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诗句_生物进化的诗意高唱——《化石吟》的教学实践构想(教师中心稿)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广东深圳荔香中学 萧明光学习要求:①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②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
③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
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
学习课时:二课时
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 “吟”诗切入 首尾解读
一、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在学生报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整首诗共七节 ,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首尾即1、2、7节。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然后点名或自主回答,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到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又续,深味具体诗句的含义。比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说话”的意思,即是考古学家们能从遗存在化石中的信息里,找到或者解开生命现象的某些密码,客观上就等于化石在说了话。那么,“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一句,“刚苏醒”是什么意思呢?在引导积极、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或予以归纳综合,或予以提示点拨,“刚苏醒”就是化石发掘出来以后,进行了相应考古研究,获得了初步的发现和了解。收尾,研读第7节最后一句,留下扣子,设置悬念。第7节末尾句云,“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让学生大声忘情地朗读,接下质询,“你讲的故事”是什么故事,我们知道了么?故事应在哪?这种设问,学生答出,则顺势接过;学生未答,则教师自问自答:故事在3、4、5、6节;是什么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且听下回分解。由此转入学生课后预习理解中间四节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 布置。把“读一读、写一写”后的单字和词语抄写三遍,且单字给注音,词语加以解释。
第二课时 听你故事 展我诗才
一、承前,界定故事的范围指代。开初仍继续齐读第7节,拎出“你讲的故事”发问:故事在3、4、5、6节早就讲过,这第7节的收束句不过是总结、划句号而已。诚然,前面的几节里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潜感悟吧!
二、朗读依然不可少。多形式反复朗读,逐节进行,或范读起首,或以范读作结,前者是为了演示举例,后者是为了正宗表白。但重头戏始终放在学生兴趣和主体的参与上。独诵也好,二重演读也罢,小组竞读、全班齐上阵等等,就读的量而言,每一诗节起码不应少于四遍,应让学生烂熟内容。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是注意以意义为节奏单位,一是标出双行中的押韵词,朗读时重音收落,读出参与的热情和洋洋意气。
三、感悟故事内容。予以简练概括。其过程可大致逐节进行。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或一句话,或一个语词提炼,点评标注于相应的诗节旁,同时注明为“己”。再提倡安排交流,或点名,或让学生自行公布结论,且要求听者认真记下同学的思维成果,与自我批注并列,旁注明“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以随机掌握课堂,也平等地公布相应看法并板书,也同样要求学生旁注“师”字。教师的概括和板书大意为:
揭示真理(3)
保存信息(4) 科学之美
描绘进化(5) 文学之美
复现自然(6)
三者合列,于学生得到比较、鉴别、提高和反省的参照系。这种自注、众议和老师分析跟程序二是交错进行的。对于各节诗行,有的先朗读后感悟笔记,有的边读边悟记,有的先默默悟记后大声朗读,多样且有变化地教学,不是全部都机械地先读后整理。
四、具体诗句的理解和探究。比如,“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平凡的真理”在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中可以找出哪些?万物非上帝所造,本乃客观存在;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使猿变成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使人聪慧……尽可从日常生活中和学习实际联系起来,找到例证,启示学生认识化石提供真理的物质性。另外,“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几种现象的指代意义,且从诗句中找到原答。前者暗含地壳运动、时间推移、空间换位、世事的沧桑变迁,学生能答大意,即予肯定;后者以后续句“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为照应解答。
五、拓展阅读并写作实践。发放复印资料,即《深圳商报》2001年11月6日新闻“古脊椎动物年会在深圳召开,与会专家称化石森林成为深圳一块瑰宝”,引导学生为深圳拥有“华夏古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后的又一奇迹”而兴奋和燃烧。为更好地激发诗情冲动和写作欲望,教师也又提供自己根据新闻而发的题为《化石森林吟》的下水诗作(甚而当场即兴下水也未尝不可,也许更好),自得其乐、自我欣赏地诵读一遍,然后让学生不拘形式、充分自由地议说长短优劣。末了,更要掌握好火候,及时要求学生也当堂抒发我心中诗情,注意押韵更好。这个环节是重头戏,前面的学习和感悟要为此时的抒写蓄势作铺垫,以期达到人人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点诗情的效果。
