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实录与评析|《海底世界》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以下三页为教学实录

教学要求:
  1.知道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十五个生字新词: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免费、储藏”等词意,能理解长句的意思,复习顿号的用法,能背诵课后第二自然段。
  3.进一步学习运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二、预习检查。
  师:大家按要求预习过了吗?字音能读准吗?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认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黑板)
  生(认读):“储量、蕴藏、细胞、贝类、免费、乌贼、植物、梭子、波涛潮湃、窃窃私语。”
  师随机点拔:“费”上半部分是“弓”、“j”、“i’;“梭”的右下部分是折文儿。
  三、学习过渡段。
  师:字音能念准了,接下来学习课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请你标注好段号。
  生:(标注段号)
  师:仔细看看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
  生:是第3自然段。
  师:请读一遍。
  生:(读)
  师:这句话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它的前面写的就是海底。
  (生答:景色奇异)
  后面的内容写的就是(生答:物产丰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课文哪几段写海底景色奇异?(指板书)
  生:第1、2自然段。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学1、2自然段,把你觉得奇异的景色划出来,过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注意你如找到第一处就标上1,找到第二处就标上2。
  学生自学。
  师:谁先找到了第一处?我们按顺序说。
  生:我找到的第一处是“海面上波涛潮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波涛澎湃”是什么样子?大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学生用手势表演。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把这景色的奇异读出来。
  学生读句。
  师:还有哪些景色奇异的地方?
  生al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生b: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景色也很奇异。
  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前面一句讲到“500米以下就全黑了”,而这一句却说“500米以下有光点在闪烁”,我就觉得奇异。
  师:一齐来读一读。
  (学生读句)
  生c:“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也写出了海底的奇异。因为刚才讲到海底宁静,这儿却说“海底有声音,真奇妙”。
  师:读一读。
  (学生读句)
  师: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写“奇异的景色”的句子,现在我们重点地来研究一句话。(老师挂板书,学生读句子)
  (句子是: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闪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师:在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关联词,它强调了海底景色的奇异。大家注意到没有?
  生(齐答):”却”字。
  师:是的。同学们能把“却”字放进前面渎过的几句话中间吗?我们先来试着改一改。
  学生(自行口头练习)
  生: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很宁静。
  师:第2句话怎么改呢?可以把“虽然”用进去。
  生:海底虽然很宁静,可是海底的动物却常常在窃窃私语。12345678910
  师:你可以把“可是”去掉,把“虽然”一词放在最前面,再试试。
  生(再改):虽然海底很宁静,海底的动物却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看看最难改的这一句——“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怎么把这“却”字放进去。
  学生纷纷主动地练说。
  生a:海面上阳光虽然很灿烂,却照不到海底。
  生b:海面上阳光虽然刺眼,海底却漆黑一片。
  师:“漆黑一片”这词用得好。
  生c:海面上火辣辣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海底却很黑。
  师:你在这句话里反复用了两个“海面上”,你能不能修改?
  生c:火辣辣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海底却很黑。
  师:改对了。
  生d:海面上阳光灿烂,海底却一片黑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法,真好!
  同学们,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生:不是。
  师:有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读有关段落文字。
  师:我们一起去深海通过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好吗?
  (看录像听声音)
  师:听到声音了吗?能不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
  生:听到了,但听不清楚。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生:(争着说)就是小声地说话。
  师:你们四个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学生表演)
  师:再请大家做做海里的动物,轻轻发出各种声音,读读有关文字。
  学生再次表情读(很大声)
  师:动物们是那么大声说吗?
  学生轻声地表情朗读。
  师:大家想看看深水鱼吗?我们再一次潜入海底去瞧瞧。
  看的时候,要注意那些光点,发挥你们的想像,想像那些光点有的像什么,有的像什么,有的还像什么。
  (看录像,随时定格)
  师:看仔细,充分想像,现在请同学们先接这个句式写下来,过会儿集体交流。
  学生按句式写话、交流。
  生a:……有的像夜航飞机,有的像夜明珠,有的还好像丝带。
  生b:……有的像会发亮闪着光的簪子,有的像闪烁的灯,有的好像——条正在觅食的蛇。
  生c:……有的像闪烁的灯,有的像一连串会发光的水晶珠,有的还好像一排整齐的灯炮。
  生d:有的像一只只萤火虫,有的像会发光的电缆,有的还好像闪烁片片银鳞的龙。

               第二课时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先听写(听写,老师当堂批改)
  师:大家一齐把第2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学生齐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学,看看课文讲了哪些丰富的物产?请同学们默读4—6自然段,按题目想想这几段讲了哪些物产?讲大类。
  (出示题板)海底的——物产很(1),有(2),有(3),还有4(校对答案是什么)
  师:先来研究写海底动物这段,请读一读。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海底动物多吗?
