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一定要争气》]《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之五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6-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⒈教育学生学习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可贵品质和他“一定要争气”的爱国思想。
⒉继续进行由节到段的训练,了解段与段的联系。按“时间的推移”给课文分段。
⒊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
⒋掌握主谓、动宾词组。
⒌能用“争气”、“发愤”造句,并能按“才”的不同意思写两句话。
⒍积累并理解本课词语。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审题
出示课题:6、一定要争气
⒈“争气”是什么意思?(发愤图强,不甘落后、示弱)
⒉在“争气”前加上了“一定要”三个字,表明了什么?(必须,决心)
⒊齐读课题,要注意读得坚决有力。
二、课堂预习
㈠预习课文
课文内容是围绕“争气”写的,那么写了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呢?先自己预习,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㈡检查预习
字词预习情况,先自由交流,再重点交流:
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重点正音:鄞(yín)县厕(cè)所
⒉理解词义:
生物: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
生物界:生物生存的环境。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地点~)
尝试:试;试验。(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各种方法。)
先交流再出示勉强的解释,并造句。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这项工作我还能~坚持下来。)
②不是甘心情愿的。 (~答应下来)
③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去算了,不要~他了。)
④不充足。 (这个理由很~,怕站不住脚。)
⑤将就;凑合。 (这点儿草料~够牲口吃一天。)
㈢交流课文内容预习情况
⒈回答问题;师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于1902年,1979年去世。在比利时学习时获得博士学位。他几十年如一日搞科研,取得了杰出成就。
⒉思考:课文写了童第周哪几个时期的学习情况?分别是课文哪几节?
中学时:2-3节留学时:4-5)
⒊指导分段并自由读加以进一步体会和巩固。
一(1);二(2-3);三(4-5)
刚才,我们用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或者也可以说是地点的转换顺序)把课文分成了三段。
三、反复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⒈抄词语并家默;
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分节读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
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了解段和段的联系
⒈默读全文并思考:第一段的哪一句话与第二、三两段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的?在文中用~~~划出。
⒉交流。
引读:
因为家里穷,所以……(第2节);因为基础差,所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因为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所以……;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⒊小结:正因为家里穷,他为自己争气,正因为中国人穷,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所以他为中国人争气。因此,第一段与第二、三段在内容上有因果联系。强调家境贫寒,为下文“17岁才进中学”和“文化基础差”作了铺垫。
三、出示表格,学习第二、三段。
⒈为自己为中国人
师:我们来分别学习这两段。
⒉学习第二段
⑴自己轻声读#2、3,说说中学时,童第周为什么要决心给自己争气?
板书填表:文化基础差
⑵师:这就是童第周决心为自己争气的原因。请你再读#2,说说这一节中三个“才”字意思相同吗?
出示:
①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②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费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③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同意让他再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一个是“刚刚”的意思,突出了他是入学晚,说明他家境贫困,因而才导致他文化基础差。
第二个是“只有”的的意思,强调了他成绩之差。
第三个是“只好”的意思,说明校长同意得不爽快,也告诉我们童第周为争取试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⑶请一人读#3,其他同学找能反映他发愤学习的词句加以说明。
板书填表:发愤学习
交流出示:
①天不亮就起床,路灯下面读外语。
②同学们都睡了,又到路灯下学习。
③被老师发现后,又到厕所外路灯下看书。
(通过分析,体会童第周早起晚睡,比别人多花了加倍的时间来学习,困难重重,但他逐一克服。)
⑷教师引读#3第一句,生接读说说第一句与下文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总分)
师引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
板书填表:终于赶上来了
师:这样的结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读板书①②③,这儿用上了哪一个词表示童第周经过大量努力,这成绩来之不易?(终于)读板书体会。
⑸师:如果你是童第周,当时会怎么想呢?
童第周当时是怎么想的?
板书填表:别人能办到的事,经过努力,我一定也能办到。
⑹读第2、3节,想一想:这一段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并分层。
(“原因一→经过(行动)-→结果一→感想”的事情发展顺序)
板书填表:原因经过(行动)结果感想
⒊学习第三段。
我们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即填表划分层次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
①自读填表划分层次。
②交流板书:
原因:贫穷落后,没有地位。
行动: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结果:终于做成功了
感想: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经过努力,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得到。
③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这一回为中国人争了气?
交流: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几年也没成功
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④童第周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做成功了。你能谈谈对“终于”一词的体会吗?(实验难度大,花的工夫深……)
⑤童第周为什么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读他的想法。
师:课文所写的这两件事中,两次想法相同和不同各在哪里?
相同:决心大(一定要争气)。
不同:“我”同“别人”比,为的是给自己争气。
“我”同“外国人”比,为的是给中国人争气,为自己的祖国争气。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
⑥请你说说,童第周是一个怎样的人?
具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的人。
六、总结全文。
⒈本文为什么用“一定要争气”作题目?
(①与内容密切联系②与中心息息相关)
⒉说到内容,第2段和第3段分别写了两件事,能否颠倒?每一段中的几小节能否颠倒?(时间推移顺序)
⒊揭示单元重点训练目标:了解节和节之间的联系
本文:因果(强调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节采用总分的写法。
⒋指导造句:争气,发愤
七、布置作业 
⒈完成练习册;⒉背诵课文。
八、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
6、一定要争气
了解节和节之间的联系
为自己 为中国人
原因 文化基础差 贫穷落后,没有地位。
经过(行动) 发愤学习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结果 终于赶上来了 终于做成功了
感想 别人能办到的事,经过努力, 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经过努力,
我一定也能办到。 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得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613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