”朗读。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
四、作业 :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枝繁叶茂 青L1J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披绿装
动物植物——有家园      青山碧岭
生活环境——变美丽
教后记:

2 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6)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书题目。(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渎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浯: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悄然无声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词语意思:赤朱丹彤、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学生试渎。(2)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2.齐渎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真让人喜爱至极!齐读第二段。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说说好在哪里。b、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B、第二句话用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d.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要写这些?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指名读,再抄下来。
4、 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1、谈话: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2、播放课文录音。
板书: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教后记:


3 古诗两首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理解作业 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 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 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游园不值 绝 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 沾衣/欲湿//杏花雨,
-枝/ 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2)朗读诗句。(3)逐行朗读,逐行理解。(4)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 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 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指名渎。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3.明诗意: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2)交流。
(3)朗诵。逐行朗读,逐行理解。(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 写下来。
三,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后记:


4、新闻报道一则(总7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申奥成功时热烈欢快、令人振奋的场面。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重在通过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北京申奥成功,令所有中国人欢呼自豪,扬眉吐气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感受北京申奥成功,中华世纪坛令人振奋的场面。
预习题: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有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题,释题
1、板书:新闻报道一则
2、释题:“新闻”指最新的消息或事情,它具有及时、准确、真实的特点。
3、“首都各界欢庆申奥成功”是这则新闻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说说课文着重描写什么地方的欢庆场面?
2、交流、讨论
三、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思考:为什么说“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因为申奥成功)
2、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江泽民同志什么时候来到什么地方与哪些人见面?
②当江主席沿着世纪坛南端抬级而上时,人们有什么反映?
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世纪坛成为欢乐的海洋?
④人们高喊“北京成功啦!”“中国胜利啦!”“祖国万岁!”可调换吗?为什么?
⑤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上,广场上人们的反映如何?
(2)讨论交流。(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动、高兴的语气)
(4)放录相,感受高兴时那激动热烈的场面。
3、学习第三段
(1)“经过长久的期盼”说明了什么?(中国北京为申奥付出了许多)
(2)为什么说“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四、总结全文。本文主要写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时,中华世坛令人振奋的场面:鲜花、彩旗、礼花、歌声……令所有中国人欢呼自豪,扬眉吐气。
课堂作业 :摘录描写令人振奋的欢快场面的句子。(两至三个)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中像喜欢的有关片断。
板书设计 :
                             新闻报道一则
                    首都各界欢庆申奥成功
                          彩旗挥舞
                   欢庆申奥成功人们欢呼场面热烈
                          礼花绚丽
                           歌舞欢乐


习作1
教学目标 :
1、 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 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 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重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难点:抓住景物特点。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
 形状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教学过程 :
一、 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 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 轻声读例文,想想:
A 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
B 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 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三、 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
1、 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2、 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四、 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 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2、 同桌交流
3、 归纳总结: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五、 练习写景。
1、 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2、 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 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4、 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1
教学要求:
1、 用钢笔描红。2、 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 照样子填空。4、 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5、 熟记成语。
6、 读读背背。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题
1.审题。(1)指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这段话。(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生仔细琢磨每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字的运笔。(2)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说这-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 确的字)。
2.指导。
(1)指名学生渎第-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1)学生认读题目。(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3)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2)指名学生说。
 (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4.反馈:全班齐读。
5.课堂作业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布  一( )衣服 一( )灯 一( )鞋    一( )围   一( )水  一( )牛  一( )高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样的次序来重新排列?
(3)可分组讨论。
3.练习。(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的句子:[正确的序号是:4 1 3 2]
4.反馈。(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2)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谈活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1)学生自由读)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出成语意思即可。
(5)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语的关系。(构成反义关系)
3.练习。(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渎和领读。
(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5)指导学生朗渎,注意重音与停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 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6)指名试读这首诗。
3.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2)指名背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步明确本次口浯交际的要求:①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②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③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一分析图意-一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
(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
3.练习。(1)学生分小组练说;(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3)教师作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5、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读“烽”,“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认读: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 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4)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5)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6)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板书:                       5   卢沟桥烽火
敌   军        我    军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英勇顽强
教后记:


6、二泉映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哭泣泯灭 抒发 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
(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语句的含义。
6.第6自然段。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齐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6、二泉映月
倾吐————————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
教后记:


7、夜晚的实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 中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  堵住 揭开  判断
(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板书: 蝙蝠 斯帕拉捷)
4.指导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指导
1.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
(2)交流。(板书:凭什么……)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4)指导朗读。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
2.理解第二段。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相机点拨。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写的?
(6)指导朗读。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板书:超声波)
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
板书:                        7夜晚的实验
蝙蝠飞行——斯帕拉捷思考——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科学无至尽)

8、古今贤文(真理篇)(总20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4个二类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如何做到坚持真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包含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坚持真理呢?怎样才算是坚持真理呢?学了本课后就知道了。2、板题:8、古今贤(真理篇),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矢(shi)    焉(yan)   枢(shu)    蠹(du)
2、指导书写: “蠹”字下面是一个“石”,加两个“虫”。
3、理解下列词语: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把对待和处理问题。
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的:靶子。矢:箭。
户枢不蠹:比喻经常运动着的东西不易被腐蚀。
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逆耳:(某些尖锐中肯的话)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1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的什么?
2、课文为了说明道理运用了哪些谚语?(找出来,齐读)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了什么的工作作风?(亲自实践)
4、为什么说“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强调亲自实践的作用)
5、齐读,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只有谦虚好学,知错就改,才是坚持真理)
2、与“满招指,谦受益”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哪句话?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齐读,学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四、齐读全文,小结(本文忠告人们坚持真理,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还要虚心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改过)
五、布置作业 
摘录描写坚持真理的谚语(三个)
背诵全文。
 
