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草塘原文|可爱的草塘(人教版教案+实录+说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6 可爱的草塘 

目的要求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软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去双龙洞的路上的景色、从外洞到内洞的特点。
   2、指名说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检查预习。
   1、本文写了什么地方的景物?对于北大荒,你了解哪些?
   2、课文写了北大荒的什么?
   3、出示幻灯片,检查字词读音。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练习,给课文分段。
   2、讨论课文的分段。
  四、指名逐段朗读,并说一说主要内容。
  五、复习部分生字。
  六、布置作业:
    读读课文,想一想草塘的可爱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说说草塘的可爱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体会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1、指名读读"说走就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2、这一段中,哪句写了草塘的美?
   3、从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的哪些特点?
     讨论分析。
   4、有感情的朗读本段。
  四、体会小丽介绍的草塘的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1、请两名同学朗读小丽和我的对话。
   2、小丽介绍了哪两件事情?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五、体会草塘刀映在河里的美景。
   1、自由朗读"我举目四望--显得更白了"。
   2、多媒体显示思考练习四第二题。
   3、体会美景。
  六、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提出要求。这篇是按事情的经过叙述的,在事情的发展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也在一步一步的发生变化,你们能把我们思想感情的线索理出来吗?
   2、学生自学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三、复习部分生字。
  四、完成读读写写练习。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生字。
   2、预习《预习中国石》。

  板书设计:
                   13 可爱的草塘
             大
          草塘            景色优美
             绿
          小河 清
             逮野鸡 追狍子 逮鱼 物产丰富

一、 教学要求:
   1、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 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2、 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第一教时(学习字词、初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写的是北大荒的景物)对北大荒,你们原来知道一些什么?(酌情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作适当介绍,着重说明北大荒原来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之中,解放以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课文写了北大荒的什么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字词。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 学生自己默读,试着分段。
  2、 讨论课文的分段。
  ξ1“从开头到”“我还能怕”
  ξ2“说走说走”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ξ3“我情不自禁地说”到“故意关上了话匣子”
  ξ4“往前没走多远”到“课文结束”
  三、指名逐段朗读,读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四、讨论草塘的可爱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 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2、 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五、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四段,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草塘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草塘可爱是因为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板书)
  二、细读课文。
  (一) (1)可初到北大荒时,作者“我”是一种什么感觉,(出示卡片:没意思)于是,小丽决定带“我”去野外散散心。什么是“散散心”(出示卡片)
  (二)(2)来到野外,“我”看到了什么?(板书)草塘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①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草塘?
  ②想一想草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小黑板出示课文)
  大(置身茫茫跟蓝天相接涌向远方)
  绿(充满生机有层次)
  这里作者把草塘比作了大海,充分说明草塘的大,比喻得合适吗?为什么?又用了什么手法把草塘写活了,这里应该怎么读。试读(拟人,欢笑着……)
  (3)让我们一齐看图,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作者这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什么是情不自禁?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感情,说明作者已经被草塘的美丽所吸引住了,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塘的美。
  (三)在这个景色如画的美丽的草塘中,更有着丰富的物产,我们来听听小丽的介绍,请一个同学读第三段。
  小丽向我们介绍了几件趣事,分别在什么季节才有?
  1、 舀鱼(春)
  2、 捉野鸡打狍子(冬)
  哪句话说明草塘的鱼、狍子,野鸡多极了?
  小丽还举例说明了鱼多、那就是(今天春天,给你们……。什么是“掺假”?)
  冬天捉野鸡、打狍子,真是乐趣无穷。
  你们知道怎么抓的吗?让我们一齐来读课文第9节。
  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充满了自豪之情,你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自豪吗?
  小丽把草塘说得那么美丽,物产那么丰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亲身经历了北大荒的无穷乐趣,看到了更美的北大荒的景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四)让我们来看最后一大段课文。
  (1) 作者亲身经历的趣事是“逮鱼”(板书)
  见到那么多鱼,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会怎样?惊叫:那么多鱼,而且,迫不急待地跳进没膝盖深的水泡子逮起鱼来,甚至,连篮子都装满了,也不愿停手,对于这样有趣的逮鱼,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恋恋不舍”
  有鱼一定会有小河?我发现了“小河”(板书)那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板书)清澈为什么说小河的出现是奇迹般的?奇在哪儿?(1、只有拨开芦苇才见2、小河清澈3、明净可倒映草塘、蓝天、白云)小河的出现是奇迹般的,更说明了作者发现小河是多么惊喜。谁能把“我”发现小河时的惊喜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由于小河的清澈明净。倒映在小河中的景物就更美了,(引读。)
  这是多美的一幅美景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体会草塘倒映在小河中的美,小河的清澈。
  如此美丽的一幅图画,真让我“爱到了极点”引讲:以至于生怕自己洗一洗脸,就会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三、总结全文。
  学完全文,我们了解到作者从对草塘的不了解到了解,到亲身体验草塘的乐趣和美景,思想感情发生了急骤的变化。
  四、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我”初到北大荒时,由于不了解,而觉得没意思,来到草塘看到草塘这么美这么大。“我”不由发出了情不自禁的赞叹,听了小丽的介绍,再到水泡子里亲自逮鱼充满了乐趣,简直让“我”恋恋不舍,又看到了清澈明净的小河和倒映在小河中的美景时,“我”生怕自己一洗脸就会把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弄坏,可见“我”已经深爱上了北大荒。
  五、是啊!草塘可爱,北大荒可爱,祖国的北疆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米粮仓、北大仓,那是建设大军在这块宝地上开发,创业的结果,但是这块神奇的大地还等待着同学们建设呢,长大后,你们愿意去吗?
  六、结束全课(齐读课文、机动)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的:课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腻),接着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惊喜),然后写了草塘春、冬两季丰富的物产(赞叹),最后通过描写“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嘻嘻、情不自禁、掺假、棍子、萝卜、恋恋不舍、哗啦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学习建议
   1.课前准备草塘的挂图,或投影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等。
   2.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往往渗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景美和情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互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互评、正音。
   3、画出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
   4、质疑。
   5、自读课文,寻找问题答案。
  第二学时
   1、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塘的可爱?
   2、教师小结、补充:草塘的可爱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①景色秀丽;②物产丰富;③风光奇特。
   3、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草塘的物产丰富,自读自悟,体会情趣。主要从小丽的介绍中去感受。对于草塘风光奇特这一部分,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看到水泡子奇特:“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二是小河的奇特。作者用一组排比句给读者展现出了一幅迷人的美景:“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情形各不相同,但都那么美丽迷人。)
     (朗读草塘美景时,建议用惊喜、愉快、赞美的感情去读。整个段落语气要轻柔,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与作者一起进入“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部分建议用赞美、惊喜、恋恋不舍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描写小河的排比句,朗读时要从停顿、重音、节奏三方面把握好。)
   4、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感到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呆腻了”。初次见到草塘,作者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于是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表达了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小丽介绍春冬两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时,那份自豪,说明北大荒富饶的物产是北大荒人的骄傲,让人赞叹不已。而作者逮鱼的亲身体会更使作者由衷爱上了这个地方。看到小河奇特时,一个“啊”字,饱含惊异和赞美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陶醉在这迷人景色中的炽热情感。课文最后一段作者想“洗一洗脸”,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作者,不想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因此“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说明作者被草塘的美深深地陶醉了和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
  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
  师:哟,怎么错了?
