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课文]《中国石》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词句和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是哪里的一块石头,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及“中国石”的特点。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练习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练习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2.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驻(zh))守:部队驻扎某地(课文中指戈壁滩)进行防守。
  戈(g5)壁滩:“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词意见教案后“资料”。
  积聚(j)):积累。
  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指人迟迟到来。课文中用来形容春雨延迟到初夏才下,表达战士们盼雨的心情。
  洗润(r)n):润,湿润。课文中指戈壁滩被雨水冲洗得湿润起来。
  大漠(m^):漠,沙石覆盖的地区。课文中指部队驻守的戈壁滩。
  瑰(gu9)丽:瑰,珍奇。课文中形容戈壁滩雨后的朝霞异常美丽。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显出红、橙、黄等颜色的云。课文中指戈壁滩上日出时东方的云霞。
  倾泻(xi8):泻,液体快流。课文中形容朝霞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
  裸(lu%)露:裸,露出,没有遮盖。课文中指滩上的石头没有东西遮盖,极易看出它们的光彩。
  俯(f( )身:俯,头低下。课文中指低下身子选择可心的石头。
  咚咚(d#ng):象声词,像敲鼓的声音。
  勒勒(l8)车:一种由牛或骆驼拉的板车,草原和戈壁滩比较需要。
  邀(y1o):邀请。课文中指赶车的小姑娘邀请“我”到珍珠泉洗石头。
  昭(zh1o)君出塞(s4i):(见教案后资料)
  饮(y!n)水:饮,喝。课文中指昭君出塞路过珍珠泉边喝水。
  苦涩(s8):涩,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课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涩。
  肖(xi4o)形石:肖,相似。课文中指像雄鸡形状的天然石。“肖”,这里不要读“xi1o。”的音。
  版(b3n)图:版,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课文中指我国的领土。
  不禁(j9n):禁,忍住。不要读成“禁(j@n)止”的“禁”的音。课文中指“我”看见肖形石像祖国版图,忍不住喊出“应该叫中国石”。1234567
  傲(4o)然:傲,骄傲和自豪。课文中形容像祖国版图的雄鸡,坚强不屈地挺立着。
  不仅(j!n):连词,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还”等呼应,表示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
  皱痕(h6n):课文中指“中国石”表面皱起来的印儿跟祖国大陆的地貌相似。
  祁(q0)连山:我国青海省南部,甘肃省西部山脉,海拔4000米。
  吐鲁番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我国最低的地方。盛产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紧挨着。课文中指“台湾”、“海南”两颗肖形石,紧*祖国大陆。
  岛屿(y():屿,小岛。岛的总称,课文中指台湾、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见。课文中指“中国石”是大家希奇少见的事物。这里的“罕”读时要儿化。
  盛誉(y)):誉,名誉,名声。课文中指“中国石”获得“最佳宝石”的极大荣誉。
  奉(f8ng)为至宝:奉,尊重。课文中指把“中国石”尊重为最珍贵的宝物。
  快慰(w8i):慰,安慰。课文中指战士夜里站岗放哨时,摸到“中国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误读: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读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sh@)的”中的“似”,不要读成“s@”;
  “虽(su9)然”的“虽”不要读成“su0”;
  “大伙”的“伙”应读儿化韵。
  (二)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1234567
  ②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8、9两个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7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也就是第8、9两个自然段,写了大伙兴奋地观赏“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的。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三)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依据“思考·练习”第1题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石的激动心情及为它命名为“中国石”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读,即第一段开头。说说上节课归纳的段意。
  (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我也成了石头迷。)
  2.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可以查工具书)“举目”、“沙海”的“海”、“漫滩”的“漫”和“可心”。
  (“举目”是抬眼四处望无边的沙海。“沙海”的“海”,形容沙漠无边。“漫滩”的“漫”是到处都有石头。“可心”是指满意的石头。)
  3.提问:读了文章的开头段,我们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谁?
  (边防战士)
  还了解到边防战士休息时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拣石头)
  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地方?
