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例4例5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意见|《组织比赛》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统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1师:同学们,动物乐园里正在召开一场盛大的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电脑出示各种小动物活动的情境。)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喜欢哪项活动?
(学生立刻被吸引了,兴高采烈地边看边与同伴交流着。)
生1:我看到长颈鹿在赛跑。
生2:我看到小猴在进行套圈比赛。
生3:我喜欢跳绳,想和小白兔们一起玩跳绳。
生4:我还看到了小熊在拍球。
……
(师边听,边把学生较喜欢的几种活动写在黑板上:跑步、跳绳、拍球、套圈及其他。)
( 评析 动物运动会的课件设计得很好,因为它既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在内容上具有引发统计活动的价值。但是如果能借助这一情境深入下去,让学生对小动物们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展开统计活动,而不只是停留在激趣,可能会发挥这个课件更大的价值。)
2师:同学们这么喜欢活动,那我们在星期五下午的课外活动上,也来组织一项比赛活动好不好?
(好!学生非常兴奋。)
3师:那我们组织哪一项活动来比赛呢?
生1:赛跑,我喜欢赛跑。
生2:不,要组织拍球。
生3:可是我想跳绳。
(学生纷纷发言,引起争议。)
4师:(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那你们各有自己喜欢的活动,李老师该听谁的想法呢?究竟组织哪一项活动才好呢?
(跳绳、拍球……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
5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让多数同学都满意的办法来呢?
(有的学生摇头,多数学生则开始思考。)
生1:老师你说什么,我们就组织什么。
生2:我们多举行几次比赛,先组织跑步,下一次再组织拍球,这样行不行?
生3: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喜欢什么活动,就组织什么活动。
6师:同学们,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解决办法,你们赞同谁的想法?
生:赞同第3名同学的想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大多数同学都高兴。
7师:好,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实践调查,经历统计过程
1师:如果请你来当小调查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班最喜欢的活动?
生1:我去一个个地问,问一个记一个,然后再数一数,共有多少个。
(“不行,太麻烦了”,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生2:我用举手的办法。
生3:喜欢同一个活动的同学站在一起。
生4:喜欢的站起来,不喜欢的坐下。
2师:现在请同学们以8人为一组,先确定好本组的调查员,然后用你们组喜欢的方法,去调查本组同学都喜欢什么活动。同学们,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在调查时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1:每人只能喜欢一个活动,举一次手。
生2:要想好,不能一会儿喜欢这个活动,一会儿又喜欢那个。
生3:每组还要选出一个记录员,把调查的数据记录下来。
(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组内进行调查。)
3每组汇报调查结果,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123
( 评析 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有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的内容没有太多可探究的空间就可以直接讲授给学生。本课例中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比较妥当,比如调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是让学生探索的,而制作统计图表则是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完成的。)
4师:同学们,从统计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知道了我们班喜欢跑步的人最多,喜欢套圈的人最少,(为什么)因为喜欢跑步的格子最多,最高。
生2:我知道了喜欢跑步的比喜欢套圈的多9人。
生3:从统计图中,我知道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不断鼓励学生:你还有别的发现吗?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师:如果我们班今天有一位同学没来,你们猜他最有可能喜欢什么活动?为什么?
生:(多数同学)喜欢跑步,因为我们班喜欢跑步的人最多。
生1:(反对意见)不一定,如果这位同学是女同学,就可能不太喜欢跑步。
生2:还要看看这个没来的同学是谁,他的好朋友就能猜出他喜欢什么活动。
(学生侃侃而谈,为自己的意见辩护着。)
师:那我们班组织什么比赛活动好呢?
生:(异口同声)跑步!
(三)课外实践活动
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四、教学反思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创设了“动物乐园运动会”和“组织比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情境问题 “究竟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引发学生争议,使学生在争议与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调查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结果。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我设计必要的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我为学生创造条件,“假如你来当小调查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调查”,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调查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我采取分组合作,再汇总全班意见,有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我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对统计的实际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四、教学反思
这一次,我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和交流、探索的空间。一开始,大胆放手让学生杂乱无章地粘贴,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然后提供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参与,亲身经历探索整理卡片的过程;最后在学生对比互评、互相质疑、互相补充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新知网络,切实体验到当卡片从开始部分,左右、上下对齐才能直观看出哪种卡片最多;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作蜻蜓点水似的引拨小结,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充足的探索空间里主动地参与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构建新知。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和体验,从而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体现。123
反思以上三个教学片段,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来看,似乎“殊途同归”。但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过程体验,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片段一虽然也让学生学会了统计方法,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在活动经历中只充当了一个“操作工”的角色。这种学习实质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片段二乍一看似乎融进了新课改理念,转变了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敢放手,既没有矛盾冲突也没有问题生成,学生缺乏深刻的探索体验,这样学到的知识很牵强,留给学生的记忆也是暂时的,应该属于一种“捆绑式”教学。而片段三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构建新知,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这样的方式才是真正地关注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构建的应该是一个开放、探索、生成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一点,在经历了这次课例研究之后,我的体会愈加深刻。如果我们总是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用教师的思维捆绑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非但得不到培养,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消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的主动构建创设更大的空间,教师的教,不再“仅仅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中实现自主学习。这才是新课改所期望的新课堂。
五、案例点评
本文是一年级上册“统计”教学片段与反思。教师对原有设计反复尝试并改进,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升华。
三个教学片段,似乎“殊途同归”。但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过程体验,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片段一虽然看起来教学过程很顺利,但是贴的方法是教师直接告知的,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贴,体会不到统计的必要性。第二个片段,看似教师是在让学生自主探索贴的方法,事实上,是教师设置了思维的框框,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激活。第三个片段设计,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呈现贴卡片的几种方式,贴的乱七八糟,使学生意识到这样贴看不出来班里大多数同学喜欢吃什么水果,需要修改贴卡片的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条形统计图的初步模型,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处理,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实际教学中,教师适实地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构建新知。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3390.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