  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
  (教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雪”字的下面、“录”字的上面等。
  (教师又在课题中“草塘”二字下面画圈)
  师:这个“草塘”是什么东西?(笑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师:啊,就我所知,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国的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牛马羊爱吃的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这草塘,按课文里说的,可
  不像是这样。
  生:草塘大概就是长满了草的池塘。
  师:池塘我知道。人们挖一个塘,灌满水,用它养鱼或是种荷采藕。但你这个塘,一不养鱼,二不种荷,就让它长草,还要长满,这个主人是不是有点傻?(众笑)不过,多亏你发言中用了一个“大概”,可见你也不十分肯定。对吗?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里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师:你这个发言很聪明。第一,你用问话的形式发言,最后答案等着我表态(笑声);第二,你避开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开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会再跑出来一个傻子;(笑声)第三,从你的答话中可以听出来,你是读过课文后吸收了课文里的一些知识。我说得对吗?
  生:(笑了)对。
  师:这草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泽地。我去过东北,从西边的齐齐哈尔坐火车一直往东走,到哈尔滨再往东走,过牡丹江还往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镇,有许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叫湿地。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有的地方这些草就长在水中。这些地方还开辟了丹顶鹤的养殖保护区,真的很美。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东北的这大片沼泽地,过去叫什么?(生无言)课文中有一个词,在北方,面积挺大的……
  生:(齐)北大荒。
  师:对,北大荒。解放以后,有许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开垦、播种。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们说,北大荒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知道吗?
  生:听说是北大仓。
  师:对,我们今天学的“可爱的草塘”就是发生在北大荒那里的事。大家读过课文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了几次?
  生:一次。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想读我们就读,自己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同桌一块读,也可以小组读。但不管怎么读,你读完以后要有话说。说什么,我也不管。我想你不会站起来说你放学回家想吃什么饭吧?(笑声)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师:看样子差不多都读完了,有话要说吗?
  生:我读了课文后觉得草塘真是个好地方,有那么清的水,草也很绿,还有好多鱼。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狍子是什么意思,那些狍子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吗?
  师:你提了一个问题。好,你先记住你的这个问题,看上完课能不能解决。如果快下课了,你还不明白,你再举手说,“老师我提的问题您还没解决呢!”行吗?(生答:可以)
  生:野鸡为什么往饭锅里飞?(笑声)
  师:哈哈,这些鸡可能要舍已为人吧!(众笑)不用着急,这个问题你一会就知道了。
  生:我有一点看不懂,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写什么?是写草塘美丽呢?还是写他喜爱这个草塘?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们呆会儿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我还想说一点,这个草塘物产很丰富,有鱼、有狍子,刚才王文问的狍子干什么要用棒子打它?我认为是猎人不用枪,用棒子去打狍子,说明这里的狍子很多,很善良。(笑声,师插话:“啊,善良就打它,这不是欺负老好人吗?”众笑)这是物产丰富。
  生:老师,我看了书上的插图,那草那么高,那么密,密密麻麻的,人还能进去吗?那不迷失方向吗?
  师: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笑声)别担心,当地人总会有办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进,这一丛丛的芦苇能把人吓住吗?好了,大家说了一些,说得还可以,特别是那位女同学提的问题,提得特别好。她说这篇文章究竟是要写什么,写草塘还是写作者喜爱草塘。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是写草塘的美丽富饶。以前我们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这样写的。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又写草塘的美丽富饶,又写作者爱草塘。因为草塘美丽富饶,他才爱草塘。
  师:你说的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过我觉得有点别扭,照你这样说,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么办?还爱不爱?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认为这篇文章讲草塘景也美物产也丰富。
  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多数同学都认为课文是写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说,我一说你们可能就都跟着我走了。我们先按大家的看法来试一试。如果能讲得通,那就说明大家的看法是对的。大家打开书,这篇课文虽然不太长,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几个比较大的自然段。但这几个主干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课文的内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实际上只起一个连接作用,或是简短的对话。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把几个较大的、主干性的段落找出来,看它们各写了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寻找大的段落)
  生:我一共找了六个段,它们都是三行以上的。(笑声)
  师:啊,你还有个标准——三行以上。(笑声)好吧,你先说第一个大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课文第一段就是。
  师:这一段中心意思是讲什么的?
  生:讲作者,不,讲“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
  师:(打断)这样说太复杂了,简单地概括一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么了?
  生:(看书,找,突然醒悟)他呆腻了!
  师:对,这不就概括出来了吗?我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在黑板*边处写“呆腻”)知道什么叫“腻”吗?
  生:腻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师:为什么不想再呆了?
  生:他觉得没意思。
  师:大家看这个“腻”字是什么偏旁?
  生:月字旁。
  师: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和肉、人体有关系。
  师:对。你们吃过肥肉没有?就是那种这么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过吗?什么味道?
  生:太肥太油腻,吃不了几块就饱了。(众笑)
  师:那就叫“吃腻”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腻了,当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师:对,没意思,没趣味、无聊、对吧?再说,还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师:这一段讲什么?概括。
  生:这一段讲他看到了草塘,说草塘真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我们概括为“景美”两个字。(板书“景美”)下面还有哪段?这次既要说是哪一段,还要直接把内容概括出来。
  生:还有第7段,写草塘富饶,什么都有。
  师:那就是“物富”了。(板书“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讲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讲的还是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还有倒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这一段又讲景美。(教师板书“景美”)
  (此时板书出现如下字样:呆腻、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个主干段落,它们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正像你们说的,主要写了草塘的美丽富饶。可是你们仔细琢磨一下作者的思路,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先写一个呆腻了,第二写景美,下面一下子连续写了三个物富,最后却又写到景美。这样安排材料,弄得我们给课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你们试着分分段!
  生:可以这样分段:第一,呆腻了算一段,然后景美算一段,三个物富算一段,最后一个景美是一段。
  师:你这样分段,从每段看,内容似乎很单一,各是各的内容。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把景美写到一处,搞得前一个景美,说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个景美,头绪是不是太乱了?
  生:呆腻是一段,它不能和别的段合并,下面景美和一个物富算一段,讲这里景美物也富,再后面两个物富和最后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写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师: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为什么只包含了一个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进去行吗?
  生:可以。
  师:这就是说,分段分到哪里都一样,怎么分都行,但分到哪里也都说不出什么根据,可见也有问题,或者是说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个呆腻单独算一段,以后的再分两段,一个景美和三个物富分一段,最后一个景美算一段。
  师:啊,更随意了,显得这个作者写文章真有点颠三倒四,写了半天,又想起一个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后吧!(笑声)
  (还有学生要发言)
  师:好了,先不说了,其实,按照景美、物富这样的思路来分段,不管怎样也分不好,说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当然不是,是我们对文章的认识发生了错误。大家看课题,“可爱的草塘”,它是说草塘美丽富饶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说草塘怎样?
  生:说草塘可爱。
  师:这说对了。说草塘可爱,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他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
  师:看,怎么样?我刚才说我一表态,你们就要跟着我跑。现在就跟随上跑了吧?(众笑)不过,这样跑过来就对了,(笑声)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想,文章中确实写了那么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这景美物富当做抒情的凭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告诉读者,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爱它!因此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单纯写景写物的文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既然这样,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不能用“美丽、富饶”这样的思路去研究课文,应该去研究作者的情感,这是学习抒情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记住,要学会运用它。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想一想,作者一开始,初到北大荒时,他爱这草塘吗?(学生读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好了,有见解可以说。
  生:他开始不爱草塘。因为第一段课文说得很清楚:不习惯、没意思。小丽也说他呆腻了,这都是说他不爱草塘。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板书:“不爱草塘“)你能读一下第一段,把人物的情绪读出来吗?