  生:多。大约有3万多种。
  师:刚才听到有位同学强调了“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种”的“已经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生: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多种,不知道的可能还有很多。
  师:那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划出答案。
  学生齐说:“写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师:看看活动慢的有哪些动物?活动快的有哪些?活动怪的又有哪些?并请你说明理由。
  (学生动笔在书上边学习边作记号。)12345678910
  师:这样说:“我觉得什么动物活动慢,为什么?”
  生:我觉得海参活动慢,因为它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每小时前进4米,你怎么就知道它慢了呢?
  (学生思考、老师举例说明)
  师:我们走一步大约是l米?四米几秒就可走完,可它却要走4小时,是不是太慢了?!
  你还从哪儿看出“慢”?
  生:海参是*肌肉收缩前进的,而且是爬行。
  师:对。我们试着夸张地读出它活动的慢。
  (学生读句)
  师:还有哪个词也可看出它的慢?
  生:只能。
  师:对。要它再快些还行不行?
  生:不行。
  生:我觉得身子像梭子—样的鱼活动快,因为它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比海参快得多了。
  师:通过比较你知道了,我们再来算算,如这种鱼游80公里,等于多少米?是海参活动速度的几倍?
  生(抢着答):80000米,2万倍。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了“快”!
  (学生读句)
  生:乌贼章鱼活动怪,它们是*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
  师:什么是反推力?你能指挥老师来演示一下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用双手*住黑板,用力向前推,人往后去,这就是反推力。
  (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其余学生表示赞同)
  生:活动怪还有贝类。它*轮船前进活动。
  师:“巴”其实就是什么意思?
  生:吸。
  师:贝类聪明吗?
  生:又懒又聪明。怪怪的,毫不费力就能进行长途旅行了c
  师:也请大家通过朗读,读出他们行为的怪。
  (师生分句对读)
  师: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是写植物吗?
  生:不,写的是地形。
  师:那后一句又写了植物哪两个方面?
  生:色彩和大小……
  师:我们随潜水员去海底看看,过会儿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看录像,请学生自由发言)
  生a:我最感兴趣的是红色海藻。
  生b:我最感兴趣的是绿色海藻。
  生c:我最感兴趣的是绿色森林。
  师:海底的森林和草地指的就是什么?
  生(齐答):海藻。
  师: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有
  生(接):矿产。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海底矿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
  (学生读)
  师:请拿起笔找出“藏”的近义词,“丰富”的反义词和另一对反义词。集体交流校对:储,稀有,陆——海。
  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认为这篇课文可分几段。请在书上划上分段记号。说说怎么分?
  生a:1、2自然段并成——段,3—6自然段为一段。
  生b:我把第3自然段独立作为一段,因为它是过渡段,把前后内容都写进去了。
  (学生大部分举手反驳。)
  生c:我认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有一组关联词“不但……而且……”强调的是“而且”后一部分的内容,应归为下一段。
  (学生的手纷纷放下表示赞同,老师肯定)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a:我学到“波涛澎湃”等新词。
  生b:我学会了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生c:海底真美妙。我长大了一定要当科学家,研究更多生物。
  师:希望你的愿望成真。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漫谈)
  师:你们看,(播放课件)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象一堆堆白雪,多美呀!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2345678910
  (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师: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海底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生:我觉得海底太神奇啦!
  生:海底真有意思,我真想潜入海底去探寻更多的秘密。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大家注意“底”字下面有个点。好,请大家齐读题。
  生:23 海底世界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书,老师巡回指导)
  师:(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
  (指名认读)
  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再读一读。
  (齐读生字)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生: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注意“异”字上面要封口。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
  生:想!
