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心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茫、桨、律、榕、隙、耀、暇、抛,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正确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好不好?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出示课件1,师激情解说:在广东省新会县郊外,一条小河的河心,有一棵古老的榕树,上面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鸟儿,每当晨曦初露时,这里群鸟飞翔,百鸟齐鸣,构成极为壮观的奇景,被称为“鸟的天堂”。作家巴金曾到此游历,写下了一篇洁丽可人的散文,这就是——(生齐说,师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二、初读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天堂”,你是怎样理解的?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课文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呢?(理解较难可课下体会一下)
(二)熟读字、词
出示课件,着重强调一下词语:一簇簇、不计其数、做巢、应接不暇、兴奋、榕树、缝隙、船桨、照耀、树梢、规律、灿烂、静寂、白茫茫,读准字音。
三、学文
(一)学习“树”的部分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吧。
1、自由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部分(1---9)自然段,把写树的段落多读读。
2、默读作者描写树的部分,看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画-——标——记 -----读)
3、汇报交流。(以读为主,读出特点,读出感情)课件出示段落。
(如:第7段)
(1)学生汇报“大”特点,文中哪里具体写出了“大”的特点——读出大,怎么读?(指导理解 “卧”字用的生动巧妙,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生齐读。)
(2)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茂盛)从哪些文字中可体会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1234
出示课件叶子,重点比较句子
a.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读并说一说两句的区别,及读了的感受。
师总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生可能会问“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自由地读、体会、交流。
师总结: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出示课件,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二)学习“鸟”的部分
导入: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只看见一棵大而美丽、茂盛的榕树。第二天,又去了“鸟”,看到这儿的鸟有什么特点?用以上学习“树”的方法自己学习。
1、归纳方法:画——标——记——读出情来。
2、学生自己学习、汇报。
3、形式:各小组展开竞赛:赛读——赛评议
(主要:读出鸟的“多、活泼可爱)(教会学生怎么欣赏别人的优点)(三)自我介绍(自我表现)
1、喜欢“树”(鸟)的,把自己的特点作自我介绍,把各自的优点显示出来,让大家都想来观赏你。
2、课文中,树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依赖、朋友)用打比方的形式说得具体一些。
四、结束语:大自然赋予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为鸟们创建了幸福的家园。我们人类也应该爱护鸟类,爱护与我们一同生存的动物、植物。让我们的家园、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村成为一个美丽、快乐、幸福的大家园,成为可爱的天堂。
六、作业:
1、师留出质疑,生解决:
a.课文几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呢?
b.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1、我当小导游——“鸟的天堂”已经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
2、巴金是语言大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的贴画:大   茂盛
鸟的画像: 多  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解决师留出的质疑:一共出现五次“鸟的天堂”,四次加引号的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的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1234
2、你背的哪一部分,相互检查。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二、 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写得这么可爱,主要抓住“鸟”的什么来写。(动态)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树”的静态描写
1、自己读描写“树”的部分,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交流:(体会静态描写的好处):抓特点,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三、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四、课件重新展示,回味《鸟的天堂》
五、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附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大而茂盛                           (静态描写)
枝干:  枝上生根  数不清
鸟    多而快乐                   (动态描写)
有的  有的  有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1234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8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