习作2         我的同龄人
教学目标 :
1、 懂例文《"门官儿"》,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搜集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
2、 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确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
3、 能按要求完成习作,写一篇表现人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仔细观察同龄人写出人物特点。
难点:选取两件相关事例,通过细节反映文章中心。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注意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
一、 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出示投影,指导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
 2、 读例文:小作者先告诉我们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告诉我们什么?
3、 阅读思考。
4、 小结:作者先写外号来历,从侧面反映朱小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接着写朱小春热心为集体服务,对朱小春言语行为的描写,能抓住细节,写得具体、生动。
二、 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 学生朗读习作要点提示。2、 交流对习作要求的理解。3、 引导归纳:
A) 确定中心  B)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中心
C) 对于表现中心的事例一定写具体,最好抓住一个细节来写。
4、 学生再读例文,仔细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方法。
三、 运用写法,进行试说:
1、 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中心: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的同龄伙伴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的什么特点引人注意?:
2、 讨论,举例说说本班人物特征。
四、 完成习作:
五、 讲评:
1、 选取事例注意要有新意。 2、 把事例写具体、生动,要写好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A) 不要千人一面。B) 防止人物“成人化”、“理想化”
C) 动词使用恰当。D) 捕捉动人的细节。E) 注意写事时的过渡衔接。
六、根据要求,同桌互相批改作文。
板书:               我的同龄人
爱    好:
特别之处      
精神品质:
性格特征
练习2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端正、美观。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5.熟记成语。4、学会修改病句。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1)指名读句子。(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1)指名读题。(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来--往 去--回      雨雪--风雷 松梢--竹叶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1)指名个别读。(2)齐读。(读熟)
4.反馈。(1)同桌同学互查。(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1)复习修改病句方法。(先读句,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大概意思。(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1)自由练读。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好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1)指名试背。(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 X城市的情况,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分组讨论。小组选一代表作汇报。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教学后记:


9、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新课,提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中音乐大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
(2)提示课题。
2、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①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生字词及自己读错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导生字词。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 北麓 多瑙河  装饰 华尔兹 掺和 镂花 梁柱
②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a.分小节读课文。b.通读课文。
(3)通读课文,指导分段。①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②交流。
(4)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优雅 掺和 装饰 星罗棋布     集体订正。
(2)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勾划下来。
①交流,出示:奥地利首都维出纳人是世界著 听音乐之都。
②你认为什么叫"音乐之都"?③训练朗读。
(2)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交流。
(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①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②指导朗读。
(4)学习第2~4自然段。①读读想想。每自然段写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②第二自然段。a.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中心句)
b.你知道什么叫“摇篮”?c.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的?
d.指导写法:中心句放在段的开头,突出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e.指导朗读。
③第三自然段。a.找出中心句。
b.你是怎么读懂:维也纳是一座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c.指导朗读。
④第四自然段。a.找出中心句。b.你怎么知道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了音乐?c.指导朗读。
⑤指导背诵。a.讨论方法。b.自由练背。c.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读第5自然段,理清顺序。这一自然段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
(2)细读。①从文中哪些地方乍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②看录像,读文。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宏伟壮观?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条理清晰)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3、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音乐之都"的什么?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2)指名读,评价。
4、指导写作方法,延伸
(1)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能谈谈吗?
(2)交流。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 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练习。每小组设计一个中心句,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9 音乐之都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教后记:


10、广玉兰
教学目标 :
1、学会13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揭题导入  :
(1)春暖花开,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哪些同学知道广玉兰,能给大家作个介绍吗?
2、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字词。渗透 概括 花蕊 婴儿 惹人喜爱 孕育 铁锈色旺盛 内涵 椭圆形 凋落
指读,开火车读,齐读。②分小节朗读课文。③齐读课文。
(3)理清脉络。①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课文可分为几段?
②交流。(4)指名分段读课文。
3、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①轻声读第一段。②思考。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3)指导朗读。自由读,齐读。
4、完成作业 课后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1、导入  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2)广玉兰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花很大,散发着阵阵幽香。
2、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①默读第二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广玉兰的,着重写了哪一方面?②交流。(按花的色彩和质感、花的形态、叶子的特点的顺序写的,着重写了广玉兰花开时的形态特点。)
③理解第二自然段。a.指名读,说说花的特点。b.从哪些语句读懂的?
c.从语句中你体会出怎样的感情?从花瓣色彩和质感两个方面写出了花的洁净、高雅。
“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写出广玉兰实在是美到了美不胜收、美不能言的境地。
d.训练朗读。
④理解第3自然段。a.自读课文,联系插图说说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感情?自由读,交流。(引导学生一句句谈体会,领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b.指导朗读,背诵。看图(动画),试背。
⑤理解4、5自然段。a.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瓣的形态美,还写了它的什么?(叶片)
b.自学,讨论。c.交流。叶片“终年不败”的特点。叶片很有生命力。
为什么说“另有一番情趣”?还从哪儿体会到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训练朗读。
(2)学习第三段。作者在文章最后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齐读。
3、总结全文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交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
板书:                          气味幽香
10   广玉兰花     瓣洁净高雅
(生命力旺盛)  形态生生不息
 叶片终年不败

教后记:

 