  (生读课文)
  师:听我读一下(师范读),这段的第一句很重要。他不爱草塘就是这一句说出来的。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这回好多了。大家再读一读。他说“没意思“,你就得读得没意思。(众笑)
  (生齐读,读得不错)
  师:很好,我想问一下,他为什么不爱这个草塘呢?
  生:他不习惯。
  师:好像不是,为什么不习惯呢?
  生:他不知道草塘那么美,所以他不爱。
  师:有点道理。(板书“不知草塘“)他根本不知道草塘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不会爱这个草塘了。可是他又为什么不知道草塘的样子呢?
  生:他没去过草塘。
  师:你怎么知道他没去过呢?
  生:因为课文后面说他是第一次看到。
  师:不用去后面找,第一段就有答案。
  生:他到草塘以后,一直在家里看书,根本哪儿也没去,一下子看完了好几本书。
  师:对啊,他只呆在家里看书,当然知不知道草塘的实际情况?
  生:不知道。
  师:他离开实际情况远远的,这叫远离实际,可以这样说吗?
  生:可以。(教师板书“远离实际“)
  (此时黑板上板书为“不知草塘不爱草塘远离实际”)
  师:挺有意思,课题是《可爱的草塘》,可他一开始先说他不爱,作者想干什么?
  生:想让读者大吃一惊。
  生:想吊一吊读者的胃口。(众笑)让读者接着往下看,看他的感情是怎样变过来的。
  师:有道理,有道理!作者要写出他的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吗?
  生:是。
  师:我们再来看板书,看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能用上关联词语说这三个词语吗?
  生:因为他不知草塘,所以他不爱草塘。
  师:对,再说。
  生:因为他没去草塘,所以他不知草塘。
  师:意思对,但我要求说黑板上的这三个词语。
  生:(重说)因为他远离实际,所以他不知草塘。
  师:能把三个词语都说上吗?
  生:因为不爱草塘……因为远离实际,所以不爱草塘……
  师:再想想,谁是谁的原因,谁是谁的结果?
  生:因为远离实际所以不知草塘,因为不知草塘,所以不爱草塘。
  师:说对了,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他之所以不爱草塘,是因为不知草塘。
  师:接着往下说。
  生:(接)之所以不知草塘,是因为他远离实际。
  师:很好,能不能不说因果关系的句子?
  生:作者不但不知草塘,而且不爱草塘。
  师:听起来好像能说通,但是细一琢磨,有点不合理。对于不认识的,不知道的事物,一般不会产生什么情感。我问你,你爱王大强不爱?(教师随口杜撰了一个人名)
  生:王大强是谁?(众笑)
  师:你不认识他吧,爱他不爱?
  生:不知道,这个人要是讨厌,我就不爱他。(众笑)
  师:说得很好,你不认识他,就是不知道他,是吗?
  生:是。
  师:所以你也说不上爱他不爱他。你又说他要是很讨厌,你就不爱他。当你知道他很讨厌时,说明你认识他了,知道他了,才可能产生情感,对不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对。
  师:所以你只能说“我不知道或不认识王大强,所以不爱他。”能说“我不但不知道王大强,而且不爱他。”能这样说吗?
  生:(思索后)我觉得也能这样说。(众笑)
  师:那么后来你知道王大强是一个很可爱的人,那怎么办?
  生:我再爱他。(众大笑)
  师:你不是已经提前说了“我不但不认识王大强,而且不爱他”吗?说得那么肯定。(生无言)
  师:不能用刚才他说的递进关系的连词,能不能用别的?
  生:(齐)不能。
  师:别那么快表态,好好想想。(生议论)
  生:如果作者知道草塘,他就会爱草塘。
  师:能说得通,但这样假设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知道草塘而且草塘很美,那当然能爱草塘了;但如果知道草塘了,但草塘都被白色垃圾污染了,你还能爱这样的草塘吗?
  生:不爱了。
  师:关于第一段,作者刚去北大荒,他还不爱草塘的情况,我们先说到这里。下面大家往后看课文,你有什么感觉了?(学生读课文)
  生:“我”这次走出去了,他在草塘中看到了草塘的美景。于是就说这草塘真美啊!
  生:课文写草塘美那一段写得非常好,还由近到远地写了草的颜色。
  师:你说的不错,能把这一段读得很美吗?
  生:(读)“说走就走……跟蓝天相接。”
  师:第一次看到,激动不激动?
  生:激动。
  师:你激动了吗?(众笑,教师示范)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大家把这句读一下。(生齐读)后面的句子,从近到远,听我怎么表现。(范读)“仔细瞧那浪花……跟蓝天相接。”大家一起读这一段。注意看我的手,咱们打上拍子读课文,把草塘的美读出来。(学生在教师手势指导下齐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了,你们推荐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一下。(学生推荐一人)
  (被推荐的学生读课文,读得很好)
  师:名不虚传!谁敢跟她比?(一学生自荐起来读)
  师:比得过去吗?(学生众说纷纭)啊!男同学说男同学读得好,女同学说女同学读得好,还都有点“地方保护主义”!(众笑)
  确实他们读得都不错,很难分出高下。好,并列第一。先别坐,你们现在是站在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谁比他们读得好,就站在领奖台上,他们就坐下。谁能把他们读坐下?
  (众笑,一学生起来读课文)
  师:你们自己衡量一下,谁觉得自己该坐下,就自己坐下。(后读的学生自己坐下,众笑)
  师:(对这个学生)其实你读得也不错,就是这几句,(范读)“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你听我这么读,有什么感觉?
  生:您读得比较快,好像在跳跃。
  师:你非常会感觉,说得一点也不错。你看,浪花在欢笑,在翻滚,这是动态还是静态?
  生:动态。
  :谁敢举手说,我是班里读得最好的?(有两三个学生举手)我最欣赏这样有自信的同学。人要没有自信,就干不好事情,自信可不是骄傲,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办好,就会努力去办。好,你来读。你还可以选一个伴儿和你一起读。(学生指一人)
  (两个学生齐读课文,读后老师又让他们每人一句轮读一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真好,你们都坐下——啊!都是第一名!(众笑)大家也像他这样再读一次,还要看我的手。(学生再次齐读,老师指挥)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刚才我们读的内容是“我”亲眼看见的,可以叫目……
  生:(接)目睹。(教师板书“目睹”)
  师:这次随小丽出来,他只是看到了草塘吗?
  生:小丽给他讲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事情。
  师:对,那就是说,他不仅有了目睹,还有了什么?(生答:耳闻)对,耳闻。(板书“耳闻”教师看表)哟!光顾读课文了,时间过了,我们先下课,一会再学好吗?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刚才课上大家充分地显示了读的水平,我还不知道你们“说”的能力行不行,敢不敢让我考验考验?
  生:(齐)敢!
  师:那好,刚才说小丽给“我”讲了棒打狍子、瓢舀鱼和野鸡飞到饭锅里三个情况。正好是刚才我们说的第7和第9两个主干段落的内容,是不是?
