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4、感受“孔隙”的窄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2、感受“孔隙”的窄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指名说)
2、有什么收获吗?
3、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丽壮观。今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4、板书课题4 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多媒体显示)
(1)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
(2)句子读通,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检查自读情况。(读好了?想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出示生字词(多媒体显示)指名读,齐读。
罗甸  杜鹃  油桐  臀部  石笋  蜿蜒
(2)记住字形,在写的时候哪些地方要注意的?这些词语会写吗?
(3)听写词语。
(4)对照屏幕或课本,批改一下。(全对的请举手)
4、多媒体显示: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师;4月份正是踏青游览的好季节。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联系前后文字,理解“明艳”的意思。
在这风景如画的季节里去游玩,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用愉快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2)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指名读。
师:“宽、窄、缓、急”多像一首乐曲,多像溪流的欢歌,谁来再读读?
“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谁来模拟一下,变换什么调子?
师:真是看山山有色,听水水有声啊。通过刚才的学习,发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是强。
过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三、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题目。
1、交流,(找出一些关键句、关键词)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2、多媒体显示:
(1)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2)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3)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4)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5)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指名读,相机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出洞
师: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且走且看,每到一处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写的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板书)用这样的方法来写,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我们读起来就好像跟随作者一起去游历。我们以后在写游记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123
齐读——移步换景
四、学习“孔隙”部分(第5自然段)
1、过渡:在这些景点中,你觉得最惊险的部分是哪一处?指名说。
2、小声读一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孔隙”有什么特点?
3、交流,板书:窄小
4、师: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这一特点,但文章处处让我们有这些感受。让我们来读一读。谁来和老师合作一下?
师: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是怎样小的小船呢?(指名读    齐读)
5、作者写船小,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生:孔隙的窄小)
6、谁来读读这一句?(多媒体显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7、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师:双龙洞的这种独特的进洞方式是它的魅力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游玩。谁能用自己的方式介绍一下怎样进出?(指名答)
8、为什么不直接划着进去呢?(交流)再次体会“孔隙”的窄小。
9、师总结:作者寥寥数语,不仅向我们介绍这种独特的进洞方式,而且再次告诉我们,孔隙是多么的——(生齐语:窄小)也只有这样的小船才能安全地进出。同学们,有一句话说得好“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板书   齐读)
同学们,据说啊,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晚年由于发福,被卡在中间,没能进入内洞游玩而留下遗憾。看来,游金华双龙洞,想进入内洞,还不能太胖哦。
10、我真不知道,躺在这样小的小船里,被拉进去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让我们聚焦这一段文字。(多媒体显示):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擦伤鼻子”)
师:这样的文字在朗读时可不能着急,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哪些词语让我们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别放过它,划下来,读一读、品一品。     交流:
(1)“贴着”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相关句子。
是怎样“贴” 的?直接说“全身每一处都贴着船底了”就行了,这句话不罗嗦吗?(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姿势是低得没法再低了)这说明孔隙是多么的——(生齐:窄小)
(2)还有哪些词语写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是叶老先生当时的真实感受啊!读起来,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们也亲历了一次这种独特的进洞方式。同学们,我们今后写作文时,也要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进去。板书:真实感受
   11、齐读第5自然段。
五、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感受了孔隙的窄小,还知道了进出孔隙的独特的方式。
2、另外我们今后在写游记的时候,有2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即“移步换景和真实感受”。
3、这篇课文写作上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那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以及进入内洞后又见到了什么呢?留到下节课我们再讨论。123
板书:
                    4、记金华的双龙洞
移步换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真实感受                           (窄小)
详略得当                        
 (此教案为“区百优课”教案)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3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