11、麋鹿
教学目标 :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教学用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让我们一起认识它。(板书课题)
2、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 字,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①出示卡片,认读,齐读。
②了解下列词意掌握情况。滩涂 遁入 沼泽 跋涉 传奇 厄运 销声匿迹
a.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讲意思。b.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②讨论分段。一(1) 二(2~4) 三(5~7)
3、书写指导(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和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了什么?
2、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①观察课文中第二幅图,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层,第一层(2)概括介绍麋鹿奇特的外形,第二层(3)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第三层(4)介绍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②理解第一层内容。
a.指名读。b.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c“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③理解第二层内容。
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a.指名读。b.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的?
c.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d.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e.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为什么?
f.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已经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再写是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g.引导体会。
④理解第三层内容。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的?(一是雌鹿的怀孕期超过九个半月,比其它鹿类长;二是它每胎仅产一仔)
(2)学习第三段。
①指读课文。②出示"传奇",齐读。理解“传奇”:经历离奇,不同寻常。
③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3、配乐朗读二、三段。
第三课时
1、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2、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海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4)通过对课文二、三段的学习,我们对麋鹿已经全面充分地了解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堂练习
(1)祟课后第5题。(2)交流复述方法。
①结合插图,抓信麋鹿的角、蹄、尾、手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形及生活习性。
②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③要学习讲解员讲解的神情和语气。
3、练习复述
板书:                              11   麋  鹿
        (鹿科动物、繁殖能力低)


外形奇特(“四不像”)     传奇经历
教后记:

1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中描绘的风光、景色。
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加深对两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并介绍作者。(1)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园诗人。杜甫:唐朝著名爱国诗人。
2、自学课文。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词,同座讨论,教师指导。
(3)练习说说诗的意思。
3、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拔
4、再读两首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四时田园杂兴》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你从哪里理解的。
(2)人们为什么如此辛荣?你体会到什么?
(3)朗读全诗。
(4)《望岳》这首诗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受?
(6)齐读《望岳》。
5、练习背诵两首诗。

 
习作3      扬子鳄
教学目标 :
1、 读懂习作要求,结合"读书卡片"系统、全面说明"鳄鱼"。
2、 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尤其是《麋鹿》的写法,写好鳄鱼。
3、 展开想象,多方面构思,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具体。
难点:多方面构思,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观看有关鳄鱼的资料片。寻找有关鳄鱼的介绍,写成读书卡。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习作内容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鳄鱼:
1、 鳄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2、 为什么把它列为保护动物?
二、 构思框架:
以《鳄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你准备怎么写?构思一下,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大致写几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三、 指导多项构思:
1、 大家的构思比较完整有系统,但是没有突破书上的框架,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请谈谈。
2、 指导学生说。
四、 融入思想感情:
同学们的习作注意了引用有关材料,写清楚了鳄鱼的特点,但是写鳄鱼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现在请大家互相讨论,修改有关语句。
五、 学生写作文草稿。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练习3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对归类简体字,读一批繁体字。
3、将句中加点的词 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用到3个句子中。
5、熟记12个成语。
6、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写毛笔字:"土"、"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写字;2、熟记成语。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师:第三单元几篇课文学完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些习题巩固一下,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更好。
2、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①指名读,②生细细观察每个字的起笔、主笔,③学生找出难写的字,说说难在什么地方,④师指导写"唯"、"装"。
(3)练习
学生描红,师及时小结,学生再仿写。
(4)反馈
3、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①分别读出左边简化字。
②一一对应真情为之后再读。
③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4、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指名读。
②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词 。
③比较改后与之前的异同。
④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为什么?
⑤教师归纳做题方法。
(3)练习。
①让学重用 上面的方法做并验读2、3句。
②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读简体字与繁体字。
(2)读读书中第3题。
2、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①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②请学生思考:"天气冷"和"爷爷晨练"这两个关系。
③哪一组关联词语符合这样的关系。
④考虑放在什么位置。
⑤指名读,检验。
⑥教师归纳方法:一分析,二选择,三读句。
(3)练习。
让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行练习下面两题。
(4)反馈。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让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可查字典。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理解意思。
(3)练习。
①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②同座位练习背诵。
③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①指名读。
②集体齐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1、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背诵成语。
2、教学第6题
(1)审题。谈话揭题,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2)指导。
①你们经常看的节目有哪些?
②其中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
③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指名汇报。
⑤当时的情景怎样?你自己根据回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一下。
⑥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3)练习。
学生列写提纲,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及顺序准备说一段边疆 话。

指名汇报。
3、教学第七题
(1)出示带有"土"、"牛"偏傍的字。
(2)指导书写。
(3)练习(师指导)。
(4)反馈(师评点)。

 13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文中的图以及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以为老人呢?
板书    13  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做好标记。
3、把课文读通顺。
4、交流。(1)字词的音形。(2)抽读纠音。
5、读书质疑解疑。
三: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结你知道了什么?
2、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3、用"天游峰(                      )"这样的句式介绍你了解的天游峰。
4、你能把天游峰那陡峭的美读出来吗?
5、指导朗读。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师生共同回顾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重点段。
1、轻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言、行为的语句。
2、分小组学习画出的句子,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从这里了解老人与山的感情之深。
(2)"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中,可见他愿与大山终身为伴。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以及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3、学生边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作业 。
1、摘抄你欣赏的词语。
2、摘抄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3、请将这位老人介绍给你的父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继续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的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天游峰扫路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朗读课文。
1、可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可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
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

教后记:


14 钱学森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第三段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1、查找当时的历史背景。2、查找有关钱学森的资料。3、文中的图,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弄清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板书    14    钱学森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3、读通课文,与同学互读检查纠错。
4、交流。(1)生字的音形。(2)读书纠音。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了同一个意思,给课文初步分清段落。
7、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的。
三: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
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归心似箭。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读读感悟,再读读。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三:总结。
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
四:作业 。
1、抄课文中的成语。
2、课文后练习4:在空白处填上本课的词语,这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继续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四课,在你的眼里钱学森爷爷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
二:朗读课文。
1、把你感动的地方或欣赏的地方再读读,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2、朗读展示。
三:指导复述。
1、按时间的顺序,尽量用上书上的词语,自由准备。
2、同桌互说、评价。
3、推荐复述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
4、评议,重点评议复述过程的情节的清晰、语言的通畅以及感情流露的真切。
四:作业 。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收集资料加以说明。
板书:


教后记:

15 海天骄子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3个生字,其中6个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柏耀平成长为"海天骄子"的历程,学习他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3个生字,其中6个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板书    15海天骄子
质疑   "海天骄子"是谁?为什么称他为"海天骄子"?他怎样成为"海天骄子"的?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顺语句,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边读边思。
3、交流。
4、难读音,难写字。
5、读书纠音。
6、再读,质疑解疑,并回答开头的质疑。
7、默读课文,分段。
三: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在报纸上收集一些献身岗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人的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柏耀平成长为"海天骄子"的历程,学习他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海天骄子"指的就是柏耀平,那柏耀平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请你边读第一段边看图,说说柏耀平在你心中的形象。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结合看图,把你感受到的、了解到的、相象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柏耀平为什么能成为这么出色的军人呢?
三:学习二、三重点段。
1、读二、三段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自己划的语句。
3、小组合作学习,从这些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汇报,师相机点拨。
(1)"他决心征服这座浮动的"海上科技城"。""海上科技城"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柏耀平怎样的决心?
(2)他是怎样征服它的?
(3)他为什么要帮助小洪?
(4)为什么称柏耀平为"海天骄子"?"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采"应当是怎样的?
5、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指导朗读。
四:总结。
 1、像柏耀平这样的新一代中国军人你觉得我国需要吗?
 2、你想说什么呢?
五:作业 。
1、读下面的词语,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起,给剩下的词语找一个近义词。
化为乌有    心潮起伏  灰飞烟灭   翱翔    驰骋    眼花缭乱   波涛汹涌  眺望   精密        闲暇
2、 在"翱翔"、"驰骋"、"跨越"、"征服"、"钻研"、"风采"中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介绍柏耀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仿照课文表现柏耀平的方法,有条理地介绍年最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海天骄子》介绍了柏耀平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成长为既能架机搏击云天,又能指挥现代化战舰劈波斩浪的新一代中国军人。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的呢?
二:学习课文的写法。
1、首先课文通过两个不同的场景的描写让我们感受柏耀平鲜货的人物形象。
2、其次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柏耀平是怎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
3、三是他是怎样帮助战友共同进步的。
三:练习。
1、确定要写的人。
2、选用哪两个事例。
3、列好提纲,动笔写。"
四:习作修改。
1、同位修改,评选好的稿子。
3、 习作欣赏。
板书:


教后记:

 16   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板书   16 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 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板书:


教后记:

习作4     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 
1、 能运用正确方法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2、 口头表达图意,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文章的中心。
3、 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多方面构思,把文章重点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4、 主动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图画,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
难点: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课前准备:课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 引导观察。
1、 出示图画揭示课题。
2、 逐图观察,理解图意,想想,这两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 启发想象,组织讨论:
1、 想象一下,以后可能发生几种情况,结果怎样,并想想怎样用一两幅图画下来。
2、 分组讨论:
(1) 小燕子怎么会从巢里掉出来?
(2) 小花猫怎样发现这只燕子,它准备怎样对待这只燕子?
(3) 小朋友怎样做?
3、 指导口述。突出神态、动作、语气。
4、 把自己的想象用一两幅画画下来。
三、 指导表达:
1、 根据自己的画,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再进行想象,先说说,再写下来。
2、 完成初稿。
3、 个人边说边改,小组评改。
4、 在老师指点下,进一步完善。
 
练习四
教学目标 :
1、认识汉字的演变过程。
2、学会写字时的起笔、行笔、立笔。
3、选择合适的词语相搭配。
4、认识什么叫连续动词。
5、运用工具书理解成语的意思。
6、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攀登科学高峰。
7、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8、学写毛笔字:"亚"、"赤"。
教学重难点:
1、能恰当搭配词语。
2、读背名人名言和成语。
3、指导说话。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标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用钢笔描红写一段话,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把能搭配的词语进行搭配。
二、自学探究
学习第1段。
1、审题 。
①自由读,明确练习要求。
②认读这段,仔细观察每个字母的起笔,立笔和收笔。
2、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3、反馈。
三、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习第2题。
1、审题。
①指名读题目要求。
②让学生说说这题应该怎样练习。
2、讨论:
图形、古文字、部首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紧密?
3、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各三个。
4、分组讨论,人人发言。
5、学生先写,后发言,再评价。
学习第三题。
1、审题。
①学生读题,然后说说本题要求。
②学生认读十个词语。
讨论:
①为什么"步伐"与"坚定"搭而不和"坚决"相搭配?
②让学生自己能口头将括号中词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并汇报。
③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揭标激趣
同学位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理解成语。
二、自学探究
学习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明确要求,说说本题要求。
(2)学生练习。
(3)说说"捧、贴、迈、踏"这4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4)将自己写好的句子相互讨论。
3、反馈。(生评议,讨论)
三、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习第5题。
1、审题。指导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要成语。
3、练习。
(1)学生大声练读。
(2)自由练读。
4、反馈(指名背)。
学习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三句名言。
(2)指名试读。
(3)师范读,领读。
(4)师讲解三句名言。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听写成语。
2、指名学生背名言。
二、教学第6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推荐一本书。
(2)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说话标:自己喜欢读?如何去搜推荐?
2、指导。
(1)你最喜欢的书是哪本书?
(2)你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汇报。
3、练习。
(1)学生列写提纲。
(2)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及顺序准备说一段连贯的话。
(3)指名汇报。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八题
1、出示生字"亚"和"赤"。
2、指导。
注意"亚"和"赤"的笔顺与间架结构。
3、练习(指导,师巡视)。
4、评点学生字的好坏,生再练习。
 
