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二年级】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读诗题。知诗人
  1 直接揭示诗题。(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先请大家轻声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拓展一:都有送字,都是送别诗
拓展二:从诗题中可以知道哪些地名。(黄鹤楼、广陵、安西。)
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
出示地图,简单介绍(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座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拓展三: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简介孟浩然、元二。(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2 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正确。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请生读。
3、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理解之和使的意思)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互换可以吗?尽管这两个字都含有“去”的意思,但是细分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之”是“去”的意思,但那是自己要去。孟浩然喜爱田园山水,经常在各处观山看水,这次去广陵,去干什么呢?(旅游)
师:是啊,那是他自己想去的,他想去看扬州美景啊。所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使”也有“去”的意思,但那是朝廷让他去的,是派去的,就是—出使
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他是去守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所以是——送元二使安西
再说题目意思。大声再读题目。
 二、读诗文,解诗句
  1 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 指名朗读,师生正音。(朝:zhao;舍:she;更:geng。) 要求读出韵味来。
  3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我们从题目中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相似,你再看看诗句有没有这样的相似之处呢?对比“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1)在课件中把其他的诗句隐去,只留这两句。
    (2)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①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一句指孟浩然,后一句指王维自己。
    ②结合地图理解“西辞”与“西出”。(“西辞”指向西告别,向东而去;“西出”截然相反,是向西而去,向东告别。)
    (3)试说两句诗的大意,对比吟诵
    4 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其他诗句的意思。
    5 齐诵两首诗。
  三、入诗境,悟诗情
    1 角色体验,移情换位。
    (1)师:同学们有过送别的经历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交流,得出共同点:依依不舍。(板书)
    (3)从哪句诗、哪个词可以看出李白和王维也是依依不舍的?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23
  1、 是啊,朋友的船越去越远了,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是李白还是久久的站在长江边,痴痴的望着江水流向天边。看看上面的诗歌,想想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他看到了什么?(孤帆远影)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远影;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只有把他的那颗心、那个眼神牵得远远的──—孤帆远影。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
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
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
(生齐读全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5.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6.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你又从送元二使安西的什么地方看出王维的依依不舍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课件展示扬州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
    师:李白与王维虽然都是依依不舍,但是他们的心情截然不同。同学们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况且是在烟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尽的美丽风光。而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对着茫茫的大漠与戈壁;长途跋涉,此地一别,生死难料,更别提重逢。同学们,假如你是王维,你的心情又如何? (不舍中多了一份担心)
 2、请你把这一份担忧和留恋融人朗读中。
3、喝完这杯酒,朋友就要远行,就要西出阳关,奔赴遥远的边塞——安西。这一别,何时再相见啊?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大家说说看,这最后一杯酒是什么酒?这酒中包含了什么意思?
(祝福酒、壮行酒、朋友情谊酒)喝了这杯酒,祝你。。。。。。再读这句话。
5、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送元二使安西》配乐朗诵。
四、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什么呢?(空洞、失落、孤独)
师:是啊,“自古多情伤离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吟诵着这两首诗:(齐读)123
五、设计作业,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依依不舍
               留恋                  担忧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7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