  生:是。
  师:你们好好地读一下这两段课文,读好后我请你们上台来说故事,一人说一个,要求是既要符合书上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描述。这就需要创造性。看谁说的好,我们要评出故事大王、故事二王、故事三王。好,大家开始读书准备。你想讲哪个故事,就重点准备哪个故事。行,开始。
  (学生各自读书准备。教师又提示,准备好了,先在小组内两人相对互相试着讲一讲)
  师:好了,大家安静,个人都准备了,有不少同学还在组内讲了一下。现在我们全班讲。谁来讲“棒打狍子”的故事?(选一人)谁讲“瓢舀鱼”?谁讲“野鸡飞到饭锅里”?(各选一人上台前)大家注意听,你们都是评委,他们说完了以后,大家要给他们亮分。就用一只手,每个指头一分,最高五分,最低一分。好,开始吧——你们讲故事的,讲之前先自报节目:我给大家讲××故事。
  生:我给大家讲“棒打狍子”的故事,冬天更好玩,冬天来到了……
  师:(打断)啊!冬天先好玩一下,然后才来到了?(笑声)
  生:(重说)冬天来到了,北风铺天盖地地刮来,大雪铺天盖地地下着。(师插话:哈,都是铺天盖地!众笑)大地上一片白,到处都是雪,有没膝盖深的雪。那些狍子在雪地上跑,本来它跑得挺快,可是没膝盖深的雪太深了,狍子跑一步,就掉到雪里面了,跑不动了。人们就拿棒子一打,把它逮住了。(笑声,鼓掌)
  师:讲完了,大家,各位评委亮分——大多数同学伸三个指头,那就是三分了。你们为什么只给他评三分?
  生:他说得太罗嗦,光“没膝盖深”就说了好几次,有重复。
  生:他讲得也不行,人家是狍子的腿陷到雪里拔不出来了,他说狍子掉到雪里面。
  生:他也有优点,他说了冬天来到的景象,书上没有,是他的发明。(众笑)
  师:冬天是他发明的?比爱迪生还了不起!(众笑)
  生:应该说他说的有一点创造。
  师:嗯,可以了,下面接着讲。
  生:我讲的故事是“飘舀鱼”。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天唱着歌儿来到人间。小草长了新芽,树叶也不甘心落后,把它的嫩叶也舒展开,像是和小草比赛。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好像在说:“春天你好,小草你好,树叶你好!”河水里的小鱼听见了,赶紧从水里探出头来说:“小鸟,我也挺好!”话还没有说完,就让小丽用瓢舀走了。(大笑不止,热烈鼓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忍住笑)好啦,大家亮分!啊呀!全是5分!说一说,为什么都打满分?
  生:他讲得很生动。
  生:他把春天描写得很美丽,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小鸟向大家问好,也很有礼貌。
  生:老师,我没有给他评5分。
  师:你评了几分?
  生:我只给他评3分(众生:啊?)
  师:为什么?
  生:他讲得虽然生动,说明他有想象力。但是我觉得他想偏了。他应该重点讲瓢舀鱼,但他全说的是小草、树叶、小鸟,只用最后一带就过去了说了一下瓢舀鱼。说得也和课文上不一样……不过课文上说“河水刚开化”我也弄不清是什么意思。
  师:谢谢你!第一谢你说出了正确的意见;第二谢你敢和大多数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敢说出来,这就叫独立思考。(对大家)这位同学的发言的确非常好。大家只注意了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忘记了这个故事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这就和你作文时详略没有安排好一样,该详细写的,他说得很简单;该简单写的,他倒说了一大堆。这就叫“重点旁落”。书上说的“河水刚开化”,是这么回事:在东北,冬天非常冷,有时冷到零下三十多度。这时,河水就结冰了。但是河水结冰,都不会全冻实了,冰冻得再厚,底下也有水在流。水中的鱼还活着。但是河水一冻最少也得三个多月,鱼在冰底下觉得憋气不憋气?
  生:憋气。
  师:对。所以到春天,河冰化了,裂开了口子,书上说“藏了一冬天的鱼”就怎么样了?
  生:浮上来了。
  师:应该说“游”上来了——死鱼才说“浮”上来了。(众笑)对不对?
  生:对。
  师:它们游上来干什么?
  生:看看春天。(众笑)
  师:那是童话。真的鱼可没那么潇洒,它不懂得欣赏美景。它是游到水面附近来呼吸新鲜空气。因为空气从冰上裂口的地方溶进了水里,这样,水的表面含氧气多,鱼就游到水面来呼吸。鱼都聚到水面,结果怎么样?
  生:用瓢就舀起来了。
  师:对啊,所以要做到瓢能舀到鱼,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生:冬天河水结冰,春天裂开口子。
  师:对,裂口还不能太大,裂口太大鱼就分散了,也不好舀了,还有什么条件?
  生:鱼得很多。如果只有一条鱼,也瓢舀不上来。(笑声)
  师:很对,瓢舀鱼的事大家都不太了解,他没有在故事中讲清楚。这一点我们不扣他的分。现在大家重新给“瓢舀鱼”亮分!(大多数学生亮4分)
  师:好了,现在开始讲第三个故事。
  生:我要讲的故事是“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等一下,你是不是刚上课时提过一个问题,说“野鸡为什么会往饭锅里飞?”
  生:是。
  师:你当时弄不清楚,现在反而来讲这个故事,哪儿来的勇气?
  生:因为我弄不明白,我就特别用心地读了这一段内容,所以就会了。
  师:真好,相信你一定能讲好。
  生:我给大家讲“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故事。冬天来了,我来到了北大荒。这里真漂亮!大雪覆盖着山坡、土地和各家各户的屋顶,简直是银色的世界。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到雪地里去玩。看我们穿的衣服真有意思极了。我头上戴着虎皮帽子,手上是大皮手套,脚上穿着和膝盖一样高的大皮靴,身上穿着羽绒衣,(笑声,师插话,哈哈,现代化的装束!不过老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你戴虎皮帽子不太合适吧?笑声)我们听大人说,到冬天野鸡很好逮,我们今天来碰碰运气。真是的,我们远远看见有好几只野鸡飞来了,就跑过去。那些野鸡看见我们,就把它的头插进雪堆里。它以为我们也看不见它了。真傻!我们就悄悄走过去,它还不动。我们就抓住它的尾巴,从雪堆把它像拔萝卜似的拔了出来。它还在我们手里扑翅膀挣扎,但是已经晚了。我们把它带回家就煮着吃了。(众笑)因为抓得太容易了,就好像它自己飞到我们的饭锅里似的。(鼓掌很热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先给他亮分!不出所料,全是5分!也来评价一下吧!
  生:他讲得生动有趣,好像他真去了一样。
  师:你怎么知道他真的没去(生无言,师转头问讲故事的学生)你真的去了,还是想像?
  生:没去,我看电视上北方人到了冬天就穿那样的衣服,一下大雪到处都是一片白。
  师:很好。其实确实想象得不错。
  生:他讲故事时,还有动作表演。
  生:他讲的好像不是书上说的,是他自己去逮野鸡。还说:“有一天”什么什么的,像真的一样。
  生:他把“野鸡飞到饭锅里”解释清楚了。原来野鸡没有飞,是作者打的比方,是夸张的说法。
  生:他还添上了抓住野鸡后在他手里挣扎的情况。不过您刚才说,要保护野生动物,野鸡也是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把朋友都吃了,有点……有点……
  师:有点太残忍了,是吧?
