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节课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依据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同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过程中,把读书训练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以“读”为本,使学生在多种形式读书的基础上领会和感悟,然后再带着不同体验读文。在引领学生阅读感悟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的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题目是《欲速则不达》。
2、谁知道 “欲”什么意思?用“欲”组词或说诗句,并说出“欲”在词、句中的意思。“欲速”是什么意思?(想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巡视,并板书。
  同学们,我们一起看黑板上有几个字很难读,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驭、驿、驺   这些字都是“马”字旁,跟马有关。 怎么跟马有关?
3、请同学们再快速的读一遍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会儿提出来。
  师梳理:为什么这样着急?  急成什么样?真不知道走路比驾车慢么?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联系上下文,解决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划出重点语句,作批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交流。
汇  报:
(一)解决“为什么急”?
1、“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伙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你从哪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指导学生朗读。)
①请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晏婴与齐景公的关系。(出示晏婴的资料)
②驿使飞马而至,到景公面前,会怎样报告?请你填一填:一名驿使从都城飞马赶来,(    )地向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伙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③现在你就是从京城飞马而来赶来报信的驿使,带着你的感受赶快读一读。
(二)解决怎样急?
看来景公与晏婴的关系是相当不一般,已经把晏婴看作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了。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怎样着急?1234
景公得急是一步一步的,谁能按照顺序说一说。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1.景公听了,急得霍得站起来。
①你从哪感受到了什么?景公当时会想些什么? ——读出你的感受。霍地站起”,体会他当时心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②评读。
2.引导:景公现在还来不及想更多的事情,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催请景公速回。看到这种情况,同时两名驿使报信,景公此时怎么样?谁接着继续汇报?
① 出示句子:“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抓住“高声喊道”。
师引导:我们从那哪里感受到他十分着急?——高声喊道,怎样读?——把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② 师范读,请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读。
③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请大家读一读,你怎么体会?句子对比,使学生体会齐景公十分焦急的心情,引领学生读出着急、命令的语气。
④学生练读。师引导:a/晚到一分钟,就有可能失去见到最亲密的朋友的机会,在此时刻,你是景公,怎么读——齐读
b/迟到一分钟就有可能失掉聆听最忠诚的大臣最后的教诲,你是景公,在这焦急时刻,你会怎么读——齐读。
引导:此时此刻,景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速回。
3.谁继续读你画的句子?自己读“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①你从哪感受到了什么?
②如果你是景公,你的心理是怎样想的?体会“心急如焚” 。抓出“太慢”、“夺”等词语,体会齐景公心急如焚,好像火在心中烧一样。——自由读
③景公亲自驾车真的比驺子快吗?(不是)你怎么知道?现在他是太过于焦急,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一句。
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这个同学真不错,能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4、一心火速赶回的齐景公最后弃车而跑,(出示: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自由读这一句话,你是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仿佛听到了一些嘲笑(惋惜,着急)的意思、为什么你要这样?能谈谈吗?
原来是——后来是——此时——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你知道后来的结果么?小结板书。
(三)同学们,你们知道结果怎样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学生回答,说资料。
2、出示资料,学生读:
齐景公在回程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的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在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3.此时景公多么想见见晏子一面,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么差的方法呢?为什么?
因为他心急如焚,头脑已经不清醒了,你觉得怎么样?他此时已经急得失去了理智(板书)。想快为什么反而达不到目的呢?自己试着填一填。1234
(1)句式训练:齐景公一心想要________,可是因为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看来我们要冷静。
(2)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3)小结课题:回读课题。
(4)带着你的感受读题目。(我听出了思索的意味) 
四、单元小结: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的主题是“快与慢”,希望同学们慢慢学习本单元之后,会对时间有新的认识。下面,就看看谁能充分利用时间读熟课文下面的古文。
五、古文诵读
1.同学们,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会在成语故事的下面发现许多的古文,那时我们通过《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的学习知道了学习古文要把文章读熟,还记得丁丁冬冬上学期教给我们的金钥匙么:我们赶快来看看吧!
(出示金钥匙)
2、师:你们看,我们在学这篇课文时,用的是哪个方法?
3、学生练读,感悟古文的特点。
4.你觉得古文与现代文比起来,怎么样?(简练…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在读古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停顿。
5、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6、自由读。
六、小结
   这个古文片断仅用了74个字,就表达了我们现代人用180多个字表达的内容,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美,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今对照的文章,希望同学们多读多诵。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晏 子  景公
      危在旦夕十分焦急     邹子驾车
心急如焚     亲自赶车
失去理智     徒步跑开

教学反思:
    老师们下午好!
   周二,我在我四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做了《欲速则不达》一课。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满老师在听完课后又对我的教学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从教材理解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乃至我的教学风格,满老师都做了精致的评点,并提出了一些看法,现在我把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教学心得,与各位老师交流:
   1、 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胸怀语文课程,不是烂熟一课书,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在教一节课文时,教师是否想到这篇课文都对学生的哪些思维训练有帮助?在学生的语感培养上,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又有什么启发?一篇课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位置,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对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哪些帮助?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考虑到,教师的站位要高一些。
  《欲速则不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快与慢”主题单元的第三课,主题课文是现代文,下面附有古代原文,在初中、高中课本里都有呈现,但目标却差之千里。这在我原上课前是没有想到的,在听满老师评课后,我有对这节课进行了纵向的比较。
   仅以语文课本为教材已是远远不够的,“大语文”观,就是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每节课有每节课的训练重点,要实效到位,而不能面面俱到。
    大课堂观。一节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今后学生的思维发展、阅读能力这一节课能否给予学生启发?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较清晰的认识到学生思维训练的点,在语文课上以读促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1234
   2、 教师要敢于创新,不墨守陈规,在扎扎实实教语文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思考,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清晰把握学情,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及思维活动,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启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情趣中、品味中习得语言,积累语言。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运用了以读代讲地方法,让学生一步步走近了齐景公的心理,理解了齐景公的心理一步步的“急”,并读出了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篇短小,仅有180多个字的文章在四年级的第十单元,教师引领过多,不敢放手,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这样没有更有效的利用时间,让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提升,满老师在听课后,指导我们理解教材,提出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抓住重点画面,比如:处理第一幅“报信”的画面创造好情景就好,要重点处理景公“十分焦急”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想象,脑子里产生“景公赶车”、“景公徒步走”的画面,然后指导朗读就可以分层次的去感悟景公的心情,这时在处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水到渠成了。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9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