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第二季|《飞向月球》第二课时札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在设计这课前,正好将第二篇习作上完,习作的内容是将一篇采访写成记叙文,在昨天的习作指导上,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现场对学生的采访活动。在习作一中又是一篇写报道的习作训练,能不能将这两次的习作训练融入到本课教学活动中来,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自我语文实践中得到情感体验。试着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1、教师上课时板书:读好、找故事、采访、报道。对学生说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步骤,同学们有信心吗?然后教师帮学生划分好每一步骤大致用时时间。读过一篇对窦桂梅的采访记,说她在让学生去语速总是很快,好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带动下快速地融入文本,而在学生感悟文本时语速又将降了下来,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带动下能亲近文本。今天把版快教学的内容和每块的用时写在黑板上,也是希望学生能快速、准确在融入文本,让学生有时间概念。
2、版快一:读好。
(1)、自我读好。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找出打动自己的一句话,也可以从几处找出,把它读好。第一课时中学生已有几读,晨读上也读过,我想,一篇文章,如果学生能从几处具体语句中体会到情,感悟到意,也就足够了,如果什么都抓,可能什么都抓不住了,我们成人读文章,被细节所打动,被一个词所打动,学生读文章也同样吧。
(2)、以点带面,把握全文。
让学生读自己有感悟的一句话,只读不说。如果读好了,自己有感悟了,也不一定非要讲出来。一位同学读一句,十几位同学就读了十几处,这样通过点来带动学生对全文的把握。
3、版块三:找文字背后的故事。
预设中,这一版块与读是想分开教学的,在读的基础上从课文中去找,实际教学中与读结合在一起,在读好的基础了找出文字背后可能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对学生提出要求:你是通过哪一句话,通过哪一个词找到感人的故事的。此处教学,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情感的体验,让学生读进文本。
4、版块三:现场采访。
把学生分成两大块,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教师做主持人,对采访者的要求是:面对着几位伟大的登月人,一定有许多的话儿想问,联想一下电视中所看到的采访过程,精心提出一个问题(结合读与找中自己的所想与所感)。
对被采访者的要求:自己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联系课文,想想记者们会提出哪些问题,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会是哪些,想想应该怎样回答,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
在这版块中,学生再一次看了一遍课文,看着学生一个个将小眼睛盯着课文,教师的心里也比较乐,合作学习,又一次让学生主动地亲近文本,感悟文本。
学生提的采访问题记得有:
你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有什么想法?
你在训练中遇到什么困难?想到放弃了没有?你是怎样克服的?
怎样理解“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我知道月球与地球上的温差很大,怎能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在采访中有一个印象很深,在被采访回答“深深的脚印”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1、是月亮上留下的脚印,2、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脚印深深地印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心里。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不禁在心里为他大声喝彩,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感悟与体验。
5 、版块四:写报道
这一版块,实际教学中只提出了要求,1、整理课堂上的发言,培养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2、根据发言写出报道,但没来得及课上写,课堂上的时间安排紧了些,现场采访中又一次看课文,写出自己的采访问题和被采访者思考可能提出的问题、采访活动的开展时间上超过十分钟,但不再一次去阅读课文又担心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被采访者来不及去思考可能提出的问题。12
回顾本节课,在设计上自我感觉还有点满意,学生的读、思与活动的开展没有脱离文本,但对预设中时间的控制没有能很好地把握,另外,从现场采访的问题上看,主要是围绕登月的人来问的,其实地面上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工作人员与科学家在工作着,问的面窄了一些,这是教师在现场采访中的要求过于死板,不应该只采访登月人,还应该采访登月背后其他人的故事。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1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