  生:是。
  师:说得很好,有了环保意识。不过课文讲的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也正是因为人们滥捕乱杀,现在北大荒到了冬天也看不到野鸡了。我冬天也去过那里,就没有看到。真的太可惜了。好了,现在大家给他们三个人总地评一下,谁是故事大王、谁是二王、谁是三王。(学生评的结果“野鸡飞到饭锅里”主讲人为大王;“瓢舀鱼”主讲人为二王;“棒打狍子”主讲人为三王)
  师:你过来,(对“大王”)你敢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举起手来,自豪地宣布:“我是故事大王!”
  生:敢!
  师:好,宣布。
  生:(立正,高声、举手)我是故事大王!(笑,鼓掌)
  (师又请“二王”“三王”分别宣布)
  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其实都是谁给谁讲的?
  生:小丽给“我”讲的。
  师:那就是说,“我”不但亲眼看了草塘,有了“目睹”,现在又有了什么?
  生:耳闻。
  师:对,耳闻。他现在对草塘还是“不知”吗?
  生:知了。
  师:什么叫“知了”,说清楚。
  生:他已经知道了草塘不但美丽,而且很丰富。
  师:而且物产很丰富。他对草塘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吗?
  生:没有。
  师:只是看了看,听了听。那这里怎么写?(指板书)
  生:刚知草塘。
  师:不好。
  生:浅知草塘。
  师:也不好,但比“刚知”好一点。
  生:初知草塘。
  师:好!你来把它写到这儿,注意:“初”字是什么偏旁,有几点。(学生板书“初知草塘”)他已经对草塘有了一些认识,有了一些了解,他现在对草塘是什么情感?
  生:他爱草塘了。
  师:你怎么知道他爱草塘了?有什么根据吗?
  生:课文上说“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这是对草塘的赞美,不爱草塘就不会赞美草塘。
  师:说得有道理,你刚才说,情不自什么?
  生:情不自禁(jìn)
  师:读错了,读情不自禁(jīn)(学生跟读)在“禁止”时读jìn
  ,表示“不许可”“不让”的意思;表示“忍住”“忍受”的时候读jīn。情不自禁是忍不住自己的情感,控制不了情感,读jīn。记住了吧!(生:记住了)大家一起读一次。(生齐读“情不自禁”)好,他刚才说得有道理。我们这里写什么?(指板书)
  生:爱草塘。
  师:这里写爱还不合适,情感发展有点太快了,不如写……他说什么话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接)赞美草塘。
  师:对!赞美草塘。(板书“赞美草塘”)我们再研究一下“我”的感叹。大家听我把这句赞叹再读一次。我用两种方法读(教师用高扬和低抑两种语调范读)你们认为哪一种读法正确?
  生:第二种好。
  师:对,因为他的赞叹不是说给别人的,不是那种奔放和激昂的情感,只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式的赞叹。所以要读得深沉一些,内向一些。大家试着用第二种方法内向地、深沉地读一下这句赞叹的话。(学生读)还可以,以后多练。(到此第二行板书为:初知草塘
  赞美草塘目睹耳闻)
  师:下面还像刚才一样,用关联词语讲一下行吗?
  生:因为他目睹……
  师:(打断)“目睹”前面加上个“有了”,你再说。
  生:因为他有了目睹耳闻所以初知草塘,因为他初知草塘,所以他赞美草塘。
  生:如果他有了目睹耳闻……
  师:现在他有了目睹耳闻没有?事实上,有了没有?
  生:有了。
  师:事实上已经发生的事,就不能用“如果……就”这样的假设连词了。没有发生的事,可以给它假设一下。刚才说这句(指第一行板书)“如果知道草塘,他就会爱草塘”可以。因为事实上他当时“不知”草塘,我们给他假设“如果知道……”这里(指第二行板书)他确实已经有了目睹耳闻,就不能硬说他“没有”,却再假设他“如果有了”。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课文还有一部分,大家先读一下,读完把感觉告诉我。
  (学生各自读课文)
  师:好了,谁来说说感受?
  生:这一部分课文讲了两个内容,一是“我”下水去抓鱼,一是看见一条小河,小河很清澈。
  师:他一下子把课文内容给概括完了,你们觉得这次他的行动有什么变化?还是听人家说吗?
  生:不是了,这次是他亲自下了水。
  师:亲自下水,那可以叫什么?
  生:亲自抓鱼。(笑声)
  生:亲自感受。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师:嗯,差不多了,我告诉你们一个词儿吧,这叫亲身体验,可以吗?
  生:可以。(师板书“亲身体验”)
  师:谁来把他的体验读出来?
  生:(读)“往前没走多远……再往哪儿装呀?”
  师:读得不错,我建议再把他捉鱼的动作读得快一点。为什么?
  生:读快一点表示他很忙,他一忙,手忙脚乱,就说明鱼很多,抓不过来了。
  师:非常聪明,你光会说,会读吗?
  (该生读课文)
  师:由于“我”有了亲身体验,所以这次写物产丰富和刚才写棒打狍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刚才只是听说,他连见也没见过;这次他亲手抓到了那么多鱼,是实实在在的。
  师:对,实实在在的感受。肯定要比目睹耳闻怎么样了?
  生:更深刻了。
  师:很对。看下文,好好读读这条小河。(学生练读)
  师:谁能以最高的朗读水平表现一下河水的清澈?(指一举手学生)
  生:(读)“我举目四望……显得更白了。”
  师:读得好,大家跟着他一句一句学着读一次,看看读得小河清澈不清澈。
  (该生一句一句带读)
  师:下面我找两个同学,合读这一段。先请一位,谁还没有起来读过?(指一学生)你自己选,愿意和谁合读?(该生指一同学)好,你们俩一起读这一段。第一句,两人齐读,第二句以后每人轮着读一句。中间的分号,也按一句读。明白了吧?开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读)“我举目四望,茫茫的一片草海,哪里有什么河呀?”
  师:“茫茫”大不大?什么叫“茫茫”?
  生:很大,看不到边,也看不清。
  师:因为太大了,看不清边界了,怎么读就能表现很大?(示范)“茫茫的一片草海”,读得浓重一些,甚至用点鼻音,你试一试。
  生:(试读)“茫茫的……”
  师:有进步,两人重新开始。(学生重读)
  师:大家一齐把这三个“倒映”读一下,女同学读第一个,男同学读第二个,大家齐读第三个,开始。(学生按要求分合读)
  师:很好,谁能站起来,再用最高的水平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然后大家跟他“打擂台”,谁能把他从“擂台”上读坐下,谁就是朗读“状元”!(师指名一学生主擂,读完后先后有五人朗读“打擂”,互有“胜负”。教师最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打下”最后的“擂主”)
  师:我觉得有点奇怪。作者说,映在水中的芦苇、天空、云朵的影子都那么漂亮。他本来要写小河,可他写这些东西干什么?
  生:这些东西映在水中比真的芦苇、天空云朵颜色还要好,说明水非常清,所以他连用了三次“清凌凌”,就是要表现水清。
  师:你说的意思是用芦苇、天空、云朵这些东西来衬托水的清澈。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你说得对。作者这里用的是“互衬”,让景物和水互相衬托——景物入水景更美,水映景物水更清。但是,我还是感到奇怪,那些水中的影子的颜色,真的比芦苇、天空、云朵本身还鲜艳吗?