 17.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
一.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人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㈡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出示:沈老师 昔日 芝加哥 徒伤悲 厨师 歉意 原谅 簇拥 谆谆教导 幼稚
⑵开火车读,注意:沈为前鼻音;簇为平舌音;厨为卷舌音;
⑶理解词语的意思:敬仰 昔日 爱戴 惟一 留恋 倾注 栋梁 谆谆教导 抱歉 坦诚 羞愧 歉意 意气风发
⑷再读词语。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哪些部分是主要部分?哪几小节写了我们回忆小学生活?文章如何分段?
⒉学生讨论交流:
第一段(1、2)讲"我们"这些当年的"小调皮鬼"自发地来看望沈老师。
第二段(3--5)讲"我们"回忆起难忘的小学学习生活,回想老师的谆谆教导,内心充满了感激。
第三段(6)"我们"真诚地祝愿沈老师永远年轻、美丽、永远意气风发。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二)教学第一段。
1. 生自由读第一段,准备用书是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分小组用第一节中的语句回答齐答老师的问题:
3. 师:师生团聚会的时间是------?
生:在结束小学生活,彼此分别28年的今天。
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怎么样----?
生:又自发地团聚在您的身边。
师:此时此刻心情又怎样呢?----
生:再美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我们的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怎么样----?
生:让我向您深深鞠一躬,并且献上一束鲜花。
师:我们又想告诉沈老师什么呢?----
生:沈老师,您知道吗?昔日的"小调皮鬼们",是那么爱戴您!
师:我出国学习好几年了?这次回国探亲,朋友问我旅行的安排,我说什么?----
生:惟一不可变动的计划就是看望小学班主任沈老师。
师:是啊,他们不知道什么?----
生:沈老师对于我这个已经做了研究生导师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4. 你从中体会到学生对沈老师什么样的感情?
5. 同桌练习像老师一样一问一答,要求读出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6. 指名一组同学练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 师设问:"我们"为什么如此爱戴沈老师?是因为沈老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教育了"我们"。
2.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做一些读书记号,看哪些地方体现了沈老师对我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3. 讨论交流:(1)您在我们这些贪玩、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啊!
(2)在那个年代里,您说出这样的话,作出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3)师补充介绍文革年代的教育状况。
4. 练习朗读上面两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 老师的谆谆教导一直激励我们成长。老师教导我们的情景更令人难忘,谁能复述这个难忘的情景?
2.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有一次放学时的情景。
3. 这个事例体现了沈老师什么样的人品?有书中的一个词来归纳。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动呢?
4. 我为什么要代表大家向沈老师道歉?
(四)学习第三段。
1. 师:沈老师我们敬仰您,沈老师我们爱戴您,沈老师我们感激您,沈老师我们留恋您,沈老师我们衷心地祝愿您,比一比,看谁的朗读最能表达出对老师无限敬意,及为有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老师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2. 学生赛读。
(四)课堂总结。
板书:


教后记:

18.学与问
一.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
㈠谈话导入  
㈡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出示:鸡蛋 五彩缤纷 瞬息万变 观察 芳菲 相辅相成 翱翔
⑵开火车读,注意:缤为后鼻音;瞬为卷舌音
⑶释词:五彩缤纷 瞬息万变 观察 芳菲 相辅相成 翱翔 大林寺 殿堂 奥秘 好奇 强健 日新月异
⑷再读词语。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个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⒉讨论交流。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学"与"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 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3. 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 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引读第三自然段。
2. 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又怎样?小学生呢?有了问题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都应该……古人说……(生略)
3. 同桌互相引读。
4. 指名一组试读。
(四)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我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 指名讲故事。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这段话。
2.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3. 齐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2. 说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板书:


教后记:

板书:


教后记:

20.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佳肴yao
(2) 解释词语:充溢 佳肴 诚然 惊天动地 回肠荡气 层出不穷 诱惑 陶冶 良师益友 息息相通 受益终生
(3) 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 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 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 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 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 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课处延伸。
1. 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 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 生小组交流。
4. 集体交流。
板书:


教后记:

习作五
一.教学目标 :
1. 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 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3. 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二)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
1. 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
2. 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
(1) 题目(范围)是什么?
(2) 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 参赛对象是什么人?
(4) 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
3. 学生阅读后回答。
(三)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 指导审题:教师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
2. 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
3. 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
(1) 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
(2) 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
(3) 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
(4) 你相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
(5) 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
(6) 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
(四)学生草稿。
(五)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

