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发展指南》]《3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3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设计
一、读文有得
1、我能行:我愿意多读几遍文章,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把生字词写下来)
 浙江  一簇  明艳  溪流  山势  仿佛  孔隙
臀部  稍微  额头  擦伤  值得  石钟乳
2、我能读通读顺课文。并能了解“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
3、我知道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二、课前大搜索
我搜集了一些石钟乳、石笋、溶洞的资料和图片。
三、学有所疑: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可我还是有问题弄不明白,我想问大家?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1234
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 vcd,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建议教师给足时间,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业。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
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设计意图:适时地出示课件,即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描写景物这类的文章,要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感受。
2.游览内洞,教学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相机出示课件:“我又感觉……擦伤鼻子。”重点体会此句。)
(3)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① 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② 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课件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重点体会,练读。1234
③ 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④ 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
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情景再现,深化延伸
1.课件:观看游外洞内洞的 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
3.可引导学生选择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通过导游活动,将背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积累文中规范语言,进行内化,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面另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被收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课堂小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tún  bù         kòng  xì      yōng  jǐ     yǎng  wò
(      )        (       )      (      )     (        )
二、对号入座,给“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进:a、向前移动;b、从外面到里面;c、收购;d、平房院落的前后次序
1、内洞大概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
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3、部队艰难地向前推进。     (  )
4、商店今天进了一批新鲜蔬菜。(  )
三、读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不比做什么,(     )很值得观赏。
五、读课文,完成填空
      1、.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表现在1234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4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