  师:我提议,咱们来开一个有关“海底世界”的新闻发布会吧!
  生:太棒啦!
  师:在开新闻发布会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生: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
  生:多读课文,看看文中有什么信息。
  师:对,现在我就是船长,(挂工作证)你们是潜水员,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发现了情况立即向我报告。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好,你发现了海底有声音。(出示组牌:声音)注意简单地向我汇报你们的发现。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的动物有很多种,而且活动方法各不相同。师:很好,你发现了海底有动物。(出示组牌:动物)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植物。
  师:不错!(出示组牌:植物)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矿物。
  师:(出示组牌:矿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光。
  师:(出示组牌:光)潜水员们,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
  师:下面就请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发现,分组进行专题研究。注意一方面要读懂课文,讨论疑难问题,准备好本组的发布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准备回答记者们的提问。遇到困难可以向我和电脑求助。
  (老师引导分组,并指导各小组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发布本组的内容)
  师:我宣布“海底世界”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请各小组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上台发布你们的发现。
  师:台下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各报社、各电台的记者,注意认真听各组的发现,你们呆会儿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师;首先请听光组的发现。(教师把组牌:光 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想用朗读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鼓掌)
  生: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本组有感情地朗读)
  生:记者们你们感受到了海底世界,那黑暗中却有光亮的奇异景象吗?欢迎大家就我们所介绍的内容提出问题。
  “记者”(a):你好,我是南昌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们刚才说到的“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中的“依然”一词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12345678910
  生(组内成员):仍然
  生(组内成员):还可以理解为依旧。
  “记者”(a):谢谢!
  本组成员异口同声:不用谢!
  “记者”(b):我是《江南都市》杂志社的记者,请问你们发现了深海里带有发光器官的鱼吗?
  生:发现了,有一种鱼叫电摇,它头上的触角就会发光。
  师;谢谢这组的新闻发布,接下来有请声音组。(教师把组牌:声音 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的发现是,海底并不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要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各种声音,下面我就把我们收集到的声音播放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听声音)
  生(解说):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生:海底的声音是多么的丰富呀!我们的介绍完了,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a):你好,我是上海电台的记者,请问“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生(组内成员):就是小声地说话。
  “记者”(b):我是《科学》杂志社的记者,请问海底里只有这些声音吗?
  生:不是的,海底里还有其他的声音。
  “记者”(c):你们能用“有的像什么,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说一段话吗?
  生: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鸡一样几几,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还好像在打喷嚏。
  师;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的海底之声,下面有请动物组。
  (教师把组牌:动物 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想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
  (扮演不同的海底动物,表演各自的活动方式。)
  生: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就有三万多种,还有许多的不为人知,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的发布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a):你好,我是北京电台的记者,我认为你们在表演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上不够准确,他们是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而不是向前。
  生(组内成员):谢谢帮我们指出错误。(再表演)
  “记者”(b):我是《人与自然》节目的记者,你们还能为我们介绍几种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吗?
  生:好,播放课件。
  “记者”(c):“免费”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要钱。
  师;你们的发布方式很独特,谢谢,有请植物组。(教师把组牌:植物 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想边放录象边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这样将更加直观形象。
  生:(播放录像),介绍相关内容。
  生:海底的植物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真是物产丰富,景色奇异呀!谢谢,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a):你好,我是山西电台的记者,请问海底里有哪些植物?
  生:有海草、海带,还有一些我们也不太清楚。
  师:有请最后一个小组,矿物组。(教师把组牌:矿物 贴在黑板上)
  生:除了刚才几个组说到的内容外,在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矿物,如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发现与探索>>节目的记者,请问什么叫稀有金属?
  生:地壳中储藏量少,矿体分散的金属,如锂、钛、镓等。
  “记者”:为什么海底里会蕴藏这么多的矿物呢?12345678910
  (学生不知道)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大家会后都可以找找有关资料把这个謎解开。
  师:刚才各小组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发布了各自的发现,记者们也积极踊跃提问。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得非常成功。最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
  (齐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师: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或书店查阅书籍、从一些媒体上收集更多有关海底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在一起办个“海底世界”展览。
  师:最后我给大家推荐一个专门介绍海底奥秘的网站:海底探秘专题学习网址(出示网址)请大家拿出笔来记一记。

  板书设计: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光  声音  动物  植物  矿物

教学内容及目的:
  1. 字: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免、煤、异”的写法。
  2. 词:结合课文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3. 句式训练: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声音。
  4. 段:能找出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段落。
  5.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到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
  多媒体展示“海底世界”
  师:谁来说说观看海底世界的感觉?