  生:应该是很鲜艳的,因为水太清了。
  师:不敢相信。作者说的这条小河我没去过,但我去过微山湖,就是《铁道游击队》电影歌曲里唱的“微山湖上静悄悄”的那个微山湖。夏天,微山湖上五百里荷花一望无际,也有芦苇和蒲草。我们坐上小木船,穿行在荷花的叶丛中,随手可以采摘莲子吃,清香甜嫩,很好吃。我特别注意湖水中荷花芦苇的倒影。微山湖的水也是清澈透明的,可荷花和芦苇的倒影不管怎么看,从那个角度看,也都是发黑发暗的。绝没有真的荷花那么漂亮鲜洁,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无话,可能是因为没有实际经验)
  师:大家在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花潮》,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海棠花没有风怎么能动呢?其实,这是作者个人的独特感受。同样的花,别人去看,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写的昆明圆通寺里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我也去看过。但我也是怎么看那花儿也不动——除非来一阵风。一个人的观察越细密,感觉越敏锐、情感越丰富、思考越深刻、想象越非凡、阅历越广泛,他对周围世界的感悟、领受也就越深沉、越细腻。所以说,像这种别人感觉不到的描写,只能是属于作者个人的。其实也是一种亲身体验。这就是这一段写景与第五自然段写景最大的不同。我可能讲得深了点,没关系,能理解能听懂更好。听不懂也没关系,知道有这样的情况,以后多留神,阅读中多注意,会自然弄懂的。
  生:老师您再讲一讲第五段写景与这一段写景,到底有什么不同。
  师:想听吗?好!大家看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一个比喻句以后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一直到写“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这些描写你去看,也是这样,他去看也是这样。谁去看也是这样,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是不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是。
  师:这种描写是一种客观的描述,没有加入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它和后面写水映芦苇影子更鲜的描述是很不一样的。有感觉吗?
  生:有一点。这时作者可能已经陶醉了,他对看到的一切都有了自己的……
  师:有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好了,不往深里说了。总之,文章写到这里,作者确实是以亲身感受、亲身体验来说话的。他现在对草塘的认识已经可以说怎么样了?
  生:很深了。
  师:刚才是“初知草塘”,现在呢?
  生:(齐)深知草塘。
  师:确实是深刻地认识了草塘。(板书“深知草塘”)那么他现在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呢?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齐读该段课文)
  师:什么情感?
  生:热爱草塘。
  师:他现在的情感似乎不是那种热烈奔放的。
  生:喜爱草塘。
  师:比喜爱深刻得多。
  生:疼爱草塘。(大笑)
  师:啊!草塘变成一个小宝宝了!(笑声)大家再读一下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该段)
  师:他想洗脸,但怕弄坏了水里的倒影。水里的倒影坏了,还能不能恢复?
  生:能,水一静下来,影子就又有了。
  师:对啊。哪怕暂时消失一下,他都不忍心,舍不得。他对这一切已经有点什么了?
  生:珍惜这一切。
  师:对,这叫“珍爱”,又珍惜,又爱护,恐怕失去。(板书“珍爱草塘)
  (此时,板书已完成,三行板书为:)
  不知草塘不爱草塘远离实际
  初知草塘赞美草塘目睹耳闻
  深知草塘珍爱草塘亲身体验
  师:大家看黑板,现在你能看出来课文怎样分段吗?
  生:课文分三段,黑板上的三行正好。(笑声)
  师:你倒简单干脆!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既然同意一定能说出这是按什么分段的。
  生:按他对草塘的喜爱程度分段。第一段他不爱草塘;第二段开始爱了,爱得还不深,就赞美了一下;到最后第三段,他深深地爱上了草塘。
  师:刚才这两个问题答得真痛快!我们确实是按人物情感的发展来分段的。上课时我们说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不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而且写出了这种情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大家认识得很好,那么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刚才你们是横着看的,这次你们竖着看,板书一共写了几栏?
  生:三栏。
  师:对,你从这三栏之间没有发现什么吗?可以互相议论一下。(学生议论)
  生:这三栏各有内容,最边上的……
  师:哪个边上?左边?右边?
  生:左边。
  师:可以这样说:左栏、中栏、右栏。
  生:左栏的板书从上往下看,写的是作者对草塘的了解,先是不知,后是初知,就是初步有了一点知道,再后是深知……
  师:你先停一下,咱们先把这一栏搞清楚。左栏的内容你说对了,但不够概括。不用从上到下一个一个地说。用一句话把全栏都概括了,行吗?
  生:左栏写的是作者知道草塘的变化的……发展……过程。
  师:你说的“知道”两个字,把它换成“认识”两字。再说说试试。
  生:左栏写的是作者认识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师:好多了,其实就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可以吗?
  生:可以。
  师:谁来说第二栏,中栏?——你先坐下,一共才三个栏,别让你一个人都说了。让给同学们一点行不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笑)行。
  师:好啊!孔融让梨。谁说中栏?
  生:中栏刚才说分段时其实已经说了,是作者情感的发展过程。
  师:你很会听讲,记得也清。好吧,把右栏也奖励给你。说吧。
  生:右栏,右栏……
  师:看,给你发个奖品,你领不回去!(众笑)
  生:我认为右栏讲的是作者的观察方法。
  师:嗯,说得有点沾边了,但仅仅是观察吗?“亲身体验”也是观察吗?
  生:老师,他下水抓鱼这个亲身体验也得观察呀!
  师:是得用眼看着去抓鱼,但是那次他知道水泡子里鱼那么多主要是*眼,还是*他的内心体会?
  生:大概是*体会。(众笑)
  师:这个问题我要一讲,可能又讲深了。人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当然首先是各种感官去感觉。比如看见了,听见了,闻见了,用舌头尝出来了,用手摸出来了,等等。大脑得到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结论。他眼看到鱼,手摸到鱼,大脑知道了,最后得出“这里鱼非常多”的结论。可见,这种亲身体验,绝不能说只是观察的结果。不说这些了。作者由远离实际,不去认识,不去了解;到去看了,去听了;又到自己去亲身体验,他这是在干什么?
  生:他在一步一步地了解认识草塘。
  师:对啊。每一步认识的方法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那这第三栏是什么在变化呢?
  生:认识方法在变化。
  师:全对了,是作者认识方法的变化。这个问题又解决了。再进一步,你们看这三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左栏和中栏有关系。知道得越深,对草塘爱得越深。
  师:对。我要是让你离开草塘,也就是让你跳出这一课,把话题扩大一点。会说吗?
  生:那就是……(不能答)
  生:可不可以这样说:人对事物了解越深,就越爱这个事物。
  师:可以说对了。但要是对坏事呢?比如对敌人,认识得越深,就越怎么样?
  生:越恨。
  师:完全正确。归纳一句,就是人的情感的产生,依赖于他对事物的认识。再看其他栏有什么关系?也可以从右往左看。
  生:我看出来了,人的认识方法不正确,就不能很深刻地认识事物。
  师:太好了,你再一行一行对应地说一下。(生不语)
  师:比如:第一行,远离实际就——(指向“不知草塘”四字)
  生:人要是……
  师:(打断)这次你可以用“如果……就……”来说话。
  生:人如果远离实际,对事物就不知……道。
  师:这样说:“对事物就不能认识”或是“就不能认识事物”再来。
  生:人如果远离实际,对事物就不能认识,(师插话:说第二行)如果目睹耳闻……(教师提示:就只能)如果只是目睹耳闻,就只能初知事物。(师插话:这个“只是”加得好!继续说)人如果亲身体验,就能深知草……不是,深知事物。
  师:行,行,行!不容易。我再出个难题,让你用“要想……就得……”来说三栏的关系,你行吗?
