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板书设计|《桂林山水》说课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⑴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⑵ 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⑶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⑷ 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qing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123
  
   ⑵ 提出预习要求:
  
    ①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③ 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⑶ 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⑷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3、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⑴ 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⑵ 精读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a 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b 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② 检查思考题板书:水:静清绿
  
    ③ 检查思考题,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a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b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c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 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 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⑶ 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⑷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⑸ 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⑹ 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⑺ 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⑴ 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123
  
   ⑵ 出示段意。(课后题2)
  
   ⑶ 学生归纳、讲评。
 
  5、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⑴ 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⑵ 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47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