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名称:《质数与合数》
教学年级:五年级
设计者 :李庆辉(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三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小节《找质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提供了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并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通过开展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结合了本地区的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栏目录制”为切入点,以“快乐40分”为主线,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时,我采用了按因数个数的不同进行分组的方法,并以“起名字”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产生一种亲切感,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取“分组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核心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二、 学生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前已经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学生都非常喜欢看与本节课相类似的电视节目,如“七星大擂台”“非常6+1”等,可以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都比较强,在趣中学、在乐中学是学生所追求的。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再有找质数不像找奇数、偶数,不像找因数那样规律性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找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原因是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较抽象,他们总以为数学是不可捉摸的“天外来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同时学生虽然已初步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但大部分都是浮于表面,没有做到切实有效。
基于以上几点,在教学设计上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抓住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也使抽象的数学简单化了,同时也就减轻了接受上的难度。在找1~50中的质数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组内、组间充分交换意见,这样学习方式就变得多样化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 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 掌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 在研究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 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123
2. 掌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 在研究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3的倍数特征》教学案例研讨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能被3整除。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时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案例点评〗
本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本案例中,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123
  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讨论与思考〗
  1.在学生探究问题中“碰壁”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
  2.如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观察、探索的学习材料?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433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