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作业设计_《观潮》说课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及学情
《观潮》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 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程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 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3,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 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12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 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 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5,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4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