  (戈壁滩)
  戈壁滩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根据教案资料(见后)再适当补充。)
  4.在这样一个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的荒凉的环境中,边防战士为什么要拣可心的石头,还要举行“赛石会”?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暂不做解答,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会理解这个问题。
  5.课文开头段交代了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还开赛石会。接下来第二、三段仍然写的是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开赛石会什么的。大家读了课文,感觉到重复吗?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不是重复,那么第二、三段内容跟开头段内容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议论后再回答。
  (开头段的内容和第二、三段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区别在开头段是为了整体说明情况,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让读者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突然的感觉。例如开头,首先介绍戈壁滩的荒漠;说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说“经过十几次比赛”等,都说的是经常的事。可是第二、三段内容就不同了:说的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雨后大漠,风清气爽”的时候,“我”拣石头时发现了一块跟祖国版图相似的“中国石”,并精心爱护它的故事。1234567
  显然,开头段的内容是第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和铺垫;第二、三段内容是开头段的具体和深入。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常见的开头,总说一般情况,接着其他段落再分述个别具体事例的写法,表现我们的学习生活。)
  (二)阅读学习第二段。
  1.读,再分出层次。
  提示:第二段写拣“中国石”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用了7个自然段。回头看看我们概括的自然段段意,这7个自然段在记述拣“中国石”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说发生了哪些情况?仍旧用自然段归并法划分。先自己划分,再小组议论。
  (第二段共7个自然段,可以归并、划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2、3自然段):拣可心的石头。
  第二层(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头发现了“中国石”。
  第三层(第7自然段):认真观赏“中国石”。)
  2.再读第二段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从词语的恰当使用和生动的描写中,看看“我”是怎样拣可心的石头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提问: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释春雨“姗姗来迟”。为什么春雨洗润戈壁滩,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呢?
  (本该春天的雨迟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战士们盼雨的心情。经雨水清洗润湿之后的石头,色彩更加鲜明,纹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营房拣石头时,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滩:微风送来清新凉爽的空气。给人以爽快的感觉。白杨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异常美丽,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经雨水冲洗过的石头,在朝霞映照下,显出珠宝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风景这样美丽,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拣石头,“我”的心情是兴奋的,舒展的。)
  ③课文把这些显出珠宝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头,称它们为“小精灵”,“我”把可心的一颗颗拣起来。“小精灵”是什么?把可心的石头称作“小精灵”,这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灵”是指聪明机灵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爱。把戈壁石称作“小精灵”,是把石头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为的人看待了。这充分表达了边防战士对戈壁滩和戈壁滩上的那些美丽的石头的一种喜爱感情。)
  3.读第二段第二层(第4~6自然段),洗石头并发现“中国石”的一层。
  ①赶勒勒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讲了昭君出塞路过泉边饮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变甜并长流不尽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跟边防战士守卫边防,拣可心的石头的故事,两件事有什么联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小组议论后再解答,教师可做补充)。
  (1900年前,西汉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对汉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文点了这个故事,是为了表明:古人都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艰苦的地方去。何况今天我们的战士,更会以苦为乐地守卫边防,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的。)
  ②来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拣来的石头”时,小姑娘高兴什么,“惊叫”什么?
  (“高兴”拣来的石头像这像那。“惊叫”是惊奇地喊起来,因为她发现了一块像雄鸡的石头。)1234567
  ③当“我”接过来注视这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时,发现很像祖国版图的形状。(教师可指中国地形图以显示雄鸡形状)这时,“不禁”喊出来:“这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喊出来”?“中国石”?小姑娘为什么也吃惊地看着“我”呢?
  (“我”“不禁喊出来”,是“我”不由自主地“喊出”这块石头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这是由于“我”太熟悉中国版图的形状像雄鸡了,所以看见了就没有思考,脱口而出,“喊出来”是表示太激动了。也进一步反映了战士们的心里总是装着祖国。至于小姑娘吃惊地看着“我”,也喊了一声“中国石”?是表明小姑娘对意外发现“中国石”感到非常惊奇,也感到十分喜悦。也同样表明了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接着,“我”又补充说“老师常讲,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鸡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当了。“傲然”是什么意思?“挺立”是什么意思?这里表现了雄鸡的一种什么气派?包含着“我”的一种什么感情?
  (“傲然”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挺立”是高高直立的样子。这里表现了祖国的版图像坚强不屈、高高直立着的雄鸡,不可动摇,不可侵犯。“我”这样说,包含着一种深深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   4.朗读这一段最后一层(第7自然段)。
  ①这一小段共写了三句话,看看哪一句话是概括这一小段内容的。
  (第一句话)
  ②这一小段写了“我”和小姑娘认真观看“中国石”。从“中国石”这块“天然肖形石”的哪几方面观看的呢?比如“拳头大小”是从它的体积上看的,其他从哪些方面看的?