练习五
一.教学目标 :
1. 练习用钢笔描红。
2. 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 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 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5. 熟读成语。
6. 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7.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8.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 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 练习。
(1) 描红要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 要注意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4. 师生评议学生作品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一读,注意比较加点字的声调。
(2) 分别指名读,并说一说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特点?
(3) 说说第一横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横行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 比较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齐读。
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自由读,说说这是什么形式的句子
(2) 指名读,齐读。
(3) 再读对子,思考含义。
(4) 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5) 连读全文,想像文章描绘的画面。指名说说你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6) 再齐读全文。
3. 学生自由互相出对子,并应对。
4. 教师出对,学生应对。
(四)教学第四项。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尝试给第一句加标点。
(2) 交流答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加标点。
(3) 师小结:顿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并列"的意思是词与词之间可以前后交换位置。
(4) 让生再举出一些并列词语的例子。
3. 练习。
(1) 完成第二题。
(2) 交流答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6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6组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6组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像这些成语的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小组赛背。
(5)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 复习课文《学与问》,说说为什么要问?怎样问?
2.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3. 自由读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4. 交流诗句意思。
5. 再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二.教学过程 :
(一) 课前准备:开展家庭所在社区的环保调查,并就大气情况、污水排放情况,污染治理等情况作一些记录。
(二) 开展交流。
1. 小组讨论:本社区的环保情况(大气、水源、噪声……)
2. 集体交流。
3. 对于家乡的确良环保工作你们有什么建议吗?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4. 全班交流。
三.教学第八题:学写毛笔字(略)。
第六单元教学总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望月》、《只拣儿童多处行》五至九自然段。学会本单元25个生字。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 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读懂老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出的修改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21.望月
一.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句子的意思。
4.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板书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除字词障碍。
1.自学课文和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外甥 
(2)释词。
晶莹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3)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呢?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 指名回答,明确:还写了"比赛背诵诗歌""小外甥对月亮的奇特想像"。
3. 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第二段(3---13);第三段(14-20);第四段(21)。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
2.谈话导入  :《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
板书:(月色美、诗句美)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美丽的月色和优美诗文。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学生同座交流,谈谈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标出来,读好它,准备读给大家听。
3.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
学生交流时相机提示:
第一句中的"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齐读)
第二句中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这句话写出了月光下江面的动态美。(个别读)
第三句要读好"隐隐约约",它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和神秘美。
第四句可请喜欢的同学一起读。
三.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着水,水波映月,这是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如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作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三个片段,学生可读事前发下的讲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月光曲》
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形式自由一些,可默读、高声读、同座读,找好朋友读)
3.欣赏。请学生先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感情地朗读。
(1)师先做指导:
老师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他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璧,荷塘像笼着轻纱的梦。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朦胧而恬静,我们读起来,特别有韵味。
师朗读这个片段。
生自由朗读后,配乐齐读。
(2)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自由选择赏读片段。
(3)再欣赏几篇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月亮的片段,请他们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小外甥是怎样想像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像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 讨论交流。
4. 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圈画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四段。
1. 齐读课文。
2.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3. 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请先闭上眼睛。
三.听录音,展开幻想。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蕴美。
2. 引导学生幻想。
3. 引导学生把幻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板书:


教后记: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  :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
(1)完成书后第5题(3)。
板书:


教后记: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二. 教学时间:1课时。
三. 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 :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2)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 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 指名读,评议,练读。
(3) 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 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 学习课文第三段。
(1) 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2) 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板书:


教后记:

习作六
一.教学目标 :
1. 阅读教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了的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 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誉在自己的作文本。
3. 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 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3. 教师导入  :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他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 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了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3.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的汇报。
4.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汇报的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5.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三.再读课文,明确写作方法。
1. 学生默读全文,本篇作文如何修改诃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批注。
2.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3. 教师点拔:定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 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5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 师生共同结:在这篇习作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五. 学生修改,最后誉清。
1. 生作文,力求做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 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3.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比较,从中讨论受益。
4.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誉清。
板书:


教后记:

练习六
一.教学目标 :
1. 用钢笔描红。
2. 对照简化字,认识括号里的繁体字。
3. 选择适当的词词填在句中括号里。
4. 照样子写句子。
5. 熟记成语。
6. 说话:漫画奇思妙想。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贴,书空。
(2) 说说哪几个字写得很有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3) 说说啊些字需要教师指导的。
3. 学生描红。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请大家对照简化字,认识一下括号里的繁体字。
(2) 请一位同学读简化字,大家看繁体字,再识一次。
4. 练习。
(1) 同座互认。
(2) 开火车认。
(3) 教师再出示几个繁体字,让学生认一认。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请同学读一读所给的4个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都是表示疑问的代词。
(2) 分别请同学读一读四句话。
(3) 请四位同学口头填词,然后再把句子完整地读一读。
3. 练习。
(1) 动笔做。
(2) 全班读一读。
4. 反馈。
(1) 分别用这四个词说一句话,自己再练习一下。
(2) 请同学分别用这4个词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读例句。
(2) 比较加上划横线的部分和去掉划横线的部分,句子意思有何异同?
(3) 说说这种词语的作用,再读读句子。
3. 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
(2) 分小组讨论、分析、检查所填词语是否适当。
(3) 全班交流。
(4) 再让学生讨论研究从这多种答案中可以发现的规律。
4. 反馈。
(1) 修改自己的答案。
(2) 说说规律:写人物对话时用上准确恰当的表示情态的词,会使作文更生动。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成语,纠正读音。
(2) 全班齐读。
(3) 说说成语的意思。
(4) 再读一读成语,找找这12条成语的规律。
(5) 再读一读成语,读出成语的韵味。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看看谁想得最奇特,推荐一名在全班讲。
(2) 全班交流。
二.教学第七题。(略)