六、给出相应时间,教师巡堂。待多数同学即将完稿之时,随机抽诵诗作并组织讨论,发现值得圈点的,不求全责备,哪怕一句半行,教师也应予以张扬、肯定和点评。
七、解铃而全班统收诗作。
附诗作起兴材料:
古脊椎动物年会在深召开,与会专家称
化石森林成为深圳一块瑰宝
【本报讯】(记者 徐升 实习生 刘勇)11月3日至6日,第八届古脊椎动物年会在仙湖植物园召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长叶捷研究员称“古脊椎动物学会借这次会议沾点年轻特区的灵气和朝气”。市城管办主任吴子俊说“深圳正好藉古脊椎动物年会积淀文化底蕴”。
昨晚6时,副市长卓钦锐在市迎宾馆会见中科院杨遵仪院士、刘东生院士等参加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年会的部分代表。
昨天,与会的100多名中外学者兴致勃勃的参观了仙湖植物园,欣赏过湖光山色一处处或开阔、或深邃的景观,窥视到一株株稀世奇花异草,领略了在地下岩层中沉睡了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很好!”、“真不错!”、“了不起!”、“ok”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
来自加拿大埃德蒙顿大学教授nat rut ter 夫妇来到化石森林前,看到那成于亿万年前的树木硅化石列列耸立,激动地称其为“华夏古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后的又一奇迹。是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象征,国际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典范”。
中科院刘东生院士高度评价说“深圳对古生物保护如此重视,是新的城市的象征,新的城市的风貌,高扬可持续发展的旗帜,构筑文化的骨架”。刘院士发自肺腑地说,一块化石,放在外面是一块石头,放在博物馆里就是无价之宝,收藏好,加以研究,挖掘其科学意义,几百年后还可以供人研究。
来自海峡彼岸的胡忠恒博士感慨万千地说,祖国大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近十年来,热河植物群研究做得这么好,心里很高兴。
(选自《深圳商报》2001年11月6日)
附二: 化石森林吟(本老师试作,不吝献丑)
沉睡了多少年 熬不住历史的寂寞
终于现身于今朝 还是中华雄起的感召
珍藏了多少秘密 抵不过南国开放的诱惑
终于作出无声的宣告 还是深圳文化的熏陶
你把生命的真理揭示 同长城、兵马俑并为奇迹
你把自然的密码藏牢 华夏古国又一新瑰宝
你把进化的信息刻画 古生物研究多了新证据
你把生态的形象传报 张扬深圳文化的新风貌
深圳荔香中学 萧明光
2002.02.28.
附三:本人小传
萧明光,湘人,汉子一条。属马,今为本命年,虽几近知天命,实则迷糊。八二年从教,以为立命糊口养家的全部来源。前十年局于衡阳八中,十九是高中教学,后十年蜗居深圳荔香中学,十九为初中语文教学。好读,杂收胜过钻研教材,好鼓舌,天上地下,少言人非,亦好摇笔,旁逸小品多过本业论文。有从业求精之念,乏孜孜专一之恒,有广识天下教友之愿,但又疏懒随缘。人生诸多遗憾和教训,仍有所为和不为。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6415.html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
-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
-
《番茄太阳》读后感|《番茄太阳》说课稿详细阅读
本说课稿着力研究如何在说课稿中体现教材解读的深刻与独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我以番茄太阳这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上面几点)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本文以“我”...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详细阅读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一、造情,质疑,揭题。师: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书“人”。...
-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
[《快乐的足球赛》诗歌短文]《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阅读答案|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
-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知识|《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五详细阅读
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
-
听课札记是什么意思|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详细阅读
font size=6>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by 小蒋老师 发表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九色鹿》缩写】听《九色鹿》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听《九色鹿》 □听涛看雪 发表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