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世界思维导图_数的世界 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水果店”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认识的数。如:葡萄每千克3.6元、橙子每千克5.8元、梨每千克4元、苹果每千克6元以及冰箱上冷藏的温度2℃和冷冻的温度-3℃等,学生在叙述这些数的实际意义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通过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在学生认识整数后,教材并没有从整除的概念入手来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学生在列出算式5×4=20(元)后,以这个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最后,安排了“找一找”的内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和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利用原有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通过几年来的课改实验,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获取相应的数学信息,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思维还不够灵活,倾听的习惯有待加强,小组内探讨交流的效率也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四、课堂实录
㈠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到过水果店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水果店去看看各种水果的标价(出示课本第2页的情景图)。
㈡ 探究新知
1、观察情景,发现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家水果店,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橙子卖完了。
生2:苹果每千克6元。
生3:梨每千克4元。
生4:橙子每千克5.8元,但是已经卖完了。
生5:葡萄每千克3.6元。
生6:冰箱上标有-3℃、2℃。
生7:还有香蕉,两个西瓜以及半个西瓜,这半个西瓜也就是一个西瓜的。
师:从同学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发现了哪些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4、5.8 、3.6 、-3 、0 、5 、 2)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否把这些数进行整理分类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整理分类的结果呢?
组1:我们组分了两大类。第一类包括:6、4、5.8、3.6、-3、0、2。另一类是。
组2:我们组分了四大类。第一类有:6、4、5、-3、2;第二类有:3.6、5.8都是小数;第三类是分数;第四类把0独立地分开。
组3:我们组也分了四类。第一类有:6、4、5、2、0。因为这一类既不是小数,也不是分数。第二类是小数:3.6、5.8。第三类是分数。第四类是负数:-3。
(第4、5、6组的学生都同意第3组的意见。)
师: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分类更好一些呢?
(生生之间交流,达成共识:同意第3组的意见。)
师:刚才各组都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第3组分的较合理,并且这一组说明的理由比较恰当。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师:像0、2、4、5、6……这些数叫自然数,生活中的自然数有很多,谁愿意举例说一下。123
师: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自然数有序性的特点。)
师:谁知道,像-3、-2、-1、0、1、2、3 ……这样的数叫什么数?
生:整数。
师:整数与自然数有什么关系?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
生2:0也是整数,但不是最小的。
生3:最大的整数找不到,最小的整数也找不到。
生4: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师:既然来到水果店了,你们想买哪种水果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想买3千克苹果。
生2:我想买5千克梨。
师:请同学们当一次售货员。算一算两位同学各付多少元?
生1:3千克苹果的总价是:6 × 3=18(元)
生2:5千克梨的总价是:4 × 5=20(元)
师:(教师组织讨论算式:6 × 3=18)先看第一个算式,6和3分别是什么数?
生:因数。
师:是谁的因数?
生:是18的因数。
师:反过来说,18是6 和3的什么?
生:18是6和3 的倍数。
师:说的真好,谁能说一说4 × 5=20这一个算式中各数的关系呢?
生:4和5是20的因数,20是4和5的倍数。
师:谁能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并说明算式中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1:7 × 8=56,7和8是56的因数,56是7和8的倍数。
生2: 15×3=45,15和3是45的因数,45是15和3的倍数。
生3:36÷3=12,36是3和12的倍数,3和12是36的因数。
生4:4.5÷9=0.5,4.5是9和0.5的倍数,9和0.5是4.5的因数。
生5:我认为生4说的不对。因为倍数与因数只在自然数(0除外)中研究,不包括小数、分数。而生4说到了分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但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我是从课本中发现的。
师:这个同学不但上课认真学习、研究、讨论。课前预习的也很认真,从书中发现了问题,增长了知识。
(三)数字游戏
师:下面我们活动一下,(教师发放卡片,每张上写着学生自己的学号。)
生1:(卡片上写着4)我是4 ,是我的倍数的请到我这边来。
生2:我是7,是我的倍数的请到我这边来。
生3:我是9,是我的因数请过来。
生4:我是30,我的因数,请举手。
生5:我是6,谁是我的倍数?
师:谁还有问题,请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生6:我是10,我想说一下我的倍数,有10、20、30、40……100.
生7:生1说的不完整,110还是10的倍数,120也是,我认为10的倍数的个数有无数个,最大的找不到,但最小的是10。
师:同学们同意生7的说法吗?(同意)请同学们再用不同的数字验证一下:
生1:如 8的倍数有8、16、24、32……
生2:如 9的倍数有9、18、27……
生3:如 11的倍数有11、22、33……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本身。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说吗?
生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生2:他这种说法不对, 如:8的因数有1、2、4、8,只有4个,我认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3、生4、生5都肯定了生2的说法。
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让学生独自举例证实。 4的因数有:1、2、4.
10的因数有:1、2、5、10.
20的因数有:1、2、4、5、10、20.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最大的一个是它本身。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的含义,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23
(四)反思体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生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除了分数和小数外,还有自然数和整数。
生2: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
生3:我还知道了倍数与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本身,最大的找不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最大的一个是它本身。
生4:前面3 位同学说的都不错,我们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多动脑,勤思考,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4、不足之处
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六、案例点评
这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认知目标是认识自然数、整数的含义,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观察到发现、到新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组织教学时,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二是重视课堂的交流活动,形式师与生的交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师与生之间的交流。这样,通过多种交流的形式,学生在倾听了别人的意见中,学会了合作与交流。
本课时的不足之处是巩固深化阶段处理的还不到位,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显得有些单一。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432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