  生答。
  师:海底世界如此神奇,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p115 页,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翘舌音和后鼻音,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师范读,生听读并作标记。
  二、检查自学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自己觉得特别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呆会儿我听听谁得最准。开始。
  生自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那些字词是翘舌音?那些字词是后鼻音?(指名学生说,师做标记)
  师: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每个认真的读两遍,“波涛,波涛”开始:
  三、讲授新课
  师:这篇课文用七个自然段写出了海底世界的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生答: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能不能再简单些,用两个词语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
  生答。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有关的段落,每一个同学都有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的权利。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12345678910
  师:海底的景色奇异具体表现在哪儿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读课文
  教师指名回答,结合课文重点理解“波涛澎湃”,词语置换“依然”。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黑暗:却闪光)过渡: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海底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待会儿把你的发现说结大家听听。
  生:我发现海底并不是得一点声音都没有,海底是有声音的。只是我们听不到。
  生:海底不仅有声音,而且声音还很多。
  师:海底都有哪些声音?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求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师:谁能学一学? 教师随机逐个显示词语: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人——打鼾
  师:还有吗:
  生:其实还有很多,但作者没有写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就表示还有很多。
  师:你读书真仔细,连作者用的符号就注意到了。你们还能想象其它动物还会发出些什么声音?想一想、说一说。
  生:有的像小猫瞄,有的像小鸡叽叽,有的像
  生:有的像……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些声音都有什么共同点?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 教师出示“窃窃私语”让学生理解。
  生:“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话声音很小。
  生:“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俏俏话。
  师:理解得真好,在文中又怎样理解呢?
  生: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就像人们说俏俏话一样。
  生:动物是不能说话的,作者在这里是把它们当成人来写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动物也会说话。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依据吗?
  生:有。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其实动物也像人一样,它们也有自己持有的语言,只是人们听不懂。
  生:是的,我也看过的,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要是它们找同伴或者说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向同伴们打招乎呢?
  师:是啊,这可成问题。
  生:书上也讲到了,书上说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它们发出的每种声音都表示一个意思,只是人们听不懂,它们自己是听得懂的。
  生:电视上也放过的,播音员就是这么说的。科学家还在研究呢。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大自然也太奇妙了。你们可真了不起,小小年纪竞知道得这么多,老师真佩服你们。那么你们能读好这些词语吗?请同学们试一试,读给同桌听。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读得最生动,读出味道来,读出动物们在一起说悄悄话,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生读
  指名学生读
  师评价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描写海底景色奇异的段落,你们喜欢吗、向往吗?
  生答
  师:那么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两段朗读才能表现出你们的喜爱、向往的感情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这两个段落,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
  指名学生读,并说说是如何处理这两段的朗读的。
  全班齐读。
  师评价:你们读得真棒!今天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就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抄写生字词。12345678910
  五、写生字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思考:海底世界都有那些物产?

以下两页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平静。可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加上对词的理解。
  生:开始练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注意配音。
  生:读课文。同学们做动作理解“窃窃私语”,配音理解“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词。
  师:同学们对“窃窃私语”和“汪汪”理解的真好!请你听听我这是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和“打鼾”的声音吗?学三种动物的声音。
  生:不像。
  师:为什么?
  生: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太重了,小鸟“啾啾”应该这样叫“啾-啾啾,啾-啾啾......”