25 古诗两首
教学总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⒋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文,知识拓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总目标教学《赠汪伦》。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⒈出示诗题,齐读。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⒉看来大家的确很熟悉这首诗,那我们这节课怎么来学习这首诗呢?学习些什么
呢?(组织学生讨论)
㈡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学习。
⒈自读古诗,指名说说大概意思。
说说课后练习4中的"欲"、"踏歌"各是什么意思。(将要、一种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的歌。
⒉质疑:了解了诗的意思后,对内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在质疑答疑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忽闻"、"踏歌"两个词友人在李白将要乘舟离岸时还匆匆赶来为他送行,更重要的是,友人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着激昂的歌俩为他送行,歌声传到诗人的耳中,使他感到激动和愉快。因为这歌声表明友人是最理解自己豪放的性格的。
㈢感情诵读
⒈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⒉练习有感情地诵读。
㈣知识拓展
⒈"友情"永远是文人骚客赞颂的主题。汪伦以歌送别,表达了他对李白的真挚情谊,还有很多诗歌也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大家能说说吗?
⒉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总目标学习《过故人庄》。
教学过程 
㈠解诗题,读诗文
⒈出示诗文,说说诗题的意思。"过",访问,探望;"故人",老朋友。 
⒉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㈡读诗文,解诗意
⒈自读古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⒉交流,互相解答。
"具",准备,置办。"鸡黍",鸡和米饭。"合",连接,环绕。"郭外",原指城外,这里指庄园之外。"轩",窗户。"场圃",晒场和菜园。"桑麻"指农事和农家生活。"就菊花",赏菊。
请学生将诗文的大意说一说。
㈢体诗情,诵诗文。
⒈让学生说说从诗文中能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师指导: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田园风光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中间的四行诗运用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结构美,读来节奏鲜明,声调抑扬顿挫,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开头一句写老朋友一邀请,"我"就来做客,最后一句写重阳节还要来赏花,还没有分手就盼着下次再见面。可见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就像一家人一样。
⒉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㈣将《过故人庄》改写成记叙文。

板书:


教后记:


26郑和远航
教学总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将段落分层次。初步懂得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⒋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请学生说说对郑和有哪些了解。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郑和的哪些事迹呢,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㈡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和字型?
字音:"监"是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一声;"材"、"瓷"、"撕"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字型:"遣"中的两竖不同在一条竖中线上;"拳"的上面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⑵齐读生字词。
⑶说说这些生字让你想到了哪些字。
才--材、魁--魄、悟--梧
⑷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几个角度来写郑和远航的?
⒉交流:
第一段(1-5)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壮观场面。
第二段(6、7)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曾7次远航。
⒊出示:默读课文,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的第一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层:(1-3)  第二层:(4)  第三层:(5)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遣"、"魁"、"拳"、"瓷"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遣"注意里面的部分两个竖笔的位置;"魁"注意"鬼"里面的部分要写小点;"拳"的撇、捺笔要舒展;"瓷"的下半部分最后一笔舒展。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了解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⒊初步懂得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⒋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过程 
㈠复习
郑和一生曾七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又是分成几层来写的?
㈡精读第一段
⒈指名读1-3小节
说说郑和第一次航海的时间、地点、有多少船、共多少人?
学生感受了当时的盛况后,有感情地朗读。
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说称郑和的船为"宝船"
(要点:一是船大,二是船上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三是船上满载着丝绸、瓷器等货物。)
⒉简单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所到的国家。
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说说郑和率领的船队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板书:拜见国王、观看宝船、交换特产、互赠礼物)
分组读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展开想象,加上动作和对话,把这个内容说具体。
⒊航行中也充满了凶险。郑和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这样克服的呢?指名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顽强精神来。(指名读、评读)
⒋学到这里,谁能有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几个层次的意思合并起来说。
同座练习,指名说说。
㈢学习第二段
齐读课文
郑和下西洋意义重大,你从这段文字中看出了哪些重大意义?
(1表示当时我国的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的顽强的探索精神。3、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4、促进了我国月亚非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
再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⒈初步懂得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⒉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⒊课外收集资料交流。
教学过程 
㈠初步懂得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郑和一生七次下西洋,课文选择哪一次来详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⑴每次出海的情况大致相同,每次都详写就显得重复罗嗦了,没有必要了。⑵第一次最困难、最难忘,所以详写第一次。⑶集中写一次才能写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㈡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要抓重点段来概括,课文主要写第一次远航的情况。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不同,不一定要把远航的意义归纳进去,只要对第一段的各层进行综合即可。
学生同座练习,指名说,评议,再说。
㈢课外收集资料交流。
⒈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家课前收集了有关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大运河……请这些同学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⒉听了这些介绍,你想和我们的祖先说些什么?
板书:


教后记:

27三借芭蕉扇
教学总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⒉学会本课8个生字,二类生字只识比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⒊联系课文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⒋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在班级举行《西游记》故事会,每天请一名学生讲一个故事,借此使全体学生对《西游记》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及英勇善战。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
最近大家对《西游记》的故事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其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齐读。你能针对课题提出哪些问题?
(谁向谁借扇?为什么要借?是怎么样借的?结局如何?……)
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而后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指名读生字词,齐读。
⑵这些生字让你想到了哪些字?
蕉-瞧    烘-洪哄    诀-决    戒-诫    抹-沫茉
抹mǒ(      )   抹mā(      )
⑶交流在阅读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能理解。
猢狲、变化多端、径自、噙、口诀、息怒、细雨霏霏(要求学生课后查字典解决)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次借芭蕉扇?
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分段:
第一段(1-3)唐僧师徒受阻火焰山,孙悟空边做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借"到芭蕉扇,结果却是把假扇。
第二段(4-6)孙悟空变成牛魔王,二"借"芭蕉扇,牛魔王假扮猪八戒骗回芭蕉扇。
第三段(7)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扇灭火焰继续西行。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蕉"、"抹"、"戒"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蕉"下面的笔画较多,要写得挤一些。"抹"右边注意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不要写成"未"字。"戒"的第一笔不宜写长。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及英勇善战。
⒊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㈠出示第一个讨论题"孙悟空为什么要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
⒈自读第一自然段,把答案在书中划出来。
⒉自由朗读,想象火焰山的情景,感受铁扇公主的无理和芭蕉扇的厉害。
⒊指名读,评议,再读。
㈡精读"三借芭蕉扇"的经过。
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采用复述、分角色表演、说书等形式来汇报自读的体会。
⒉着重指导:
一借--结合电视、小说的内容想象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肚子里怎样"脚蹬头撞"、铁扇公主"满地打滚,大喊饶命"的狼狈相。
二借--感悟孙悟空当时的心情,读出孙悟空暗中试探的语气,同时注意铁扇公主的话,读出她的不辩真伪,毫无察觉、戒备。
三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想象当时"恶战"的激烈场面,感悟孙悟空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神勇善战的性格特点。
㈢指导复述
先指名分开复述,再同座练习连起来复述。
板书:


教后记:

28福尔摩斯的推断△
一.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福尔摩斯观察细致,聪明机智、思维严密的品质。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师述:在本学期中,老师让同学们阅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 
1. 你们能说说福尔摩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2. 学生自由说说。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讨论。
3.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5.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师出示问题:(1)"我"为什么要对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进行试探?
(2)"我"又是怎么试探的?(3)结果怎样?
2. 生读书,找出问题的答案。
(1)"我心中暗暗想道:"又在吹牛说大话了,他明知我没法证实他的猜测是否正确。""(让学生读出这句话的语气)
(2)询问职业-----惟恐是圈套,问怎么推断的--------妙极了。
(3)读读福尔摩斯的话,说说你觉得他的是个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四)朗读体会,讨论升华。
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安排表演。
(五)质疑。
(六)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讲一个小故事,写一篇读后感,画几幅福尔摩斯的画像,并作出注释,做读书卡片等。


习作7
教学目标 
⒈认真阅读诗歌《给奶奶送阳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⒉读懂"习作要点讨论",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明确本次改写的要求。
⒊按照改写要求,将《给奶奶送阳光》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㈠激趣谈话
回忆《少年王勃》、《但愿人长久》,这些课文都是文包诗,这节课我们也像这些课文的作者一样,运用类似的方法来练习习作。
㈡揭示习作内容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了解"改写"的含义和种类,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
㈢分步导读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⒈"我"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我"是怎么给奶奶送阳光的?结果如何?
⒉诗歌通过这样一件事,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⒊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㈣明确改写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要点讨论",结合诗歌内容,明确以下两点:一是把握原诗的主要意思和人物,要忠实于原文,保持整体框架不变。"想象"也要依据原文,合乎情理;二是借助想象,补充原诗的空白,如"阳光洒满天地间"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我"是怎样"包"阳光的,奶奶听说"我给您送阳光来了"会怎样。当"我"发现阳光不见之后又会怎样,"我"又是怎样为奶奶"捶背"的,"我"有没有能为奶奶"送"上阳光等等,这些情节和细节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这些内容写具体。
㈤练说评议起草
㈥讲评修改誊写
板书:


教后记:


练习7
教学总目标
⒈用钢笔描红、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按要求写词语、学写反问句、熟记成语、读一读,再背下来。
⒉口语交际:漫谈奇思妙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总目标1。
教学过程 
㈠用钢笔描红。
先让学生看清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整幅字的行款布局银河章法,再进行描红。
㈡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先让学生看图认识部首,通过观察图画和古今文字,了解这几个部首原来是象形字,大都与它们各自所代表的事物有关。部首的名称即以字本身作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写几个属于这些部首的字。写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字作部首时字型的变化。
㈢按要求写词语。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课堂交流:
形容学习刻苦的--刻苦钻研、深思熟虑、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全神贯注。
形容风浪大的--奔腾咆哮、惊涛骇浪、狂风巨浪、波涛滚滚、黑风恶浪、波浪起伏、汹涌澎湃、风急浪高。
形容气势大的--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万马奔腾、地动山摇、千军万马、风起云涌。
㈣学写反问句。
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确定的意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的语气中。
先让学生读一读,从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上进行比较,了解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语气不同,反问句从表达上来说语气更强烈。再引导从表达的形式上比较,找出区别:一是标点符号不同;二是加上了否定的词语。最后让学生练习。
㈤熟记成语。
指导学生熟记,并基本理解词意。注意领悟每组成语间的配伍关系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反复练读,达到"熟记"的程度。
㈥读一读,再背下来。
指导学生记忆时找窍门:一是每行四字按地区相对集中;二是基本压韵。
先说说这些简称分别指的是哪些省份,再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去反复诵读、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总目标2
教学过程 
指导:列提纲是注意以下几点
1.讲哪方面内容2.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写好提纲3.各部分举的例子,可简要地写上4.重要的内容如开头、结尾,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地方也可以较详细地写下来,但不写成完整的发言稿。
先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列提纲,然后自己练说,再交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720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