  (学生各自思考练习)
  生:要想不知……
  师:还有“要想不知”的吗?(笑声)
  生:要想深知草塘,(教师插话:从草塘中跳出来)要想深知事物,就得去亲身体验。
  师:很好。下面我说上半句,大家一起说下半句。注意,要想深刻地认识事物……
  生:(接)就得去亲身体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只有一些目睹耳闻,是……
  生:是认识不深的。
  师:如果远离实际,那就……
  生:那就什么也认识不了。
  师:很好,意思全对。听我从头到尾说一次,算是我们这两节课的结尾好吗?
  生:好。
  师:听着,人要想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得亲身去体验,只有目睹耳闻是不够的,远离实际是根本不行的。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那么我们再见吧!

《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之二

教学过程:
  一、导题引疑触情
  1.根据前几个单元学习,我们要深刻地理解课文,阅读时就得注意些什么?
  2.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什么?关键词是什么?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想知道草塘有什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扣住课题,让学生一下子触到作者的感情。结合训练重点,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作了必要学法设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搞清结构
  1.范读,在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分哪几段?
  三、重点讲读,导学结合
  (一)指名读第一段。
  1.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2.“我还能怕?”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第二段,思考:(出示小黑板)
  1.你觉得草塘有哪些特点?仔细体会表现特点的词句。
  2.此时作者对草塘是什么印象?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的?
  (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生:这一段写出了草塘大和美的特点。从“这么大这么美”看出来的。
  生:还可以从“走了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看出来。大海一望无边,草塘像大海,也一望无边,大得很。
  生:“浪花……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这一句全都是说草塘的大吗?
  生:“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才是说草塘大。“浪花……翻滚着”是说草塘美。
  师:读书要仔细,准确地理解词句。
  生:还有“一层又一层……跟蓝天相接”也是写大。
  师:“茫茫”是什么意思,想想在这里用它,好在哪里?
  生:“茫茫”是指一望无边,很辽阔。
  生:向远看去,不清楚,模模糊糊一片绿色。
  生:草塘里野草、芦苇很多,一直望去,望到和蓝天相接在一起,全都是绿的,眼睛也分辩不清是什么,只是一片绿。说明草塘太大了,一望无边。
  师:理解得好,“茫茫”这个词用得恰当。草塘的美又是从哪里看出的呢?
  生:浪花翠绿……翻滚着。
  师:浪花的颜色是绿的,这是对事物的——
  生(齐):静态描写。
  师:浪花的绿色为什么能发光、鲜亮?
  生:太阳光照的。
  生:蒲草长得很茂盛,阳光一照嫩绿发光,远处一片鲜亮。
  师:那后半句是什么描写?怎样理解?
  生:后面是动态描写。欢笑着、翻滚着。风一吹,草发出声音,像是人在动,在笑。
  师: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这是拟人句。
  生:老师,“欢笑着”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这时候很高兴,听到草动的声音就觉得草跟人一样,在欢笑。
  师:体会得很好,就要这样仔细读,深入想意思,品出情感来。
  〔及时肯定,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自己读这一句,看看能读出高兴劲吗?
  师:后面稍快点,轻松些。(范读,生再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还有“仔细瞧……墨绿色”也说明草塘美。
  师:这一句写出了颜色的变化,怎么会变呢?
  生:是从近到远看,越远越深了,一层压一层。
  师:读这一句,注意后半句读慢点。(生读)
  师:谁来把描写草塘景色的这段话朗读一遍,大家闭上眼,边听边想。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生答)
  师:你对出现的草塘图有什么感受?
  生:很大,很美丽。草塘太美了。
  师:我们听到草塘的景色都已觉得很美,那亲眼见到草塘的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呢?从哪里看出的?
  生:作者这时非常愉快,从“我情不自禁……真美啊!”看出来的。
  师:“情不自禁”什么意思?
  生:不由自主的意思。
  师:感情控制不住,看到草塘这么大这么美就不由地脱口而出“这草塘真美啊!”赞美草塘。〔强调朗读,通过再造想象培养语感,把学生带入意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读第三段,思考:
  1.小丽给我讲了哪几件趣事?
  2.小丽自豪地讲述使我对草塘又有了哪些了解?这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四)仿照第二段学法,自学第四段。
  1.自学。提示:按两层,先看“逮鱼”,再学“河景”。
  2.讨论:
  (1)“逮鱼”一层。
  生:这层写了草塘鱼多的特点,从“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看出,鱼多得挤在一起,一个挨一个。
  师:理解得不错。再看前面“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这里“波光粼粼”是什么意思?只是说阳光照射水面发光吗?
  生:不单单说水发光,还有鱼在水面上挤挤挨挨,鱼鳞也一闪一闪发光。说明鱼多得挤到水面上。
  师:这就对了,前后联系想词句的意思就能理解深些。
  生:还有。从“我惊叫……”看出鱼多。
  生:还有“连忙脱掉……拾”也看出鱼多。
  师:这句里用了“抛”字,还能换成什么词?
  生:换成“扔”。
  师:比较一下,用哪个好?说说道理。
  生:用“抛”好。抛是睁着眼睛逮鱼,逮一个抛上岸。
  师:“扔”是闭眼吗?我们体育课上扔手榴弹是闭眼?看看书想想,我是在哪里逮鱼?当时逮鱼抛鱼的动作怎样?
  生:我在没膝深的水里,弯着腰逮鱼,低着头逮一个抛一个,连头都顾不得抬,说明鱼太多了。用“扔”就让人没这种感觉,用“抛”好。
  (换词比较,咀嚼品味理解课文,培养语感)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河景”一节(略)点拨“生怕”。
  四、回到整体,明确暗线,揭示中心。
  1.录音欣赏。
  2.明确课文暗线。(作者的感情变化)
  3.揭示中心,回扣题目。

《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之一

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两个字,提示一:中国南部;提示二:中国的教育家李宗仁;提示三:自治区;提示四:歌海。
  生:广西。
  师: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我给大家背段课文吧!
  师背桂林山水。
  师:老师通过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已经开始喜欢上桂林了,谁能给我夸一夸广西。从人文上,景色上,各方面都可以夸夸。
  生:北海号称银滩第一滩。
  生:广西是绿城。
  师:南宁被称为绿城真是名不虚传。刚才同学们夸了广西,老师也认为广西山美,水美,人更美,刚才有一个同学他的家乡比广西更美。齐读课题。我让大家查了资料,查了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查了。
  师:好,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查到的资料。
  生:通过读资料,我知道北大荒在黑龙江,北大荒是荒芜地区。
  师:这位同学知道了北大荒的位置。你来标一下。
  生在地图上标出北大荒的位置。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北大荒气温寒冷,最冷的时间达到零下四十六度。
  师:老师也查了资料,但我没注意到这一点。你真棒!