  师:说的真好!而“打鼾”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驴叫?所以,同学们应该注意要把声音模仿得像。下面请同学们边感情朗读课文边加声音,齐读这段。
  生:齐读。
  师:要求学生练习背诵。
  生:齐背课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段背熟了。
  师: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在这里写了几种?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
  边画出这几种动物。
  生:自读课文,画出几种动物。
  师:同桌配合,边读边加动作,看哪两个同学加的最像。
  生:自由练读,加动作。
  师:检查配合情况,请一同学读课文,一同学加动作。并指名表演好的同学到前台表演。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男同学读时,女同学做动作,女同学读时,男同学做动作。
  师:引背“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就是惊人!我看同学们把两部分连在一起,能不能背下来,为了保证背诵的正确性,还是请同学们认真快速地再读两遍吧。
  生:自读。
  师:检查背诵。

  孩子的记忆速度是我没有料到的。看看下课的时间未到,我便让孩子抄写了自己喜欢的语句。

1、教学目标:
   (1)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味“奇异、窃窃私语”等词语,评价赏析本课写作手法。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好准备。
  3、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课内容。
   (2)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难点:
    有关海底的光亮,声音描写的生动句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大海这种环境的陌生所导致的。
  5、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海底世界》。(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让同学们回家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用喜欢的符号记下来,下面老师检查一下。
   1、谁能把课文读一遍?
   2、对课文内容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你还想知道什么呢?(板书:1海面……海底宁静?2黑暗——有光亮?3、宁静——有声音?4、奇异?丰富?)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都很好,说明你们在家也认真读书了。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深入的读和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12345678910
  二、讲读第一段:首先找同学读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仔细体会。把你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师: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生:我知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为什么依然很宁静,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师:(板书:宁静)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句话。
  出示幻灯片: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能不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生:(依旧、仍然、照旧)师:用换的词把句子说完整。
  2、师:继续汇报,(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板:黑暗)
  生:我还知道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有许多光亮闪烁的星座,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板书:有光点)
  师:(看光碟)同学们看,这就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发出的光点,这些小小的光点为什么在那广阔的海底能看得这么清楚?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小组交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手势)你们可真了不起,不懂的地方通过读弄清楚了,谁愿意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同学们听?
  三、学习第二段: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汇报你读懂哪个问题。
  生:我知道海底为什么有声音,是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板书:有声音)
  师:什么是窃窃私语?(人们在偷偷地说话,这里指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
  师:现在老师找一名同学表演“窃窃私语”。老师说什么你们听到了吗?为什么听不到?这就是窃窃私语。
  师: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么小,作者是怎么知道的?海底的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小,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轻一些,听老师读一便。(范读)谁能模仿老师的样子练读一下。(生,齐)
  师:海底动物声音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可是为什么经作者一说,感觉这么熟悉呢?
  师:作者写得怎么样?(生动形象)
  师:这里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还有许多动物,发出许多声音。)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像我们所熟悉动物发出的声音呢?谁能仿照出中句式说一说。(同学们想象真丰富。)
  师: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打出: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师:你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但不改句子的意思。
  生:(是不是、真的、难道)
  师: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把这一段概括一下。
  师:从这可以看出句与句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师: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这宁静又有声音,黑暗又有光点的海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神奇、奇异(板书:景色奇异)
  师:把描写海底景色奇异的内容连起来读一遍好吗?
  师: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么生动,这么形象呢?
  四、总结学法: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
  逐条出示:1、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2、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3、赏读课文,理解运用。
  五、学习四段: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
  师:运用这种方法你学懂了什么?
  生: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生:它们各有各的话动方法。12345678910
  师:课文中具体讲了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真表格。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这几种动物吗?
  师: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种,还有很多动物我们不知道,这说明神奇的海底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这就需要掌握好科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同学们有信心吗?
  六、学习五、六段。
  师:海底除子动物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扫读5、6段。
  生:有植物
  生:有山、峡谷、有森林、草地。
  师:森林和草地指海底的海藻,海藻是植物。(板书:植物)
  师:你知道最小的海藻和最长的海藻吗?
  师:海底还有什么?
  生:煤、铁、石油、天然气。
  师:这是海底的矿物。(板:矿物)
  师:海底有这么多动物、植物、矿物,这说明海底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七、学习七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正好是回答课文第一段所提出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海底为什么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吗?
  小结:谁能简要的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海底奇异景象的形成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丰富的物产世界也显示出景象的奇异。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再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欣赏这神奇的海底世界。(放海底世界光碟)
  八结束:课文我们学完了,我们不仅欣赏了这神奇的海底世界,还从中学到了作者认真观察事物,注意句子之间联系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板书:         海底世界
            宁静  有声音
            黑暗  有光亮
            动物      景色奇异
            植物      物产丰富
            矿物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9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