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作文]人类的老师学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7.人类的“老师” 主备教师 何军强 教具学具准备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二类字“鲸”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有关事例。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难点
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导 学 过 程一、课前准备
1、看了本文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请你认真朗读一遍课文,把你不熟悉的和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词意。
3、你喜欢文中的词语吗?请选择课后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不少于三个),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重视前置性学习,让学生看题质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仿生学、飞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课堂学习。同时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二、预习反馈
1、看题质疑。
2、小组汇报。我们学会了那些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汇报。老师重点点拨提醒:“省”翘舌音;“鲸、亡”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o”; “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
3、汇报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1234
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学生小组汇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三、初读感悟
1、理清课文条理,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第1、2自然段:很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第3、4、5、6分别举了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例子
2、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仅感知语言,还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抓住课文重点,带动一般段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备注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种种生物
课后反思
课题 7.人类的“老师” 主备教师 何军强 教具学具准备1234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3.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本课学习,调动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研究兴趣。
导 学 过 程 一、 一、复习导入。 1、 课文的层次划分。 2、 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生物是人类 的“老师”?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老师”事例,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小组研读:
(1)读了第三自然段段,你知道了什么?用 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两个句式中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2)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3)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
(4)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
3、投影蜻蜓的图片,解释蜻蜓原理。
4、指导朗读
5、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具体介绍)。学生再读,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1234
教师备注 导 学 过三、拓展延伸
1、 在广大生物界中,谁还能称得上人类的“老师”呢?
2、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已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课外去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课后拓展不但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这样就能做到以学定教,促进教与学的结合,教学相长。
教师备注 板书设计 7. 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课后反思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694.html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
-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
-
《番茄太阳》读后感|《番茄太阳》说课稿详细阅读
本说课稿着力研究如何在说课稿中体现教材解读的深刻与独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我以番茄太阳这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上面几点)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本文以“我”...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详细阅读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一、造情,质疑,揭题。师: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书“人”。...
-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
[《快乐的足球赛》诗歌短文]《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阅读答案|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
-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知识|《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五详细阅读
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
-
听课札记是什么意思|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详细阅读
font size=6>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by 小蒋老师 发表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九色鹿》缩写】听《九色鹿》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听《九色鹿》 □听涛看雪 发表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