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没有弄清楚爬山虎的“脚”与“细丝”的关系。如果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就不难发现:爬山虎的脚就是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小圆片”只不过是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的变化。
  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教学程序介绍: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是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123
  整堂课完全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创造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现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创造空间。

  教学反思:
  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的课程理念,给了我新的教学思想,指导我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远航。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选编本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二是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我觉得这堂课的教学环节我的设计应该是合理的.首先,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就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 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123
接下来,我在教案中又安排了这样的内容:
师: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观察细致,耐心)今后,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妙句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相信我们一定也能写出和作者一样棒的文章,有没有信心 (有)
本想借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观察兴趣的教育,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但由于时间关系以及自己的一念之差被压缩掉了,而这又恰恰是本课的闪光点.所以这是我的一大失误.
另外,我对文中的关键词"枝状的细丝"中"枝状"的把握不够,以至于学生在画脚的形状的时候不够准确,而我也并没有及时指出.所以,这也是本课的一点不足.
还有就是本课有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挖掘点,可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本课的另一大失误.
最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又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另外,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布置的作业是:以根据平时对校内植物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以促使学生课外去观察植物以及去阅读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以便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体现.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00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