  生:我知道北大荒有媒,矿物等,有许多植物,还有人参。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那里以前是一个很贫穷很荒凉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地方。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北大荒名字的来由。北大荒地处东北,而且荒凉,因此得名北大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到的。
  师:你还上网呀,真棒!
  生:我知道那里盛产小麦,亚麻,产量全国第一。
  师:南宁的孩子真令我佩服。下面我们打开书学习这一课。昨天让大家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检查一下。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你对北大荒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五位同学读课文。
  师:感谢这五位同学的朗读。谁能评一下,他们的字音读得准吗?
  生:他们读得很好,就是读得太快了。
  生:最后一个同学太快了,好像没有标点,一口气读完的。
  生:有个同学读音不准,我想给他提个建议,读翘舌音时要读准。
  师:我想他一定会虚心接受的。我来出一些词语,考一下大家,看看大家读得准确吗?
  投影出示:情不自禁模样似的水泡子没膝盖清凌凌
  师:谁来谈一谈你对草塘的整体印象。
  生:我觉得特别的美。
  师:冬天特别美。
  生:我觉得特别可爱。
  师:真好,还有吗?
  生:那里物产丰富。
  师:你说。
  生:北大荒十分的大。
  师:是的。
  生:我原来认为北大荒是荒凉的地方,读后觉得不是很荒凉,而是很美丽。
  师:好,我们一会儿在交流。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草塘的可爱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草塘美的句子。
  生读。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
  生:说了草塘的静态和颜色。
  师:是不是特别美呀,写草塘美丽的景色的。(板书景色美丽)有其他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好“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
  师:你找这一段很有意思,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有好多好词。
  师:所以你认为这一段写得非常好。你呢?
  生:“往前……”
  师:这一段写什么?
  生:写北大荒物产丰富。
  师板书物产丰富。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觉得是这一段好“冬天……”
  师:为什么?
  生:写的很有趣。
  生: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第七自然段。
  师:那你读一下。
  生读。
  师:这里说了什么?
  生: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师:看来作者是从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描写北大荒的美丽。老师选了几幅图,我们看看作者究竟是怎样描写北大荒的美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读一下,你想象一下画面再交流。
  出示草塘画面,师配乐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同桌交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无边无际的草塘,浪花一层一层,野鸡在睡懒觉,狍子在奔跑着,还想到了天空有个小鸟在唱着优美的歌。
  师:这个同学比老师理解得还深刻,来我们能拥抱一下好吗?
  师生拥抱。
  师:你看出这一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
  生:我认为“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很好,很美丽。
  师: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你学会了用修辞的方法来评价句子很好。
  生:“赶”用得好,是人的动作他用在了草身上。
  师:本来想问大家这个问题。看来,他体会得太深刻了。
  生:绿得发光发亮用得很好。我们写作文一般用很绿。
  师:你是说他描写得绿色非常好。那我们来配合一下读这段好不好。
  师生合读。
  生鼓掌。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对第一个同学说的有不同意见。他说走进草塘就像置身于大海用了比喻的修辞,我觉得不光有比喻还有拟人的手法。
  师:说得很好。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啊,可以问一问。
  生:那个草只是在摇摆,并没有翻滚的,这里用了翻滚,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问。
  师:咱们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
  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草随风摇摆,一起一伏就像在翻滚一样。
  师:你体会得很好。刚才同学们分析到它的绿色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说?
  生:草塘的层次,本身就是鲜绿色,
  师:联系日常生活是不是这样啊,我们表扬他。
  生鼓掌。
  生:草塘非常大,大到看不清楚。
  师:小河这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不好?
  生齐读。
  师:读起来就感觉美,试着背一下。谁来背一下。
  生背。
  师:为什么能背诵这么快?想过吗?
  生:因为老师的这幅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这一段他用了排比句,你看“河水倒映……”
  师:这是排比句呢?几种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读起来就有美感,你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美丽的小河喜欢不喜欢,他看到绿色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出示画面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草塘,居然情不自禁地说
  生:这里的草塘真美啊。
  师:谁能把这种美读一下。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配乐生齐读。
  师:景色非常美丽,光是景色美丽,他的可爱不是太单调了吗?还有什么呢
  生:物产丰富。
  师:你能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根据查到北大荒物产方面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吗?机会是给勇敢者的。
  生:有袍子,有鸡,有鱼,鱼长得非常的肥,还讲了袍子,游动的鱼,都非常的香。
  师:刚才还是局外人,现在把自己当作小丽,来介绍给大家一下。
  生:我们的北大荒可真美呀,春天开河的鱼,下蛋的鸡,我们还盛产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呢!
  生:我“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这是一句俗语,我先说几个,你们听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谁常说
  生:爸爸妈妈。
  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谁说呀,也许有的老师说过。如果是我我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现在看看整篇课文,回归整体,我们看到了小河,小丽对北大荒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生齐读课文。
  师:证明他对北大荒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深刻的感情。
  师:为什么有这样深刻的感情啊。这回再看小丽那句话好得不得了,你们明白了吗?
  作业:推荐读两篇文章《野河塘》《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可爱的草塘》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可爱的草塘》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继续提高阅读速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草塘的可爱体现在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二至十八自然段,理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具体表现,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德育,创新四方面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
  知识目标: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精神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合作讨论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其教学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qing地欣赏优美景色。
  (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及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具体地说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我国语文教学有“熟读、精思、博览”的优良传统,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本课描写景色优美部分词句优美特别适合美读所以我设计了指名读、对比读、范读、品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2、体现“三主一核心”的教学思想,突出一个“练”字。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命题,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注重一个“练”字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颜元的“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真可谓怎一个“练”字了得。针对当前教改的实际,本课的设计我力求学生人人参与训练,如“物产丰富”部分的教学,我安排了紧扣俗语通读课文,讲故事等环节,创造人人参与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再如“畅谈旅行感受”部分我安排了“编俗语、写感受、设计广告词”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概括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式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本刻的设计“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和“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都很好的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之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渔舟唱晚》琵琶曲,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1、复习旧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草塘》一课,谁来说说你学懂了什么(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作者开始不喜欢草塘)让生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不爱
  2、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北大荒,走进-- 生:(齐读课题)“可爱的草塘”。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从题目入手从重点段入手从重点句入手从重点词入手从问题入手……)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这草塘真美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生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
  (师)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师):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从同学们最喜欢的()入手去学习课文,可以吗(假设学生选的是这草塘真美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qing地欣赏“优美景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1、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1)(师):同学们,看一看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吧。(出示挂图:草塘美景图;放《渔洲唱晚》琵琶曲)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段落。(第5、18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a、出示“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让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得特别的美?把它画下来。
  b、指名回答让生说出原因或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配乐齐读整段
  (4)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a、(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草塘,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池塘”的美好画面。(出示小河美景图)
  b、出示\\\"啊!……更白了。\\\"
  。配乐朗读
  。说感受(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再讨论)
  。再配乐朗读
  2、(师)这时作者还不爱草塘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师)真美的草塘啊但草塘的可爱除了表现在风景优美还表现在(出示:棒打……饭锅里)
  1、齐读后说感受
  师:谁来说一说:初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围绕“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故事
  要求:既要符合书上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描述
  3、说故事让生评分并说原因
  4、这时作者由爱变成了深爱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
  1、写感受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出示: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同学们,赶快动笔吧,老师将跟你们一起写,我们比一比谁写得快。
  2、交流
  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设计意图: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查找资料了解北大荒的现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3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