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第1-3题 。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本节课准备完成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五1-3题 。
    为了呈现例1,教材首先出示了“小明”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觉,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要先估计,再计算。
    其次,在学生进行估计后,教材重点组织安排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算式中的两个小数都可以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讨论:按整数相乘后,如何得到原来的积?  
    “试一试”也是利用例1的推论,求平面图中阳台的面积。教材通过直观图,继续呈现2.8×1.15的计算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学生完成,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和训练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上面两题中的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练一练”两题就是针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并且让学生根据刚刚学过的方法进行独立计算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复习引入,从而自然过渡到例1的教学。在教学例1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感知怎样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即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启发学生把“3.6×2.8”与以往学习的小数乘法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然后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以便为下一步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如何来计算“3.6×2.8”?学生讨论后,教者及时小结方法板书,并且通过课件演示算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动态感知,然后引入“试一试”放手让学生探究完成,小组进行汇报,借助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板书)
    此时为了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再一次让学生讨论:①刚才两题的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小数末尾的“0”该如何处理? 
    讨论后汇报,及时通过课件展示结论,抽象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强调以后在计算时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小数乘小数”。接着不失时机地引入“练一练”的教学。运用课件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在课本上完成。第二题让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计算的方法,强调小数末尾“0”要化简。接着出示诊断性练习三题,让学生当医生,找病因。进一步训练学生点好积中的小数点。分小组比赛,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计算的方法着重训练乘积中小数点的定位。
    最后再出示拓展练习,启发学生思考,引导探索找出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123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在数学探索活动中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乘法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
     2、出示口算练习。
       0.6×3     8×0.9   52×0.1    4×0.25   4.03×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安排口算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便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例1。
     ①让一个学生读题。提问:“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说说。
     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怎么求?运用什么面积公式?
     指名列出式子。板书:3.6×2.8
     ②“3.6×2.8”估计是多少呢?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结果大约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
     ③“3.6×2.8”与上一单元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再请一个学生回答。
     ④“怎样来计算3.6×2.8?”“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小组进行讨论。
     选小组代表回答。
    “可以当整数来计算。”
    “可以用已教的小数乘法的方法来估算。”
    “运用计算器来计算。”
     大家都很爱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那么究竟怎样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点燃思维的火花。探讨3.6×2.8的计算方法,在于初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为下一步演示计算方法提供了一个依据。)
     ⑤综合学生的建议,用课件演示计算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3.6       ×10           3 6
       ×2.8       ×10        × 2 8
        2 8 8                    2 8 81234
        7 2                      7 2
      1 0.0 8      ÷100       1 0 0 8
    讨论:为什么最后的1008要除以100?不除以100行吗?依据是什么?
    根据讨论,进行小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了10,即乘了10×10=100,为了使计算的结果不变,积1008就要除以100。依据是积不变的规律。最后还要答题,以保持做题的完整性。
    二、讨论“试一试”。小明房间的面积会做了,阳台的面积又如何进行计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8×1.15
    “2.8×1.15”在计算时,怎样书写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    
    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各自在课本上完成。
    课件出示演示的过程,把学生填写的与出示的过程进行比较,这道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①把两题进行比较:课件上出示讨论题。“上面的两题的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末尾的‘0’如何处理?
    分小组进行讨论。
    让学生汇报,并及时进行补充。
   “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小数末尾的“0”可以化简。”
   “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有谁要补充的吗?”
   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老师,点积的小数点可以从左边点。”
   “不,应该从右边点。”  
   这时,班上明显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点小数点成了矛盾的焦点,争论到了顶峰。
    这是我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我稍作冷静,对大家进行了安慰。
    ②“同学们,请安静,你们学习的态度,善于钻研的精神值得肯定。至于谁的说法有道理,先放一放。我们先来把两题的结果观察一下,好吗?”
    出示:10.08和3.220
   “把这两个数与各自的两个因数进行比较。第一题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呢?第二题呢?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得比较认真。”
   “老师,刚才我看错了,应该从右边点起。”
    我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引导。“你知道,为什么从右边点小数点而不从左边点呢?”
   火候已到,我及时设置疑问。“你能说说积中点小数点的方法好吗?”
   大家纷纷举手发言。
    ③小结:其实大家都爱动脑筋,观察得也很仔细,学习就要这样认真才行。
    课件出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齐读)1234
   “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老师,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句‘能化简的要化简’。”
   “你说得真好,考虑得也很全面。”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请你站起来说说,好吗?
“在计算过程中,有简便的要用简便的方法”
   “老师,还要补上: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结果是多少。”
   “你们真不简单!”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先设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感知确定小数点的方法。在教学时,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讨论、探究到了高潮,矛盾的焦点十分集中。我运用课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求知欲。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和计算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指名说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
    指名回答。然后,再在书上完成。
    2、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2题(当医生,找病根)
    ①“怎样进行改错,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
    ②先找出问题,指名改错。
    ③“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一练”第2题。
    分小组,比赛完成。
    请学生自评,然后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点积的小数点、小组比赛、反馈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积中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 课件出示练习:
    用一根铁丝恰好能围成一个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8分米,长是宽的2.5倍,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2、读题后,让学生简要分析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拓展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3题。
    五、小结:
    1、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50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