  (除了“拳头大小”是从体积上看的,还有“黄白色”是从颜色上看的,“不仅整体酷似祖国版图”是从形状上看的,“连表面皱痕的起伏与大陆地貌相似”是从表面上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从“中国石”的体积、颜色、形状和表面四个方面观看的,说明他们既认真又全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非常喜爱这块“中国石”,觉得它太难得太珍贵了。所以看得很仔细,很全面。)
  ④“整体酷似祖国版图”,“酷似”怎么讲?
  (“酷似”当非常像讲。就是“中国石”非常像祖国版图。)
  ⑤“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也就是地形。)
  “大陆地貌”是什么形态呢?看看中国地形图。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国石”的表面找到了(教师边指地图,学生边说“天山、祁连山、吐鲁番盆地、长江、黄河、大兴安岭”。)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什么工作?齐读最后一句话。“又挑选了肖形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台湾、海南和祖国这三个词加了引号?
  (三个词都是指肖形石,所以用引号。)
  “台湾”、“海南”等岛屿,“等岛屿”除台湾和海南指哪些岛屿?
  (还可能指西沙、南沙等岛屿。)
  “依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着”、“挨着”什么的?
  (“依偎”是亲热地*着,比单用“*”和“挨”要有感情。“依偎”表示“台湾”和“海南”以及其他一些岛屿,像祖国的儿女,紧紧地亲热地*在祖国母亲的身上,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34567
  5.小结。
  课文第二段,写了“我”拣到“中国石”的经过。从在风清气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拣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怀着兴奋的心情观赏“中国石”。全过程紧紧围绕热爱边疆,心怀祖国这个中心,写得层层深入,充满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第三段,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奉为至宝,以表现战士们身在戈壁,以苦为乐,心怀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为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并奉为至宝的事实,体会“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段(第8、9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赛石会”上赢得了盛誉一层。
  提问、思考并解答:
  1.“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着看中国石。”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什么感情?哪几个词语突出了这种感情?
  (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十分喜爱“中国石”的感情。“稀罕”是大家认为“中国石”是希奇、罕见的事物。“抱着”表现了大家争先恐后地看“中国石”的场面。)
  2.既然大家这样喜爱“中国石”,那又怎样精心保管它呢?“精心”是什么意思?
  (“精心”是特别用心的意思。)
  课文有代表性地列举出几位战士“精心保管”中国石的举动。他们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战士的举动。
  3.写三位战友的举动中,有几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精心”,是哪几个词语?
  (“军功章”、“工工整整”、“金字”、“专门”、“嘱咐”、“一定”和“千万”)
  再议一议这几个词语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军功章”是军人立过战功所得的奖章。装这种奖章的盒子用来装“中国石”,可见它多么珍贵。“工工整整”、“金字”是形容文书非常重视盒子里新装进的珍品。“专门”腾出一个抽屉,也表示“中国石”不是一般物品。“一定”、“千万”也反映大家对“中国石”十分珍重,要万无一失地保管好。)
  4.战士们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读最后一小段中的两句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温暖;夜里站岗放哨感到孤独,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寂寞”和“孤独”是什么意思?
  (“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孤独”当独自一个人讲。可以想象:边防战士身处茫茫戈壁,远离家乡亲人,心理上不免产生寂寞和孤独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
  5.值得思考的是:当战士寂寞和孤独的时候,“中国石”为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慰”?议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
  (边防战士驻守茫茫戈壁,环境艰苦,生活单调。但想着自己站岗巡逻,就是为了守卫边防,保卫祖国,是无比光荣的。因此,每次捧起“中国石”,摸一摸“中国石”,就觉得自己跟祖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所以,再艰苦、再寂寞也感到有意义,有价值,感到温暖,感到快慰。“中国石”寄托着战士们爱国之情啊!)
  6.读课文结尾一句话。教师把这句话的结构改变一下(先果后因改成先因后果),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说法有什么不同:1234567
  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所以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士们看了,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苦中有乐。
  (两句话的意思没有变,但说法不同:原句先说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原因;老师改的句子正好相反:先说事情的原因,后说事情的结果,多用了一个“所以”。)
  (二)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驻守戈壁滩的边防战士,拣到“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的经过,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32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